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金向丹
    77-7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深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职业技能不强等问题,提出一些专业课程建设策略.旨在通过将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建设中,"引岗入课、融证入课、融赛入课"思路确定课程建设,构建适应造价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但仍面临着主体合作关系权责不清、资源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推广应用工作成效不彰、评价改进机制功能不全等问题.以"配电网工程预算"为例,通过实施创新校企合作教育理念、校企联合制订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校企共同构建工程造价教育课程体系、搭建项目教学场景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产教融合高职专业课程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黄窈英陈倩
    80-8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且会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在高职院校中,工科学生人数较多且具独特性,他们所面临的学业、就业等压力不断加大,这一群体中不少学生出现了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应给予充分关注.本研究对某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的2581名工科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高职工科学生主要面临学业学习、就业择业、情绪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问题.以高职工科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立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全育人"理念,从人员、时间和空间三大方面,详细梳理心理育人实践的具体做法,提出"三阶三横四纵五平台"的心理育人工作模式,该模式贯穿了学生"入学适应期、学业松懈期、毕业焦虑期"的三个阶段,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横向层面的协同作用和校内"宿舍-班级-二级学院-学校"四级育人力量的"三横四纵"防控体系,搭建了"课程、文化、实践、信息、社区"五个平台,为高职工科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助力.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悦鹏张秀丹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理念着重指出,高等教育需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内外新形势与新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该理念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目标和方法.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也备受欢迎,其倡导项目式教学,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渐进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置,引入"OBE-CDIO"理念,从优化教学条件、控制技术仿真工具、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提出计算机控制技术类课程改革研究的相关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本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OBE-CDIO理念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欣王静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旨在提升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深入分析了其内涵与特征,阐明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标准与原则,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包括: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产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通过本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期望能够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提升中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评价体系培养路径

    "以练促学、以测促教"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汪珉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构建"以练促学、以测促教"线上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化融合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线上资源(教材+线上资源+测评),将"导、学、做、评、思"的教学流程与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形成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带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通过雷达图直观呈现在线教学的评价维度和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聚焦不足之处,进行精准练习,快速提升准确率,增加学习成就感,激发进一步自我测试自我提高的意愿;帮助教师直观地从每一位学生的雷达图上精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能精准且迅速依据学情分类分组,或分层教学,或个别指导,精准施策."以练促学、以测促教"线上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帮助教师更好落实因材施教,成功构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好学习生态.笔者通过"以练促学、以测促教"线上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第九届和第十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有效提高了师生的课程专业素养与信息化能力.

    机械制图以测促教以练促学线上教学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义齿制作工艺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毛康王森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能够模拟真实职业场景和工作流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基于此,通过数字化技术革新义齿制作工艺实验课程也至关重要.以义齿制作课程为例,解读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义齿制作工艺课程的教学背景,探究如何从自身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数字化技术,对义齿制作工艺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路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训操作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革.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核心技能,推动数字化技术融入义齿制作工艺实验课程的有效性,并促进其对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义齿制作工艺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职类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程朋
    99-10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现阶段笔者学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存在弊端,通过邀请校外专家、校内问卷调查、企业技术骨干交流等手段获取了课程的有待完善的弱项及改进方向.由于该课程是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因此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举措主要是通过选取深度合作企业真实案例开发新型教材,为每个项目配备教学视频;优化课程授课场所,将课程搬进实训室,改变传统板书、PPT授课模式,对照模具实物进行直观教学;综合理论授课教师、实践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的各自优势,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各司其责,落实1+1大于2的成效;结合学生个性,设置分层教育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同时提升学生自信心,加强职业素养;优化传统课程考核,融入"知识+态度+技能"的多元考核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等.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举措有利于积累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及提高学生自信心,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方向和经验借鉴.

    模具设计新型教材多元考核

    压力检测安全一体化实验装置设计

    赵志峰何雨轩刘杭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增强其对技术运用的认知,该文针对安全学科特点,研制开发出一种压力安全检测实验设备.利用压力校验器、压力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数显装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模型的结构一体化设计以及设备选型.该实验装置分为压力传输机构、探测机构、电源设计三大部分.通过对系统的调试分析和问题汇总以及实验内容和步骤的设计运用,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设计.该系统在实际课堂实验的实践下,能够满足安全专业学生对压力检测实验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具有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对学科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压力检测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教学

    有限元分析在组合管道支架设计选型中的辅助应用

    李胜涛周越松孔佳利郑明辉...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合支架在大型综合建筑中的设计施工必须进行一定的理论计算作为组合管道支架的选型依据.以某地下车库空调组合管道设计选型为例,提供一种组合管道支架设计选型的思路,在满足强度使用的前提下,通过理论计算对管道支架选型提供依据.再通过有限元进行建模分析,将分析得出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通过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行验证管道支架设计选型的正确性与安全性.这种通过理论计算为组合管道支架设计选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有限元进行管道设计选型的辅助分析,进一步弥补了只用理论计算因计算错误导致对管道支架设计选型不恰当带来安全性的缺点,同时实现了管道支架选型的结构安全、优化所用材料重量、节约材料成本等目的,为同类项目管道设计选型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管道支架力学分析选型应力有限元分析

    机器视觉引导在汽车风挡玻璃自适应装配中的应用研究

    廖熙淘韦乐侠蒋小发巫美玉...
    113-11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风挡玻璃作为汽车重要结构件,除了满足遮风挡雨、透光保温等基本要求,还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员的人身安全,承担着支撑车顶刚性强度以及安全气囊开启后支挡板等重要工作,是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挡玻璃的涂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密封性和驾驶员的安全性,是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手工涂胶装配,可大大提高汽车挡风玻璃涂胶装配的涂胶装配质量以及安装效率.安装的空间定位问题是制约汽车风挡玻璃自动化涂胶装配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评估装配线的重复定位误差是否能通过机器视觉引导消除是进行自动化涂胶装配投入前绕不开的话题.以评估装配线的重复定位误差是否能通过机器视觉引导消除为出发点,首先结合现场产线的实际情况对风挡玻璃装配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引出了本研究的自动化涂胶装配应用的痛点,然后通过实验的形式模拟了机器视觉在大重复定位精度误差情况下风挡玻璃的自适应装配,验证了自动化涂胶装配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在机器视觉应用选型时为保证项目的成功率应着重考虑视觉传感器的近视场范围,且建议选型的视觉传感器的近视场最好是能保证装配定位误差范围在近视场范围的85%之内.实验结果及基于此提出的建议可为机器视觉的应用选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风挡玻璃机器视觉引导自适应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