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化视野下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吴亮刘聪陈洪士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立足国际化视野优化完善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迎合了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而且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视野下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础上,总结先进制造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必要性,反思和分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组织方法滞后、教学内容未能实现与时俱进、教育教学对外协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立足于目标实现和问题的解决,阐述了国际化视野下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包括:统筹协调培养工作,精细设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构建综合性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实践锻炼;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拓展与行业组织交流合作.为助力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人才国际化培养,提出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协同共享机制,建立配套的师资力量保障机制以及优化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机制等相关教育教学保障机制.

    国际化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定三免三能"基层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刘志枫余金凤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基层水利逐步进入智慧化和生态化,对基层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解决基层水利智能管理人才需求问题迫在眉睫.针对广西作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基层治理工作环境条件比较艰苦、学历人才总量偏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广西水利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有关政策精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基层人才培养政策措施,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党办编办、人社厅、财政厅实施广西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委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定向培养.论文以广西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为例,主要分析了广西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三定三免三能"的广西首创基层水利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政行企校四方共育基层水利人才.从 2023 年开始,每年有一百多名基层水利定向培养毕业生返回家乡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充分发挥基层水利人才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基层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混合式教学在"NX三维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罗敏佳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受到了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实操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不能为制造业提供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限制了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了提升机制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该文针对"NX三维机械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引入混合式教学理念,通过依托网络在线教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和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机制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通过对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的贯穿应用进行研究,重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就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实现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程教学混合式理实一体化NX三维机械设计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赵宣铭邸静
    97-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战略布局深刻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的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因融合多学科前沿技术而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关键,也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与高端化的显著特征.同时智能制造专业凭借对多学科前沿技术的有机整合,跃升为新时代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本文深入剖析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产业需求拉动、多学科融合红利、政策资源扶持等方面阐述机遇,从教师知识结构局限、教学方法手段滞后、实践资源短缺、团队协作管理难题等角度分析挑战.以打造卓越师资队伍、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科研与服务效能、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目标,秉持多学科融合、理论实践并重、学生中心导向的原则,提出涵盖优化团队架构、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范式、夯实实践教学、健全管理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建设策略,并佐以丰富实例,旨在为高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且具操作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助力其在新工科浪潮中培育出更多契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新工科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基于"三岗循环"的南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张军林颉瑞瑞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振兴教师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关键点,如何发挥技术优势以充分赋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养成,成为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以培养教师"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职业核心能力"等为导向,创建基于"三岗循环"的职业学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构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教、赛、研"三位一体教学平台和大师工作室的搭建,青年教师通过教师教学岗位、竞赛指导岗位、技能大师工作室教研岗位几轮的历练,教师准确定位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规划职业蓝图,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从而解决职业学校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缺乏系统化、自身发展盲目化、师资队伍结构集中化、教育教学能力失衡化等问题.通过基于"三岗循环"的职业学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实践表明,该教师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操技能、指导学生竞赛能力、教科研水平和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推动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稳步前进.

    三岗循环双师教学竞赛工作室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王双权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教"改革成为落实国家"职教 20 条"的根本要求,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也逐步成为引领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岗课赛证"融通能否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落地,关键看专业课程如何在多维度层面进行有效融合并能够持续深化推进.以中职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深入分析该课程的现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源,探究了当前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建设路径,即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将"岗""赛""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提供贴近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以"三教"改革为指导方向进行课程研究,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活页式教材,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打造集教学、实践、考证、比赛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改善教学方法、情境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促进中职电工电子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实施.

    中职"三教"改革"岗课赛证"PLC应用技术

    机械CAD课程"三四五"教学模式研究

    胡金莎吴鹏张春梅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职学校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立足于学生感性直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紧密契合时代需求,校企联手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材,持续推动机械CAD课程的改革创新.通过紧扣产业需求、企业实际和职业岗位,确保教学方向正确;融入行业标准、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和企业实例,形成"四融入"教学模块,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并坚守"五结合"原则,即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教与学互动以及考核与评价的综合运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五年的实践验证,"三四五"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机械CAD课程的产教融合,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技能竞赛及专项职业能力测试中均取得显著进步,有力推动了机电专业群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中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机械CAD产教融合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

    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分析

    悦中原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网联汽车中,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因其高精度、高分辨率、强抗干扰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对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分析,先分析了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潜力,并为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之后分析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最后,探究基于脉冲毫米波雷达数据的车辆轨迹跟踪算法.通过实验评估了脉冲毫米波雷达在车辆轨迹跟踪指标.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可靠的感知能力,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

    脉冲毫米波雷达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分析

    一种流水线式革新柔性副车架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

    熊容廷宋艳丽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副车架是连接车身与底盘的重要部品,加工工艺主要以弧焊为主.随着车身换代加速,副车架更多样化,传统弧焊机器人工作站专用模式面临着灵活性挑战.目前弧焊机器人工作站模式存在工作效率低、缺乏生产柔性、换代改造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升副车架的生产柔性和效率,该文在确保副车架设计构造一致情况下,借鉴主车身流水线生产线模式,合理规划工程布局,消除工程间搬运浪费,将专用设备变成通用设备,实现一种流水线式革新柔性高效副车架弧焊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生产线前后工程之间副车架通过托盘搬运来提升生产效率,缩小了设备占地面积 30%以上,同时不同副车架可以进行不同托盘切换,可以柔性对应多车种的生产,新车型调试时,仅需要进行托盘更换以及机器人调试,显著降低新车型换代成本;同时,通过机器人与生产线托盘搬运之间的协同技术,实现副车架搬运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焊接,提高机器人人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率 10%以上,生产节拍最大可达到 56 s.

    副车架全自动生产线弧焊革新柔性

    机器人力传感器在工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概述

    葛云立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力传感器在工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可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该文在概述机器人力传感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机器人力传感器在工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分析具体的应用案例,总结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力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测量和监控作用于机器人或其组件上的力和扭矩,信号采集与处理是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环节,力控制策略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操作的核心技术之一,确保机器人在与环境交互时能够适应不同的力反馈,实现精细的操作.当前在力控制策略方面,研究有基于力反馈的控制算法,如阻抗控制、导纳控制和混合控制策略,以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确操作和灵活应对,还包括了力传感器在自动化装配和质量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传感器精度提升和环境适应性增强是力传感器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引入高精度的传感材料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解决了传感器在高噪声环境下的精度问题.未来,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潜力.智能化的力传感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和反馈力信息,还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调整控制策略,提升工业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操作效率.

    机器人力传感器工业机械装备自动化装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