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谢承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从市场需求来说,现场工程师一直处于十分短缺的状态,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高质量培养出一批精通智能化生产、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不仅符合产业发展需要,还对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现场工程师班为载体,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配备校企双师,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将企业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真实项目融入专业三年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教学模式、体系的改革,探寻多维度的评价标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完成了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出了一套可推广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探索出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项目、教学对接生产、人才对接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了先进制造业领域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先进经验、培养标准,培养出了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评价标准

    基于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个性化评价体系设计与实施——以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为例

    黄蓓张宗华谭文白鉴知...
    90-9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社会对不停电检修人才的需求,结合送配电线路工岗位能力、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标准、电力行业技能竞赛和"1+X"证书的考核标准,借鉴电网公司胜任力评价模型,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从"四个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细节意识)和"四个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八个维度开展教学过程评价,从作业结果(作业用时、供电可靠性和设备性能)和质量标准(人员安全、设备完善、运行平稳)六个维度进行教学结果评价.采用立体实践教学形式,依托虚实资源,加强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学生作业能力,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程,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各类表单、教学平台采集教学数据,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数据汇总后导入胜任力评价平台生成综合评价,再由平台自动进行学生个性分析,实现了学生"一生一档案、一人一画像",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有效适配专业岗位,避免了传统的"一考定级"的弊端,实现教学培训效果最理想化.

    个性化评价胜任力能力画像

    高职汽车销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林保辉蒋红梅唐正权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高职课程汽车销售以知识教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没有融入岗位职业能力,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汽车销售知识和技能,更不能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结合汽车销售企业(汽车 4S店)关于汽车销售特点和需求,对汽车销售课程提出了改革的建议.通过对汽车销售课程教学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对汽车销售课程缺乏学习兴趣、高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薄弱、高职教师缺乏汽车销售职业岗位实践能力,造成理论教学过度而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提出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教师要注重教学细节和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改革思路;同时,提出了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要增强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通过强化教师互联网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对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等途径,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岗位职业能力汽车销售企业社会实践

    探究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新工科"理念

    殷博
    97-9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 2016 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而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新工科"理念,阐述了新工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含义,并从教师队伍、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平台制度等方面探究了影响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因素,进而找出提升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路径,即壮大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共管制度,旨在提升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新工科"专业人才.

    新工科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数控车加工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杨维成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努力探索适合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此,对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作出了阐述,即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学习资源的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并从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估与反馈、知识解析、主体讨论和拓展训练等 8 个方面对数控车加工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进行开发探索.

    数控车加工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

    基于智能制造的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李泽林黄宏班杨业铭
    103-10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生产制造业的主流趋势.这一变革对于中职教育,特别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加工技能,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产业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制造与数控加工相互融合的实训教学改革策略,构建了全新竞赛实训育人模式、加大信息化和实训基础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第二课堂等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施实训教学改革策略的班级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成绩均高于未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这表明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构建数控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实践平台等实训教学改革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说明积极推进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更加贴合与适应未来制造业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各个学校推进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

    电火花加工与三坐标检测数据补偿自动化系统设计

    蒋桂平彭敏赖显渺卢焕宁...
    106-10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工业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分析梳理工业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种电火花自动化加工、测量与数据补偿的集成设计思路与方案,提出自动化加工方案的设计原理、相关的加工参数和工艺实现逻辑,详细说明关键的功能部件和设备的选型及应用方法,特别是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功能选择,并基于加工工艺要求讨论了设计方案的控制逻辑与原理.重点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数据采集及传输的方式与路径,以及实现加工误差补偿的逻辑与原理,也相应地介绍了物料与电极识别的方式和自动化实现的方法,并最终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机器人、三坐标检测仪及数控加工设备,结合软件编程和数据交互的集成应用,实现了零件的自动电火花加工、三坐标测量及测量误差值的补偿等全自动化操作.

    电火花自动化加工三坐标测量数据补偿

    基于太阳辐射传感器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蔡震坤郭凤娟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太阳辐射传感器设计与实现一套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多种传感器技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全面监测温室内关键环境参数,提高温室种植效益和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在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中,特别注重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接口设计,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控制单元的选型与配置,选择了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的核心,为控制单元配置了多个通信接口,如UART、SPI和I2C等,确保系统可以与太阳辐射传感器及其他外部设备进行稳定、高效的数据交互;为控制单元集成多个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执行器和其他控制元件,实现对温室环境的动态调节,同时还在控制单元中配置了实时操作系统(RTOS)以及相应的任务调度策略,有助于确保太阳辐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指令的执行能够在高度协调的同时,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性能.系统实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监测温室内环境参数,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温室种植的实际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监控系统温室环境传感器通信协议系统性能

    CAXA软件应用于数控加工的价值分析

    张映故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设备等不断涌现,使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将CAXA软件应用其中,可对后续数控加工进行精确指导,提供最佳的加工方案,实现自动化作业流程.该文以CAXA软件功能为切入点,分析CAXA软件应用流程,并探讨CAXA软件应用数控加工的价值,在介绍实体建模的同时,计算其加工轨迹,分析常见粗加工与细加工方式.以可乐瓶底造型设计及加工流程设计为例,探究应用CAXA软件的主要流程,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方法,确保专用件设计及加工精度.合理应用CAXA软件,不仅可对传统机械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还可清晰导入所生产零件的参数,并通过二维、三维等形式输送到数控设备计算机处理中心,处理后转化为具体数控指令,并实现自动化作业流程.CAXA软件在数控加工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加工质量,还可简化编程过程和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技术门槛和生产成本.

    CAXA软件数控加工加工工艺加工轨迹

    运动控制卡在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石岩石家昊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控制卡是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各种各样的控制卡实现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及完成着不同的任务.目前工业生产领域的方向是自动化及智能化.在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需要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带着各种高精度运动机构稳定的运转.保证高精度运动机构良好运转的关键控制设备即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卡是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控制单元,每个单元都对应着能完成某种功能的设计生产需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有些运动控制卡上目前已继承了 4 个或 8 个的控制单元,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完全能支持相应的高速处理需求,使得运动控制卡的成本不再高不可攀.为了发挥运动控制卡成本低、性能好的特点,更好构建以运动控制卡为核心元件的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了在工业控制电脑中设置运动控制卡,联动多个伺服电机并辅以多套运动机构构成硬件系统及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为基础的C#语言软件系统,从而实现系统多轴协调的运动控制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对运动控制卡的软、硬件的设计与实验工作,为以后相关运动控制研究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运动控制卡多轴运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