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就业的研究与实践

    廖金燕陈安
    84-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积极响应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了产教融合促进高技能人才就业的的研究与实践,实施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通过对区内装备制造与汽车制造企业用人需求与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开展走访与问卷调研,重新调整与定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当前高技能人才就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笔者从专业建设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教学改革对接企业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对接企业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技能人才就业导向的策略,通过订单式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实践育人和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等系列措施,高质量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储备青年人才队伍;同时,校企携手组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还可以向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服务,延伸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效果,进而促进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助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就业导向

    职教本科避免"工科理科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傅骏米宪儒魏继业尹媚...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具有独立性.工程不是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也不是它们的附庸,目前的工科培养体系需要改革.理科是指形式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称,工程科学是将理科知识与工程技术联系起来的科学.建造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实体,需要整合大量的、不同性质的多种工程要素,毫无疑问,在组织工程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要加强工科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基础培养,避免工科评价中的理科化.工程本体论提出,工程具有独立性.任何工程都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工程活动要获得成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工程活动.工程活动中的工程共同体在硬件、软件和斡件的作用下,遵循工程伦理要求,完成工程活动,提供建造物或优质服务.工程伦理促进负责任的工程实践.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COMET从直观性、功能性、使用价值导向性、经济性、工作过程导向性、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和创造性等 8 个方面评价技术方案,实现对受测者的功能能力评价.这些都对避免"工科理科化"提供了实现路径.

    职教本科工程科学工程本体论COMET工程伦理工科理科化

    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探索

    曹祥林周凌孟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人工智能(AI)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国内众多项目和实例已经展示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概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面临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算法优化与效率提升、系统集成与兼容性等挑战.探讨采用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推进算法优化与效率提升、加强系统集成与兼容性技术提出推动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人工智能

    基于实践教学的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研究

    张宏伟张月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化制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新兴领域的发展逐步提升了人工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课程作为新工科教育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鉴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与社会生产的紧密联系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高校应加强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当前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的局限性与优化课程体系的可行性,从组建高效化教学团队与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方面分析了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的实施路径.同时,从构建专业团体教育框架、启动深化学习课程、开展专业群组课程体系实践等方面落实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期支持实现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与工程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全科融通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肖翔吕冠锦唐正权
    97-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变化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创新,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才能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提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通过与产业对接建设机电专业群,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对接构建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设置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为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提供参考.

    全科融通三层三线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HWK证书的电气控制部分导学案设计研究

    张喜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通过探讨HWK证书的考试要求,开展电气控制部分导学案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运用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经验分享、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法,研究了基于HWK证书的电气控制部分导学案的设计,发现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内容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将基础功能投入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扩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HWK证书的学生,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为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由此说明德国双元制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所培养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德国"HWK"证书电气控制导学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气动控制系统的教学设计研究

    徐娴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复杂化,机电气一体化领域迅速向智能化方向演进.在能源、化工、电子等多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职业教育改革在国家层面备受重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关键课程中,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涵盖信息获取、计划制定、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聚焦机电一体化气动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其课程改革应聚焦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职业典型工作内容的全面呈现.该教学设计融合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前沿理念,并结合气动技术与电控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综合学习平台.通过系统结构设计和气动电控方案的详细阐述,展示了该教学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气动控制教学设计

    BOPPPS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吕俊燕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知识点高度融合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对机电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学生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工作后在机电系统综合设计方面存在困难.而且,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面临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对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导致出现大批学生旷课或者上课抬头率不高的情况出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学目标的有效传递.在课前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课中通过抢答、随堂练习、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帮助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后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听课热情更高涨,抬头率更高,学习成绩相对较高.通过探索可知,BOPPPS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以及培养其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BOPPPS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探索

    动载系数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中的研究应用

    陈慧川
    110-11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履带式起重机在将吊装物项起吊离地或在升降过程中的起、制动时产生的振动载荷,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对其过程中产生的动载系数取值做了分析,推导得出吊装过程动载系数的基本表达公式,并依据公式,按照履带式起重机运行过程中影响动载系数的主要参数,如卷扬机出绳速度、钢丝绳粗细、吊钩穿绳股数等,以 200 t履带式起重机为例,分别计算 2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各影响条件下的动载系数,通过对所有计算数据的统筹分析,得出卷扬机出绳速度对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中产生的动载系数影响最大.同时通过日常吊装,采集记录在实际吊装活动中,2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起吊过程中可产生的最大吊装载荷与起吊后的稳定吊装载荷,通过对比计算,得出实际吊装中的动载系数的取值,并与理论计算出的动载系数做了对比.最后根据对比情况,得出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中动载系数取值或类似相关结论:吊装计算中需要对吊装载荷附加一个 1.1 的动载系数,或将履带式起重机载荷率限制在 90%以下,同时在吊装中控制卷扬机出绳速度在V/4 以下.

    动载系数履带式起重机基本表达式

    浅谈太阳能烘干工程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李胜涛孔佳利郑明辉梁恩强...
    113-11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以及大气污染,同时,碳排放粗旷管理,造成了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能源的使用必定会朝着绿色、低碳的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太阳能烘干行业作为太阳能热利用的行业之一,能够解决行业应用中使用传统能源带来的污染等问题.通过太阳能烘干工程的实际案例,对太阳能烘干工程从项目建设投资到最终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太阳能集热作为与其它能源的比较依据,得出太阳能烘干工程投资与回报的对比.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得出了太阳能在烘干行业应用中的优势,以及在行业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发现了太阳能烘干行业推广的制约因素等相关问题,并揭示了太阳能在烘干行业应用上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分析,总结了太阳能烘干应用推广与发展的动力,并对太阳能烘干行业的出路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太阳能烘干空气集热器经济性分析回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