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钻采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钻采工艺
钻采工艺

韩烈祥

双月刊

1006-768X

zcgy2288@sina.com

0838-5152488

618300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钻采工艺/Journa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从1978年创刊至今,总计出版了140期,与国内外的石油、地质、机械等英才们共同走过28年的辉煌历程,是报道国内外石油勘探、钻井、固井工艺技术、油气田开发、开采技术、钻井、开采机械设备和技术、油田化学工艺技术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科技交流信息的知名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光纤监测的分段压裂多簇均衡性评价与优化建议

    刘合慕立俊齐银陈文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庆城页岩油矿场实验室一期工程的一部分,从本井水平井压裂过程中,通过套管外部署的永久式光缆上采集的DAS和DTS分布式光纤监测数据可以用来评估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模式下的多簇砂液分配动态变化特征.文章详细阐述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基于DAS、DTS测量理论基础与各簇进液进砂计算模型,提出了多簇裂缝均一性指数计算方法,得到段簇设计、射孔优化、暂堵等因素对多簇裂缝均衡性的影响规律认识.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得到几点认识:①光纤技术是目前评价多簇砂液分配规律的最有效且最直观的技术,能够准确量化评价多簇扩展均衡性;②庆城页岩油各簇均有进液信号显示,100%起裂进液;③簇间进液进砂分配差异大,计算均一性指数30%~87%,平均61.8%,且仍有提升空间;④甜点品质、段簇设计及射孔是影响进液进砂关键因素,暂堵效果不明显.该应用实例为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压裂设计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有助于拓展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国内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监测多簇均衡性页岩油水力压裂矿场实验DASDTS段簇设计差异化射孔

    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鲜成钢金衍李斌会黄小青...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我国复杂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效益开发必由之路,亟需从理念向方法论转变,以期更好地促进针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理论的技术探索与应用.遵循系统工程的原则,按照全生命周期可接受效益指标下最大化采收率的开发理念,重点研究了地质流体演化动力学模型、高分辨率裂缝表征方法与技术、立体开发智能布井方法与技术、高分辨率岩石力学参数测量与建模、超大型真三轴压裂模拟实验系统、空间应力场主动利用机理与调控机制、页岩油可流动性机理与评价方法和页岩油压裂提高采收率一体化关键材料,与实践充分结合,提出了岩石复杂组构和强非均质性是形成复杂缝网的自然基础、"构造驱动、多因素综合"立体开发布井等理论认识和创新思路,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从理念向方法论转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强调了辩证与发散思维在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中的核心作用,为我国页岩油气效益开发提供新思路.

    地质-工程一体化浅层页岩气陆相页岩油全生命周期管理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建设概述及实践认识

    张矿生慕立俊陆红军齐银...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北美HFTS成功经验,长庆油田围绕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目标,整体规划了三期水力压裂试验场HFFL建设.I期于2022年启动,2024年完成,是国内首个完整意义上的水力压裂试验场.I期重点围绕夹层性页岩油长71、长72储层,坚持"压前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压中测试响应反演拟合、压后取心验证分析评价"的研究路径,综合应用光纤、双井微地震、井下电视、示踪剂及取心等10项16井次测试,系统开展人工裂缝形态、多簇起裂及产液贡献率等精细评价,主要认识包括:①页岩油压后地下裂缝类型多样,300 m取心过程中累计发现裂缝431条,其中压裂缝115条、层理缝239条;②裂缝复杂程度远超预期,人工裂缝总量远大于簇数,局部未严格按照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受到岩性、天然裂缝发育等综合影响,裂缝存在明显偏转、沟通、弯曲等现象;③水力裂缝缝长延伸较长,缝高整体受控,支撑剂在取心岩屑中广泛分布,裂缝面同样观察到支撑;④多簇100%起裂,但扩展过程呈动态变化,砂液分配差异大,光纤评价均一指数平均61.8%;⑤长期产剖动态跟踪显示,生产6个月后,多裂缝段与优质甜点段贡献逐渐凸显.综上,水力试验场对长庆页岩油重新认识油藏、缝控储量、裂缝、产量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井网优化、开发技术政策制定以及体积压裂优化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内水力压裂试验场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光纤

    陇东页岩油水平井全生命周期井筒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志平郑刚甘庆明邓泽鲲...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陇东页岩油水平井井筒环境复杂,偏磨、结蜡、结垢、出砂及气体影响问题突出,常规井筒举升工艺措施适应性不强,维护性作业频次高达由每年1.49井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文章针对陇东页岩油水平井维护作业频次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研发了压裂前置阻垢剂、内涂层防蜡油管、水平井旋流冲砂射流除垢一体化工具等,形成了杆管双向防偏磨设计、长水平井高效冲砂解堵等关键技术,构建了蜡、垢、气、砂、磨的全生命周期防治技术体系.治理后维护性作业频次下降50%以上,采油时率提升3个百分点,该技术体系为国内页岩油井筒高效举升工艺模式提供了宝贵借鉴.

    页岩油水平井井筒防治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致密油藏宽缝压裂技术研究

    陆红军白晓虎余金柱杜现飞...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以华庆、姬塬、环江为代表的致密油藏普遍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水平两向应力差大,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投产后长期生产呈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特征.为实现该类储层高效动用,创新提出了"宽缝压裂"的技术思路,即通过多轮次间歇压裂、级间放喷循环注入、梯级提高排量、不连续加砂、全程暂堵转向,应力"加载-卸载-加载"循环作用迫使岩石缝内净压力大幅提升,增加主裂缝宽度,开启侧向微裂缝,提高基质孔喉连通性,最终实现有效提高裂缝立体波及体积、缝网复杂指数和缝内导流能力的目的.本文以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为基础,应用大型可视化缝网支撑剂运移模拟装置,对比常规压裂与宽缝压裂对裂缝形态及支撑程度的影响.现场试验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综合分析了宽缝压裂的全过程压力响应、级间压降及水锤特征,试验井日产油量由实施前0.5t大幅提高至2.5 t,达到初次改造投产的3倍以上,采油速度由0.2%提高至1.0%.该技术为致密油藏难动用储量大幅增产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致密油藏宽缝压裂难动用储量压裂增产

    庆城页岩油水平井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改进及矿场应用

    阎荣辉黄战卫刘环宇刘小欢...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庆城油田是近年来国内探明的首个10亿吨级整装页岩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页岩油大平台多井丛三维水平井布井模式造成井眼轨迹复杂,常规有杆举升工艺管杆偏磨矛盾突出,检泵周期不足200 d,且难以满足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初期快速排液的需求,基于"井筒高效举升、全生命周期排采、数智化转型"需要引入了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频繁卡阻、憋堵、机组断裂落井的问题,开展定子橡胶材质改进、定转子配合间隙优化、机组强度升级,完善砂、蜡、气、垢防治工艺配套,极大提升了电潜螺杆泵在页岩油复杂井况的工艺适应性,通过归纳总结各类故障的电参曲线特征,建立了5类电潜螺杆泵常见故障诊断模板,解决了电潜螺杆泵故障诊断困难的问题.经过工艺改进及配套升级,电潜螺杆泵维护性作业频次由2.62次/(口·年)下降至0.60次/(口·年),采油时率由97.5%上升至99.2%,检泵周期由140 d延长至480 d,实现了电潜螺杆泵的成熟应用.

    庆城油田页岩油无杆采油电潜螺杆泵工艺改进故障诊断

    页岩油水平井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及庆城油田大平台实践

    梁晓伟冯立勇赵晖柴慧强...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解剖刻画了长7页岩油油层展布特征和水平井压裂缝网轮廓形态,并对典型大平台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油藏立体开发需要具备有地质储层条件和工程造缝能力,长7页岩油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展布、纵向上砂泥叠置互层,源储一体使得油层在立体空间充分发育,压裂缝能够穿层延伸,缝网正视角呈近端高缝穿层、远端收敛的菱形,整体轮廓呈"棍子面包"形态,"W"型交错部署的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可实现全油藏储量一次性动用,因此庆城油田大平台开发能够取得成功.现阶段加大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实践应用,对提升国内陆相页岩油产量、助推页岩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长7段页岩油浊流沉积储层叠置穿层体积压裂全油藏立体开发

    基于机器学习评价页岩油产能主控因素——以庆城油田西233区为例

    齐银李佳馨陈强涂志勇...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针对庆城油田西233区内的15个平台共55口水平井,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页岩油水平井单井累产油量与其地质和工程参数的多元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因素间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单井累产油量受地质与工程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且这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随开发进程而动态变化.在生产约15个月后,油井生产状态趋于稳定,此时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单井产能,满足精度要求.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因素中,对产油量影响最显著的是钻遇率,其次是油层段长、含油饱和度及地层系数;而工程因素则以加砂强度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压裂段数、压裂簇密度、排量及进液强度.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生产阶段下的地质工程因素对产量影响变化情况、单因素影响机理分析、主控因素优选,为优化压裂工艺参数配置及准确预测单井产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庆城页岩油机器学习地质工程参数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页岩油大平台长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实践

    欧阳勇宫臣兴李治君艾磊...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长7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华池、合水、姬塬、靖安等区域,构造上主体位于天环坳陷东部和伊陕斜坡西部,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碎屑砂岩为主,是长庆油田持续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区域.与北美海相页岩油不同,陇东长7页岩油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储层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且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塬,开发过程中面临井场建设困难、钻井成本高、单井累计产量低等诸多技术挑战.长庆油田以"大井丛+长水平井"为总体技术思路,通过开展大偏移距井身剖面优化设计、强抑制复合盐防塌钻井液、长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攻关,配套旋转导向、高效耐磨PDC钻头、新型水力振荡器等关键提速工具,持续深化试验应用,创新形成页岩油大井丛长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有效解决了黄土塬钻完井施工难题,实现了页岩油开发方式的转变,构建了规模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为页岩油快速高效建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对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大井丛长水平井井眼轨迹

    氮气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应用实践

    江智强王治国李紫莉韩巧荣...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部分区块水敏、水锁问题突出,常规水基压裂用水量大、压后排液困难,进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发挥,采用氮气泡沫压裂是该类气藏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手段之一.为提升氮气泡沫压裂液整体性能、评价泡沫压裂液体系,应用闭式混砂车和微泡沫发生器等辅助设备、优选Ø88.9 mm施工管柱和"变冻胶液浓度+变泡沫质量+变粒径陶粒"的施工参数.在苏X井进行了氮气泡沫压裂现场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泡沫压裂液稳泡性能、造缝效率、携砂能力明显提升,与同区块常规胍胶压裂相比,地面最高砂浓度达1 452 kg/m3,用水量减少62%,排液周期缩短47%,测试无阻42.9×104 m3/d,实现了用水少、携砂高、见气早的改造目的,在低压致密气藏的储层改造中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苏里格气田氮气泡沫压裂微泡沫发生器变泡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