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进YOLOv8在中药饮片自动识别标注中的研究与应用

    孙兴李杨毛天驰朱佳音...
    21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中药饮片种类繁多、形态相似,人工识别耗时费力且易出错的问题.方法 构建了包含201类中药饮片的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改进的YOLOv8算法,具体改进包括在YOLOv8n网络中引入GhostC2f模块以降低模型参数量,采用DySnakeC2f模块以增强对纤细结构的灵敏度,替换主干网络的池化层为SimSPPF模块以加快推理速度,并加入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机制以增强对小尺寸目标的特征提取.结果 改进后的算法跨阈值平均精度(50%~95%)达到84.16%,较之前提高了4.39%,同时模型参数量减少了约15%.改进的模型成功部署在电脑客户端和手机APP中,构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识别标注系统.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有效识别中药饮片,同时系统支持自动数据扩充和升级,从而为中药饮片的快速、准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中药饮片YOLOv8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目标检测

    "一带一路"视域下药食两用本草桑叶科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图谱构建

    史随随史新宇巢国俊周剑...
    227-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一带一路"视域下药食两用本草桑叶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药材提供思路.方法 以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和国外权威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为文献来源,借助COOC和VOSviewer软件对我国"一带一路"区域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13年1月—2024年9月发表的桑叶相关科学研究进行检索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检索到桑叶中文相关科学研究文献520篇,涉及我国"一带一路"18个省市,以及桑叶英文相关科学研究文献219篇,涉及中国和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中文研究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英文呈逐步增长趋势.研究区域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以新疆、重庆为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以广东、浙江为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为代表.主要收录期刊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食品科学》、Molecule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涉及学科方向主要为中药学、中医学、食品科学.研究热点上,我国"一带"区域13个省市主要围绕桑叶活性成分提取、检测、药理作用及药用桑叶进行研究,"一路"区域5个省市注重于桑叶临床研究、数据挖掘、配伍规律及桑叶茶的研究;国际上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热点为桑叶黄酮和1-脱氧野尻霉素、治疗糖尿病机制、网络药理学、肠道菌群.结论 "一带一路"视域下桑叶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效成分提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数据挖掘、配伍规律、桑叶茶和治疗糖尿病机制等,在医药和食品方面有潜在价值.

    一带一路药食两用桑叶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桑叶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糖尿病

    药用芍药栽培品种的SNP标记开发及品种鉴定

    刘宇辰张振宇尹旻臻储姗姗...
    239-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简化基因组,建立一种准确鉴定药用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栽培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方法.方法 利用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ific-locus s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技术对浙江、安徽、四川和湖南的13个药用芍药栽培品种进行SNP标记开发.通过多个指标如杂合率、缺失率和多态性来筛选候选标记,并通过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评估候选标记.最后采用能够区分药用芍药栽培品种的最简SNP组合绘制指纹图谱.结果 通过SLAF-seq测序共获得3703329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标签有60749个,共获得412873个群体SNP标记,最后筛选的47个核心SNP标记位点表现出高多态性,可以很好地区分药用芍药栽培品种.结论 基于简化基因组,建立了主要药用芍药栽培品种的SNP标记开发和指纹图谱绘制的方法,为药用芍药的品种鉴定和白芍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药用芍药栽培品种SLAF-seq单核苷酸多样性指纹图谱

    刺五加PsbP基因的鉴定、适应性进化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焦孟赢李畅赵雪颖马嘉程...
    24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中的PsbP基因(EsPsbP基因),分析其进化特征,研究EsPsbP蛋白与PsbQ蛋白的结合方式,探究其在不同光照下的表达量.方法 根据刺五加基因组数据筛选得到EsPsbP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适应性进化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探究EsPsbP在不同光照下的表达量.结果 共筛选得到了16个EsPsbP基因并将其分为了A~I共9组.在刺五加种内与刺五加和龙牙楤木Aralia elata间共得到了21对共线性基因对,并且基因对的Ka/Ks均小于1.EsPsbP基因没有正选择位点.EsPsbP基因启动子中存在大量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干旱响应元件.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PsbQ蛋白优先与A组的EsPsbP蛋白进行结合.转录组数据显示,不同光质照射后,有9个EsPsbP产生了差异表达.结论 刺五加的16条EsPsbP基因在进化中主要受到纯净选择,这有助于维持基因的稳定性.基因结构特征的分化可能导致EsPsbP与PsbQ蛋白结合能力及对光质变化反应的差异,这些特性可能与刺五加的生理适应及药材品质形成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刺五加PsbP基因适应性进化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铁皮石斛DoUGT83A1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张逸群陈家栋宋敏全姜武...
    259-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中糖基转移酶基因DoUGT83A1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从铁皮石斛"雁荡山1号"叶组织中获得DoUGT83A1基因,利用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 11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通过PCR扩增得到1个DoUGT83A1基因(GI:1622023669),该基因的CDS序列为1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DoUGT83A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4330,理论等电点为5.75,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含有41个磷酸化位点,具有UDPGT和PSPG 2个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oUGT83A1蛋白与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UGT83A1蛋白的同源性最高,相似度为96.36%.分子对接结果证明DoUGT83A1蛋白对山柰酚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DoUGT83A1在"雁荡山1号"不同组织相对表达量为:叶>茎>花>根(白根、绿根尖).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DoUGT83A1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多个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且在低温、缺磷和菌根共生诱导下显著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铁皮石斛菌根共生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结论 成功克隆获得铁皮石斛DoUGT83A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探究DoUGT83A1基因功能及其在菌根共生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铁皮石斛DoUGT83A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特性分析qRT-PCR

    黄芩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荣正普王杰敏裴林石卫红...
    269-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探究黄芩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黄芩属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资源保护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16种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使用Codon W 1.4.2及CUSP和SPSS 27等软件对16种黄芩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的编码区(CDS)序列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 16种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同义密码子和最优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一致,都是以A/U结尾,高频密码子有UUA、AGA.PR2-plot、中性图和ENC-plot的结果显示16种黄芩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同时受到自然选择和内部碱基突变的影响,但自然选择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导因素.结论 16种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A/U结尾,与其他因素相比自然选择是其密码子偏好形成的主导因素.

    黄芩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自然选择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基于UPLC多指标测定和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茵陈药材质量评价

    李敏乔旭魏建和李文伟...
    28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来源茵陈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药材的UPLC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对28个产地绵茵陈和22个产地花茵陈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分析和化学模式分析.方法 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µm)色谱柱为固定相,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检测波长310 nm,结合对照品比对进行色谱峰确认,对共50份不同来源茵陈药材进行14个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分析共有峰和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筛选茵陈药材的特征成分.结果 建立了茵陈药材UPLC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结果 表明,不同产地来源茵陈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指纹图谱法标定了绵茵陈、花茵陈各18、32个共有峰,化学模式分析表明化合物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标志性成分.结论 建立的UPLC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法适用于不同来源茵陈的质量评价;不同产地的含量测定结果、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分析结果可为茵陈药材产地选择、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茵陈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化学模式识别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对羟基苯乙酮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滨蒿内酯

    中药数据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李鑫茹王长健王欣跃张敏...
    293-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在重大慢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巨大宝库,其数据库种类繁多,如中药化学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Bank数据库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深度融合推动了中药数据库的发展.中药信息标准化、数据分析智能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开辟了中医药科技创新赛道,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对中药数据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数据库的应用进行展望,为推动中药数据库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创新升级提供参考,助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数据库人工智能大数据快速筛选中药化学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Bank数据库

    茯苓多糖的结构、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厉晓龚婕丁婵彭思源...
    305-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茯苓多糖是茯苓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抑郁、保肝健胃、提高记忆力及镇静催眠等活性,但其构效关系一直未得到充分解析,且茯苓菌核不同部位和通过不同培养工艺合成的茯苓多糖结构也普遍存在差异,因此仅依赖经典的总多糖含量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对茯苓多糖结构和活性的客观评价,有必要开展有关茯苓多糖的构效关系探索,并建立可实现对茯苓多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系统评价方法,助力茯苓多糖的科学应用与开发.基于此,对茯苓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构效关系,为茯苓多糖的科学分析、结构修饰、生物合成及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茯苓多糖结构表征结构修饰生物活性构效关系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抑郁镇静催眠

    基于有效成分和外源性污染物的三七整体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赵谷语潘惠勤谭琰南周恒...
    318-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是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之一,其使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市场上的三七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以次充好和掺伪、掺杂等现象.此外,三七的外源性农药、重金属与有害元素等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从有效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入手,对基于有效成分的三七真伪鉴别和内在质量评价及外源性有毒有害污染物检测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更科学、合理的三七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保障三七的药用价值和控制食药用安全性风险奠定基础.

    三七掺伪品质评价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