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周晓蝶王璇余波王建军...
    823-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UC)患者HER2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15例UC患者,免疫组化检测HER2蛋白表达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免疫组化标记GATA3、CK20、CK5/6、CD44对UC进行分子分型(腔面型、基底样型、零表型),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HER2过表达率(IHC 2/3+)为41.7%(48例),而HER2基因扩增率只有17.4%(20例),两者的符合率为42.1%.其中膀胱UC的符合率达46.7%,而上尿路UC则为25.0%.在7例HER2扩增阳性的病例中,3例IHC评分为0,4例IHC评分为1+.微乳头变异型的HER2 IHC阳性比例最高,而鳞状分化型的则最低.HER2 IHC阳性病例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腔面型HER2 IH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基底样型、零表型.IHC HER2阳性的UC患者预后差于IHC HER阴性的患者,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99);而HER2基因扩增与无基因扩增的UC患者预后并无明显差异(P=0.911).结论 UC HER2的表达情况与其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其组织学亚型有一定相关性.UC HER2过表达与基因扩增存在不一致性.

    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HER2荧光原位杂交

    婴儿鼻窦黏液瘤在临床和遗传学上不同于其他颅面骨黏液瘤和韧带样纤维瘤病

    张美琴黄海建
    829页

    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小树李君娜于靖雯马文梅...
    830-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加深对其理解和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淋巴结及相关受累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形态学、病理诊断、间隔时间、主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纳入病例10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8例,多形性免疫失调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例.PTLD有非破坏型、多形性、单形性和经典霍奇金型.免疫缺乏特异性,EBER阳性.结论 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累及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形态学是其诊断的重要方法,治疗主要在于提高免疫力、合理使用化疗药物、手术及抗病毒.

    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移植后EB病毒治疗

    乳腺颗粒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张转敏王映梅胡沛臻马世荣...
    834-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5例以及会诊的1例乳腺发生的颗粒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例乳腺GCT瘤细胞成巢状、索状或者实性片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圆形、卵圆形或者多边形,胞质富含大量嗜酸性颗粒,核小圆形、深染、居中,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及肿瘤性坏死.瘤组织被大量粗细不一的胶原纤维束分割.肿瘤周围未见明显包膜,边界不清,瘤细胞常围绕乳腺导管及小叶呈浸润性生长,并围绕神经束及血管分布,部分肿瘤细胞常浸润至周围纤维脂肪组织中,免疫组化均表达S-100、CD68以及Vimentin,不表达CK(AE1/AE3)、Desmin.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非常少见,大部分为良性,且经手术切除后预后均良好,恶性极其少见,但影像学检查、冰冻切片以及穿刺标本非常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乳腺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泌尿道肾源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杨巧郭英胡沛臻王哲...
    838-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肾源性腺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年龄36~89岁(平均:62.5岁,中位:64岁),男女比例为2.7:1;临床表现与病史及发生部位相关,多表现为腰痛、肉眼血尿或进行性排尿困难,发生部位:膀胱6例,输尿管3例,前列腺2例.肿瘤直径为1~30 mm.组织学表现:细胞常排列呈乳头状、小管-囊状,小管周围围绕红染的基底膜样物质,管-囊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或蓝染黏液;细胞形态温和,呈立方状、鞋钉样或扁平状,缺乏核分裂象及坏死;间质水肿、黏液样或玻璃样变性,伴炎性背景.除1例失访,10例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55个月(中位:28.5个月),8例无病生存,2例带病(尿路上皮癌)生存.结论 肾源性腺瘤是少见的发生在尿路上皮的良性病变,不管是临床表现、膀胱镜检查,还是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来看,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PAX8阳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但要警惕潜在的陷阱.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预后

    AKT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马志厚华浩铭朱娅男黄岩...
    842-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KT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的76例前列腺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一步法EnVision,分析AKT2的表达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AKT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61.8%vs.20.0%,P=0.001).AKT2的表达随着核分裂象的增加阳性率增高,且与细胞质的嗜酸性明显有关(P均<0.05).结论 AKT2表达与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及生长可能有一定关系,也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腺癌AKT2免疫组化核分裂象

    PRDX2调控HPV16 E6对宫颈癌Siha细胞活性的影响

    张林艳郑荣荣姜文静
    847-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PRDX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RDX2的表达;将宫颈癌Siha细胞设置为4个组:Siha组、siRNA NC组、siRNA PRDX2组与siRNA HPV16 E6组.EDU染色法检测Siha细胞的生长活性;Transwell实验方法分析Siha细胞的侵袭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析Siha细胞中PRDX2/HPV16 E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宫颈癌旁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PRDX2的表达上调.与Siha组和siRNA NC组比较,siRNA PRDX2 和 siRNA HPV16 E6 组的 Siha 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siRNA PRDX2 和 siRNA HPV16 E6 组的 Siha细胞侵袭数量下降(P<0.05);siRNA PRDX2和siRNA HPV16 E6组的Siha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siRNA PRDX2组的Siha细胞的HPV16 E6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PRDX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加,抑制PRDX2表达后,Siha细胞的增殖速度与侵袭数量降低,凋亡率增加,该机制与PRDX2调节HPV16 E6蛋白的表达相关.

    PRDX2增殖HPV16E6侵袭宫颈癌转移凋亡Siha

    TRPS1在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毛学源戚玉琴佘欣远黄旭...
    85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RPS1在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PS1在原发性EM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7月至2023年12月诊断的39例原发性EMPD、6例继发性EMPD、15例黑色素瘤和11例鳞状细胞原位癌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RPS1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性EMPD患者39例,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8岁,中位年龄71岁).继发性EMPD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62.5岁).39例原发性EMPD中,35例(35/39)显示TRPS1强和弥漫的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89.7%,且4例阴性病例均位于肛周;而在6例继发性EM-PD中均为阴性.TRPS1在15例黑色素瘤中也呈阴性,在90.9%(10/11)的鳞状细胞原位癌中表现为弥漫强阳性.本组病例中,TRPS1诊断原发性EMP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68.8%.结论 TPRS1在原发性EMPD中的表达具有高敏感性,有助于与继发性EMPD和黑色素瘤进行鉴别,但在原发性EMPD与鳞状细胞原位癌的鉴别中作用有限.

    乳腺外Paget病免疫组织化学TRPS1外生殖器腋窝

    乳腺黏液癌4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程岚卿孔源李恒张敏...
    85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不同形态学亚型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黏液癌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88岁,中位年龄54岁.ER、PR在全部病例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HER2在2例微乳头型黏液癌及1例混合型黏液癌呈3+阳性表达/扩增.微乳头型黏液癌与其他类型黏液癌相比,HER2低表达占比较多,并具有较高的核级及组织学分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黏液癌中的微乳头状结构和核级均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呈负相关(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核级别是影响乳腺黏液癌患者PFS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乳腺微乳头型黏液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黏液癌,不同于普通类型的单纯型黏液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这种类型的乳腺癌.

    乳腺肿瘤黏液癌微乳头诊断预后

    p16免疫组织化学作为CNS肿瘤中CDKN2A纯合性缺失的一种筛查工具

    郭瑛黄海建
    8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