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孙怀义

双月刊

1001-9227

auto81@163.com

023-63050371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技术刊物。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国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的发展,为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无人机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沙滩剖面动态智能监测研究

    黄蓉罗铖薛静云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的核心关注点是对沙滩剖面进行动态监测,旨在评估并对比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沙滩地貌监测领域的应用效能和精度.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收集.结果表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水平偏差范围在 0.015 m至 0.029 m之间,高程偏差在-0.207 m至 0.138 m之间,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虽然在水平方向为0.012 m,在高程测量上表现出较大的系统性偏差.研究强调了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沙滩地形监测中的有效性.

    无人机激光扫描沙滩剖面监测

    MOA过电压保护电力设备故障预警技术

    张蕙峰张永新马雪峰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针对电力系统中的金属氧化避雷器进行在线监测,以泄漏电流特性分析为手段预警设备故障.在谐波分析进行快速傅里叶变化之前,选用合适的窗函数以及增加频域中的采样点数对谐波分析进行改进,经过Simulink仿真,有效模拟了 110 kV MOA的工作状态.实验显示,改进谐波分析法提高了频率与相位预测的精准度,基波频率预测值 50.030 49 Hz,接近实际值 50 Hz.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升MOA故障预警的准确性,能有效保护电力设备和预防电网过电压.

    MOA泄漏电流故障预警谐波分析

    基于k-prototypes聚类算法的混合加密敏感数据保护方案研究

    尹飞葛崇慧
    61-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其挖掘工作主要依托云计算平台.然而,云计算环境复杂多变,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问题日益显著.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加密方案,根据数据敏感等级采用不同加密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的可识别性k-prototypes聚类算法,并利用信息熵对各数值属性进行权重分配进行改进,以解决大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隐私泄露问题.结果显示,改进k-prototypes聚类算法的NMI值为0.284,准确度达到了94.95%,RI值为0.935,运行时间为 924 ms.综合来看,该方案在提高数据加密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云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

    云计算k-prototypes聚类算法混合加密敏感数据

    基于视觉几何组网络的电力设备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研究

    王昕王宏宋禹飞窦如婷...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准确的监测,研究设计了一种结合吸收光谱和计算机技术的监测方法.过程中获取温室气体的吸收光谱并生成曲线图像,之后通过对曲线图像进行分析,统计得到气体排放的数据监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计算时延分析时,研究方法在 500 条监测数据的计算中,计算时延最高仅为 32 ms;在数据体积分析中,研究方法在气体种类数达到8 种时产生的数据体积最高仅为180 Mb.说明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光谱进行生成,在进行电力设备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时能够有效通过气体光谱数据获取气体组成数据,进而有效地进行电力设备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研究方法能够为电力行业相关的环保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电力温室气体吸收光谱监测VGG网络

    适用于海量电力设备接入的通信方案研究

    艾渊刘兴龙赵毅涛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量电力设备多业务灵活接入的需求,设计灵活、高效、安全的通信接入方式.基于深入的需求分析和对现有技术 的综合应用,设计适用于海量电力设备多业务接入的通信接入方案.设计适用于海量电力设备多业务接入的3 种通信接入方案:集中式有线接入、分布式无线接入、混合接入方案.3 种方案设计均考虑到海量电力设备多业务接入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接入方式.针对通信方案中的电力通信网关进行 IP 化改造,各通信网关具有 IP 地址,相互可以直接通信.基于统一寻址的量测数据透传机制,采用多源异构协议实现各项业务功能的优化.充分考虑设备数量、业务类型和实时性要求等特点,所提出的方案具备可扩展性、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远程监测与控制等多项业务需求,为解决电力设备多业务接入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电力设备网络结构通信方式多源异构协议

    非平稳运行列车制动闸片摩擦块偏磨状态检测技术

    周琳雅董琪
    74-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平稳运行列车制动闸片的磨损程度相对较大,且其行驶偏移方向始终与摩擦块偏磨方向保持一致.这就导致无法取得摩擦块偏磨状态的差异化特征,无法确定非平稳运行列车的实际行驶偏移方向.针对非平稳运行列车制动闸片摩擦块偏磨状态检测技术展开研究.确定制动闸片摩擦块表面磨屑的分布情况,建模分析磨屑流动行为,在格拉姆角场下,完成偏磨数据的描述与转换.提取偏磨行为数据中的偏磨特征,根据具体的偏磨特征分解条件,集合全过程行驶周期,形成偏磨状态特征集,计算接触/分离作用下的磨屑行为偏转量,进而得到接触作用力强度和分离作用力强度,实现偏磨特征最优求解,完成非平稳运行列车制动闸片摩擦块偏磨状态检测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偏磨状态检测结果与摩擦块实际偏磨程度相同,对于列车控制主机而言;不会因非精准检测偏磨状态而造成错误定义,也不会影响非平稳运行列车行驶方向.

    非平稳运行列车制动闸片摩擦块偏磨状态磨屑流动行为数据转换

    便携电子血压仪和在线系统中的护理数据自动处理技术设计

    李洁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血压收集技术在操作时流程繁琐,在护理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时间或护理资源的浪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便携电子血压仪和在线系统中的护理数据自动处理技术.过程中设计由单片机作为核心的便携式电子血压仪,然后设计了血压数据的自动计算技术,并构建了进行护理使用的在线系统框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在血压数据计算准确率测试中,收缩压准确率保持在 99.45%以上;在功能运行耗时分析中,研究方法在数据条数达到 250 时的传输耗时为 772 ms.结果说明,研究方法能够以更高的准确性进行血压数据处理,同时具有更好的运行效率.研究方法有望在家庭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为医疗健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电子血压仪在线系统高斯拟合误差补偿单片机

    基于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数据共享模型研究

    江静吴翼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医疗领域的数据共享需求,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大数据共享模型,该模型采用半中心化联盟区块链进行数据共享.引入投票机制和延迟验证特性,结合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处理,对共识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减少通信开销.实验数据显示,当属性数量为45 时,该模型的加密时间为1 094 ms,解密时间为194 ms.共识节点为20 时,实用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下的交易延迟为 60 s,改进算法下的交易延迟为 30 s,减少了 50%.研究表明,该医疗大数据共享方法实现了高效的共识,同时保护了医疗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有助于推动医疗信息整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共享医疗共识算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教育机器人智能AR教学系统与人机交互

    陈静漪肖娜
    8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教育机器人智能AR教学系统与人机交互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RNet网络的手部姿态估计方法提高机器人智能AR教学系统对用户手势进行识别的速度与准确率.首先,在常用的人机交互流程的基础上,对提高机器人系统指令识别正确率方法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然后根据HRNet网络的缺点进行改进,即采用Ghost模块对HRNet网络结构中的传统卷积进行代替,解决了HRNet网络计算量大、运算复杂的问题;同时在HRNet网络残差结构中融入ECA-Net模块,进一步增强了网络模型对手部姿态特征信息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基于改进HRNet网络的手部姿态估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效性,且能够快速、精准地实现特征信息的提取,完成手部姿态估计任务,为教育机器人智能AR教学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人机交互技术.

    教育机器人智能AR教学系统人机交互HRNet网络手部姿态估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跨镜智能追踪技术研究

    边志宏马学涛邵云芝张胜娜...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人跨镜追踪技术旨在跨摄像机的复杂场景下,从多个无交集监控视频中提取出同一个行人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现有行人跨镜追踪技术研究中,行人目标的局部特征易受外界光照条件、背景环境、人员角度、人体姿态及遮挡程度等因素干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多特征融合的行人跨镜追踪方法,在Yolov8 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SGHM人体区域抠图算法,提取人体区域,剔除无用的背景信息;并加入自适应多特征融合网络设计,增强了行人关键特征的融合紧密性,提升了目标匹配的准确率.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数据集Market1501 上,其评估指标mAP和Rank-1均取得显著提升.

    深度学习行人重识别多特征融合跨镜智能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