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鹿城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鹿城学刊
鹿城学刊

周秉高

双月刊

2097-1524

yh115131546@163.com

0472-6992162 13948720576

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呼得木林大街12号

鹿城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LuChe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及其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领导下,全国40余所成人高校加盟、委托包头市职工大学主办的国家正式学报类期刊。面向全国成人高校,也面向其他普通高校的广大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知屈骚之"心"

    马尚朝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骚犹如一部心理学词典,有丰富的心理学实践,仅"心"字就63 见,但历来对其心理学价值挖掘不够、研究不足.应该高度重视屈骚的心理学价值,充分利用现代心理学成果解读屈原及其作品,把楚辞研究引向深入.

    屈骚心理学价值

    论《离骚》对西汉文人创作之影响

    张艺馨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深受西汉王室和文人的喜爱.他们视屈原为爱国忧民的榜样,开创了借榜样咏己的写作方式;西汉文人对楚辞的摹拟创作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楚辞的原始风貌,楚辞的鬼怪神异色彩和富丽语言也被文人化用到赋中.辞赋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促使经学将辞赋正统化,对后世文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屈原楚辞西汉文人创作

    楚辞之天象书写

    梁利栋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天学传统,因而楚辞中有大量的天象书写.在巫文化和理性思潮的双重影响下,屈原对天象的态度具有矛盾性,既在创作中大量运用神话化的天象,又在《天问》中质疑天文神话.楚辞之天象书写具有抒情性、象喻性,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影响了汉赋之天象书写.

    楚辞汉赋天象书写

    唐代燕然都护府、中受降城治城考

    刘永杰张文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包头平原位于唐代西京长安的正北方,有"国之北门"之称,是唐朝在北疆经营的重点区域.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唐太宗在包头平原设置燕然都护府.景龙二年(708 年),张仁愿在包头平原之上修筑中受降城.经考古调查,结合史料记载,初步考证燕然都护府治城为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敖陶窑子古城,中受降城为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二狗湾古城.

    唐代燕然都护府敖陶窑子古城中受降城二狗湾古城

    黄河文化在内蒙古地区的当代价值

    王宇林奕安
    22-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在内蒙古地区的当代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又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当代,内蒙古地区在发扬黄河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科学谋划、加强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强化黄河文化展示利用工作以及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未来黄河文化在内蒙古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社会普及、创新发展、数字化发展、绿色转型、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文旅融合六个方面.这些趋势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内蒙古黄河文化文化认同城市发展创新发展区域合作

    地域性与文学表达——论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地理叙事

    王倩倩
    25-2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疆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赵长城作为中国北部的标志性地标,在北疆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情感和文化认同.北疆地区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多样的民族和文化,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学互动提供了独特的媒介.地理叙事不仅为文学注入了深厚的地域特色,也将文学作品连接到文化和历史的更广泛背景中.通过探讨地理叙事在北疆文学中的作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如何在其叙事中反映和形塑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以及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赵长城与北疆文学之间丰富而复杂的关系,为地域性与文学表达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地域性文学表达赵长城北疆文学地理叙事

    文化认同视域下广场舞健康发展路径探索

    于游洋额尔登苏布达
    29-3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广场舞作为一种贴近民众生活、含有丰富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社区文化,还在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其健康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这一文化现象的持续正能量影响.建立健康的广场舞发展机制,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进一步增强和拓展文化认同.通过规范、创新引导,广场舞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展的脉络,让传统与现代、健康与快乐、社区交流与文化传播在广场舞这一平台上得以和谐统一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认同广场舞健康发展

    浅析北疆文化外宣翻译困境——以文学翻译为例

    哈丽雅
    31-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全球化发展不断推进,区域文化外宣翻译成为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环."北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也是中华文化外宣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某种"不可通约性",使得外宣翻译活动始终存在难点.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从跨文化传播学科与翻译学科理论视角出发,浅析"北疆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面临的困境,理清其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以期帮助提升文学翻译质量,增强"北疆文化"外宣翻译成效.

    北疆文化外宣翻译文学翻译文化差异

    "志"与"史":《片警宝音》的现代性叙事与文化记忆

    袁雨欣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片警宝音》以民族志式的、新历史主义的现代性叙事视角作为阐释工具,将当代中国时代风貌的影像民族志式书写酝酿其中,既保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记忆,又附和和补全了历史话语,对本土民俗和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投入了关注.

    《片警宝音》民族志叙事新历史主义文化记忆

    创新驱动助力打造"世界绿色硅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对策研究

    徐世卿常博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区职业教育就要以符合地区产业要求的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将产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和新模式,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以教学促进产业的发展、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教融汇为指导方向,实现高职教育与地区产业、创业创新的精准对接,为生产一线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职业教育地区产业创新驱动产教融合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