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鹿城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鹿城学刊
鹿城学刊

周秉高

双月刊

2097-1524

yh115131546@163.com

0472-6992162 13948720576

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呼得木林大街12号

鹿城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LuChe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及其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领导下,全国40余所成人高校加盟、委托包头市职工大学主办的国家正式学报类期刊。面向全国成人高校,也面向其他普通高校的广大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余婧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文学创作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创新性;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对传统的汉字文化产生了挑战,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接纳和利用网络语言,成为了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对于我们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

    从弱传播理论视角解析建设性"网红"专题片——以《局处长走流程》为例

    谭筠鹏
    43-4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列电视专题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第一期节目中"副处长送外卖"的视频片段在网络上获得广泛传播,引起以正向评价居多的社会舆论,极具"建设性",且多处展现了弱传播哲学.从建设性新闻理念出发,阐释"网红"专题片的建设性意义;使用弱传播理论分析视频片段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同时发现该系列专题片存在组织传播未人格化、身份未完成转变和议题不具普遍性等传播弱点,建议媒介产品应在产制播链路全程有意识地合理运用弱传播理论:在前期选题时找到全国受众关心的公约数;内容制作时要通过"组织传播人格化"和"同弱传播"拉近强者和弱者的距离;在利用社交媒体宣传时要以"网感"为抓手,与广大网友实现同频共振.

    建设性专题片弱传播《局处长走流程》

    以经证经:也谈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治学之道

    谢长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有鼎所著的《墨经的逻辑学》一书是现当代墨家逻辑研究的开山之作.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书对《墨经》词句进行了准确诂解,并通过"以经证经"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了《墨经》的逻辑学思想.在中国逻辑学研究史上,沈有鼎《墨经》研究具有兴微继绝的重要意义.

    沈有鼎《墨经》以经证经

    跨文化视域下期刊文章标题汉蒙翻译研究——以《内蒙古画报》为例

    特日格乐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题是文章的眉目,是构成期刊整体质量诸因素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部分,也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将标题翻译成目标语言,既要保持原意又不失美感和流畅性,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翻译原理和技巧,探讨了在跨文化背景下双语期刊如何进行有效的标题翻译.通过对《内蒙古画报》杂志的近一年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标题翻译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受众需求等方面.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高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有助于传承发展"北疆文化"的区域文化特色,对当前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向心力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期刊文章标题汉蒙翻译《内蒙古画报》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探析

    杨圆圆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围绕汉语语言教学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目的语的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汉语语言交际的能力.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语言的本质性问题出发,所提出的诸多精辟的语言论述,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诸多指导意义.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意义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

    郭辉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中推动劳动教育课,目的是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技双修的人才,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课程的推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校企联合,为广大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校管理部门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提高自身素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王静雅
    62-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学科素养不足、授课模式化等问题,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亟需解决,而古代文学教学是帮助教师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科素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其未来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培养

    "南丁格尔"精神背景下的护理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谭凤林李莉刘来
    6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在护理文化育人中运用"南丁格尔"精神引领护理学生成长成才,不仅是新时代护理专业的发展实践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能增强文化育人目标的指向性、赋予文化育人内容的专业性、发挥护理文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强化文化育人力量的协同性.通过挖掘、整理90 位中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典型事迹,聚焦文化育人"核心",构建育人资源的基础培筑、打造文化育人坚实"两翼"的策略制订、创新"以评促建"体系构建等路径,为创新护理文化育人范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南丁格尔"精神护理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周旋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悠久历史上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开设的诸多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蕴含有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该专业教学中,还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性特点,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使命感,从而获得良好的专业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为例,就专业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汉语言文学高校教学文化传承

    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创新研究——以"沟通与写作"课为例

    岑泽丽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大学"沟通与写作"课融入课程思政是指寓价值引领、品格塑造于实用性说写能力的培养中,从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可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三大规律,从构建立体式课程内容体系、创设情境式育人场景、实现第二课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方面来探索"沟通与写作"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

    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沟通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