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吴江

月刊

1003-2754

zf_bjb@126.com

0431-88782862

130021

长春市新民大街6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胶质淋巴系统昼夜节律紊乱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肖炽范玉华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小血管病是导致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类型众多,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常导致神经血管胶质单元受损而致病。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大脑白质纤维破坏所致大脑网络连接出现中断和继发性皮质萎缩变薄有关,但近年来随着胶质淋巴系统发现,β淀粉样蛋白清除功能障碍导致其过度沉积有关而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为其补充了新机制。胶质淋巴系统在夜间睡眠时清除功能达到巅峰,存在昼夜节律。关于CSVD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已知CSVD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的问题,是昼夜节律紊乱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且很容易被忽视,可导致胶质淋巴系统清除β淀粉样蛋白功能下降,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对于胶质淋巴系统的昼夜节律紊乱与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尚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本文对既往已经开展的睡眠节律紊乱、胶质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对CSVD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脑小血管病胶质淋巴系统水通道蛋白4BMAL1昼夜节律认知功能障碍

    1型发作性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刘雨欣谢亮邓丽影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目前研究表明,NT1患者在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存在显著障碍。NT1认知功能障碍具体机制不明确,动物研究显示脑脊液食欲素分泌缺乏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同时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已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应用于NT1认知障碍机制的研究,能反映相关结构和功能异常。1型发作性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至今仍缺乏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手段。本文对1型发作性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做一综述。

    1型发作性睡病认知功能食欲素功能磁共振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李宛儒蔡李佳张亚男张筱彤...
    25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上存在治疗费用高或副作用大等问题。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对大脑皮层施加微电流刺激改变皮质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增加慢波活动、调节脑血流等机制治疗失眠,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安全性、使用方法及作用机制等,为失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经颅直流电刺激失眠障碍物理治疗

    不同脑小血管病负荷合并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郑占军赵性泉
    259-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荷合并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8月于河北燕达医院就诊的发病3 d内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头部CT检查结果计算血肿的体积,根据入院后头部MRI结果,评价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腔隙(1acune,LA)、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s)的严重程度,并计算CSVD总评分。分析不同脑小血管病负荷合并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结果 最终共纳入113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1。89±12。47)岁。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收缩压与出血量相关,而CVSD总评分与出血量不相关。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既往颅内出血史、CVSD总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既往颅内出血史、CVSD总评分是入院时高NIHS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吸烟史、CVSD总评分与出院90 d时MRS评分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史、CVSD总评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VD的总评分越高,不良功能预后发生率越高,入院时的NIHSS评分越高。

    高血压脑出血脑小血管病负荷临床特征预后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要素的关联性与权重探讨

    吴钢王成华黄宁俊廖建胜...
    264-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AE临床诊断要素中的边缘系统症状、癫痫、炎性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头部MRI-FLAIR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的权重。方法 对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15例脑炎病例进行边缘系统症状、癫痫、炎性CSF改变、头部MRI-FLAIR和视频脑电图等诊断要素作均数权重率(%)分析。结果 分析各项临床表现出现的频率分别为:边缘系统症状14/15例、癫痫7/15例、炎性CSF阳性率6/13例,6例均有以淋巴、单核细胞升高为主和/或微量蛋白升高的炎症性改变;5例白细胞数正常,脑脊液细胞学分析以淋巴、单核细胞分类明显升高;2例未检。MRI-FLAIR异常13/15例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EEG)异常12/15例。有癫痫发作的都有边缘系统症状,也都有MRI-FLAIR边缘系统异常信号,同时异常VEEG均有与脑异常MRI-FLAIR相匹配部位的异常放电。均数权重率分析:边缘系统症状、头部MRI-FLAIR和VEEG的均数权重率最高,分别为94。2%、96。4%和79。9%。结论 边缘系统症状、VEEG异常和MRI-FLAIR异常的出现频率最高;CSF的炎症性改变应注意细胞学分析;癫痫发作伴有边缘系统症状的,即高度可疑是边缘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边缘系统MRI-FLAIR脑脊液视频脑电图诊断权重

    血清HCY、Cys-C水平在老年脑小血管病合并OSAHS认知障碍中的表达及严重程度评估价值

    张晨郝建春李云峰孟令章...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在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认知障碍中的表达及严重程度。方法 选择唐山弘慈医院2020年1月—12月就诊的150例老年CSVD合并OSAH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进行HCY、Cys-C水平检测。根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认知障碍)41例、对照组(无认知障碍)109例。对比两组血清HCY、Cys-C水平,分析血清HCY、Cys-C水平与CSVD合并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评估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Cys-C及联合指标对CSVD合并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观察组患者根据认知障碍病情进一步细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32例)、重度认知障碍组(9例)。对比不同病情程度认知障碍患者HCY、Cys-C水平,做ROC曲线分析HCY、Cys-C及联合指标对认知障碍病情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MoCA总分与血清HCY、Cys-C呈负相关关系(r=-0。756、-0。71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HCY、Cys-C水平均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价值方面,血清HCY、Cys-C联合预测AUC为0。843(0。747~0。934),且均高于单一诊断指标(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2%、79。25%。轻度认知障碍患者HCY、Cys-C水平明显低于重度认知障碍患者(P<0。05)。血清HCY、Cys-C联合预测在认知障碍病情分期评估的AUC为0。925(0。849~0。976),高于单一指标(P<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67%、89。67%。结论 老年CSVD合并OSAHS患者的血清HCY、Cys-C水平与认知障碍发生及病情进展有着负相关性,两者联合预测有利于协助医师评估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以及病情分期。

    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脑小血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障碍

    CT灌注成像联合galectin-3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果

    张岩徐祥辉李东
    27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闭塞部位及血管内治疗近期预后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140例,根据病理机制,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98例(A组),栓塞患者42例(B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闭塞部位、预后等,同时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等差异,以及采用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A组和B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发病至入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BA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中段闭塞比例分别为41。84%、33。67%,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基底动脉上段闭塞比例为59。52%,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分别为(46。64±15。44)ml、(20。10±9。92)ml,明显低于B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NIHSS评分为(24。41±2。09)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BATMAN评分为(3。61±0。72)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902,P<0。05,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5分,灵敏性分别为86。60%、92。70%,特异性分别为86。20%、77。60%。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闭塞部位有明显差异,而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异;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CT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迟冬雨宋秀娟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目前被认为是在影像上表现为栓塞性卒中,且经仔细诊断评估后,未确定特定的或公认的卒中病因的隐源性卒中亚型。据推测,在ESUS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比抗血小板治疗更有效。然而,实际上在几项相关ESUS实验中,抗凝治疗相比于阿司匹林既不安全,也不有效。故更确切地理解和判断ESUS的病因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讨论ESUS概念的背景、定义、诊断,从栓子来源分析其病因及与ESUS的关联,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非狭窄性大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房颤卵圆孔未闭

    血栓弹力图在脑卒中的应用进展

    杨晶史保中
    284-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生存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其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影响社会发展。因脑卒中发展迅速,对其疾病的监测及治疗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快速型凝血检测方法,作为较新发展的凝血功能检测平台,能够全面反映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等凝血相关因素的异常,便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监测、治疗评估和预后预测。现本文通过对TEG基本概念、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在脑卒中诊疗及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脑卒中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临床应用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