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时间同步网挑战应答身份认证安全性分析

    兰丽王潇霖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铁路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提高铁路时间同步网安全防护能力,利用着色Petri网(CPN)分析铁路时间同步网身份认证的安全性.首先,基于Autokey模型的时间同步协议认证过程,建立基于公共参数的挑战应答身份认证过程的CPN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分析基于公共参数的挑战应答运行机制可能存在的漏洞.然后,建立中间人攻击下的挑战应答过程的CPN模型,并利用逆向状态分析法建立模型的状态方程,分析身份认证协议不安全状态的可达性.最后,利用CPN Tools软件仿真验证安全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CPN模型分析出铁路时间同步网挑战应答身份认证的过程存在安全漏洞,客户端对挑战应答报文源信息验证的缺乏,会导致中间人伪造的挑战应答报文可以通过客户端身份认证,实现操纵时间节点的目的.通过该模型演绎中间人的攻击序列,可为铁路时间同步网在制定安全防护策略时提供重耍参考.

    铁路时间同步网挑战应答身份认证安全性分析着色Petri网(CPN)中间人攻击

    我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挑战

    钱洪伟王明月郭晶尹香菊...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等院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专业化应急人才短缺问题,在现实需求、国家政策及学科特征等因素的推动下,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追踪基础上,从招生、培养及就业、课程体系、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匹配教材、师资队伍6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体化-分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专业建设突破口、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学习双轨道、应急科学战略前沿课题4个方面,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提出展望.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在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人才队伍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通过撬动专业的招生、培养及就业一体化通道,考虑一个专业平台,设置应急工程技术、应急组织管理2个专业方向进行教学,有助于整合师资力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拓宽专业现实需求.

    应急技术与管理培养模式专业人才一体化-分流课程体系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周建亮胡飞翔邢艳冬高嘉瑞...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建筑工人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关系,首先,基于建筑工人工作特点和文献调研,选取个体安全认知和班组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然后,引入心理韧性、心理脱离和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建立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模型;借鉴成熟的心理量表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26.0和AMOS24.0进行信效度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研究假设,同时,采用Mplus8.0对心理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正相关;个体的安全认知和班组的安全氛围在工作压力-不安全行为和职业倦怠-不安全行为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心理脱离在职业倦怠与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即心理调节可以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施工企业应结合心理调节措施,通过缓解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提高个体安全认知、改善班组安全氛围等途径预防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

    高风险企业组织安全行为重要度评价

    郭进平周国悦聂兴信晏承园...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客观地探究高风险企业组织安全行为的组成结构,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及企业调查,将企业组织安全行为详细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其次,从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组织安全行为的因素,建立企业组织安全行为综合作用树模型;最后,采用区间Pythagorean模糊集,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交叉熵及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方法,构建多属性安全决策模型,评价多因素条件下的高风险企业组织安全行为决策指标的重要度.结果表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具有综合"光合"作用效应,影响企业组织安全行为的决策水平;企业安全绩效占据企业组织安全行为的首要地位,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为企业安全绩效的首要任务;企业安全文化为次要地位,巩固加强企业精神安全文化建设为其重要目标.

    高风险组织安全行为重要度评价安全决策区间Pythagorean模糊集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交叉熵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方法

    基于三维框架的中国安全生产政策分析

    南锐朱文俊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政策的变迁规律和发展趋势,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选取中央政府发布的852份政策,构建政策时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三维框架,量化分析我国安全生产政策.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政策先后经历了单向治理、综合治理和人本治理3个时期,不同时期政策呈现出不同变迁特征与演化规律;安全生产政策目标经历了"问题—目标—价值"的导向变迁;政策工具经历了"重权威监管轻能力培育"到"权威监管与能力培育并重"再到"多维目标协同"的变迁;安全生产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也有所不同.

    安全生产政策三维框架政策时间政策目标政策工具

    基于海林格距离和AHDPSO-ELM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

    温廷新陈依琳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岩爆烈度等级预测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海林格距离过采样(HDO)和自适应混合差分粒子群优化算法(AHDPSO)-极限学习机(ELM)的预测模型.首先,在分析影响岩爆烈度因素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指标,采用HDO算法增加少数类样本数目,均衡各等级岩爆样本;然后,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引入自适应种群间距和差分进化(DE)算法中变异算子设计AHDPSO,利用AHDPSO优选ELM的输入层权值和隐藏层阈值,构建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国内外301组岩爆样本对模型训练、测试并与其他模型对比.研究表明:经HDO算法均衡岩爆数据集后,整体的预测准确率提高11.91%,且各等级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均得到提高;基于HDO的AHDPSO-ELM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8.92%,均方误差为0.010 8,预测精度优于其他对比模型.

    海林格距离过采样(HDO)自适应混合差分粒子群优化(AHDPSO)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极限学习机(ELM)岩爆样本变异算子自适应种群间距

    面向主动诱导的自解释道路环境评价体系及优化应用

    杜志刚陈逸飞焦方通郑号染...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交通工程设施设置混乱,对交通安全不利的问题,基于自解释道路的理念,提出自解释视线诱导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特性.分析典型道路环境的视线诱导系统及主要作用,对比其线形、轮廓诱导性能,并将此类设施按自解释程度排序;构建基于路权(空间路权、时间路权、优先路权)、人因(视距、视区、视错觉)、驾驶任务(车速控制、车距控制、车道保持)的评价体系,并应用于4种典型不良道路环境的交通安全评价及优化设计中.结果表明:在自解释诱导系统中,连续设置的视线诱导设施可以更好地描述道路信息;根据道路环境,结合各类视线诱导设施的特性将其合理组合,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线形诱导与轮廓诱导效果;面向主动诱导的自解释道路环境有利于明确路权、优化视距视区、降低驾驶人的驾驶信息负荷和工作负荷.

    主动诱导自解释道路环境评价体系视线诱导设施线形诱导轮廓诱导

    预应力螺纹钢锚杆扭矩-预紧力转化试验研究

    侯俊领李垂宇赵能张敦喜...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预应力螺纹钢锚杆预紧力,降低锚杆断锚、失锚现象,对锚杆扭矩-预紧力转化关系及螺母装配过程中锚杆危险点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影响预紧力的因素以及锚杆断裂的原因;研发锚杆扭矩-预紧力转化测试工装,分别检测锚杆预紧过程中施加的总扭矩、螺纹副扭矩、托盘支承面扭矩;研发锚杆滚动式减摩垫片,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应用得出其扭矩-预紧力转化关系,降低托盘摩擦损耗对预紧力的影响;研发拉压分离型螺母,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得出其受力云图和扭矩-预紧力的转化关系,降低螺纹副变形、受力环境差对预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动式减摩垫片,可降低螺母与托盘支承面的摩擦,提高扭矩-预紧力转化效率,预紧力提高2倍以上;应用拉压分离型螺母,将传统锚杆螺纹副拉压复合型的集中承载优化为拉压分离型的均布承载,显著缓和锚杆危险面和危险点的应力大小,实现螺纹副协调变形,降低断锚的现象发生.

    预应力螺纹钢锚杆扭矩-预紧力锚杆断裂危险点滚动式减摩垫片拉压分离型螺母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裂隙演化特征分析

    肖鹏高振双海清吴铭川...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加载速率对煤体裂隙演化的影响,开展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以原煤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散斑技术和声发射技术,分析煤体力学参数、变形场演化云图和声发射信号参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逐渐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了 25.49%,弹性模量增加了 51.55%;煤体变形场演化云图和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可以表明裂隙发育、扩展及破裂的整个过程;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煤体破坏类型由张拉破坏变为张拉剪切复合型破坏,煤体表面变形场局部化带的相对位移速率量值逐渐减小,声发射峰值计数、峰值能量和声发射事件数均出现增加趋势,累计计数、累积能量则降低;变形场演化云图和声发射事件的空间分布能较好反映煤体受载过程中裂隙的发育、扩展及破裂的演化特征.

    加载速率煤体裂隙演化演化特征单轴压缩试验声发射事件

    基于改进灰色预测的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分析

    鲁锦涛贾小榕郭昕曜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理清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结合钻孔瓦斯初速度法和钻屑指标法,选取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m为参考序列,钻屑瓦斯解析指标Δh2、K1与钻屑量S为比较序列,分析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关联性,判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关键因素;其次引入缓冲弱化算子和自动寻优定权法,用以改进经典GM(1,1)模型,然后建模,并量化分析qm、Δh2、K1、S等4个敏感指标的相互关系;最后以山西某矿井工作面实测瓦斯数据为例,计算各敏感指标参数.结果表明:该矿井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对突出危险影响的排序为Δh2>S>K1;且Δh2、K、S与qm间存在交叉关系;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小误差概率值从0.69增加至0.87,后验差比值从0.500 0降低至0.431 7,预测等级由及格提升至良好级别.

    瓦斯突出敏感指标灰色预测灰色关联分析钻屑瓦斯解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