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核安全人才"四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罗筑华刘艺刘永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南华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协同培养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分析法探讨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经验总结法和系统分析法科学建构"四协同"培养模式,结果表明:核安全人才具有紧缺性、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分散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核安全人才必须走协同培养之路;现阶段我国核安全人才培养面临协同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四协同"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培养、多学科交叉专业群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和国际协同培养.

    核安全人才协同培养模式课程思政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民航法定自查人员安全检查能力模型

    李敬强樊天辰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民航法定自查人员的安全检查能力,提高法定自查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采用文献查阅、相关规章梳理以及对法定自查人员工作分析等方式,筛选出18个民航法定自查人员安全检查能力指标;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因子,建立民航法定自查人员安全检查能力模型,该模型包括工作核心能力、业务基础知识、个人品质观念3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其安全检查能力模型的有效性,并确定各指标对模型的影响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该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法定自查人员的安全检查能力,与其实际工作绩效相符:经过验证,该模型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法定自查人员安全检查能力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模糊综合评价法

    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刘加华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分析并解决当前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训、实践平台,产教、产学、研训协同,实现从知识传授、技能提升、价值塑造到引领创新的四步进阶;构建新的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构建满足企业所需的建筑安全课程体系,培养工匠型双师团队,创新实训实践平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建筑安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增值.

    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工匠四步进阶

    我国事故致因研究团队与热点主题研究

    李杰伊宏艳李乃文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认识国内事故致因的研究态势,并为我国事故致因的研究提供科技情报支持,通过安全科学计量的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314篇研究论文的产出、研究团队以及热点主题.结果表明:我国学者对事故致因的研究先后经历2大阶段,在第1阶段(1992-2007年)——萌芽阶段,年产事故致因论文很少;进入第2阶段(2008-2020年)之后,我国事故致因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整体产出呈显著的增长趋势.关于事故致因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煤矿安全》等安全类期刊上.我国事故致因研究团队比较分散,合作网络以机构内部师生合作为主;研究者以傅贵、吴超、田水承以及樊运晓为核心组成的团队为主.两阶段的事故致因研究呈现显著差异,初期停留在较为单一的描述性分析和实践上;进入新的时期后,研究内容和应用更加丰富,我国的事故致因理论与方法也逐渐形成.

    事故致因热点主题事故模型事故预防"2-4"模型CiteSpace安全科学计量

    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新建构:基于情景学习理论视角

    许文文张牧辛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FYUS)的运行效果,首先,以X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在本科生导师中开展深度访谈,并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归纳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中FYUS面临的三维困境:导学的时空冲突性、教育载体的缺乏性、教育目标的模糊性;然后,基于情景学习理论,构建出包含教育共同体、学习情景、移动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4大核心要素的情景学习型FYUS新模式;最后,从核心执行者、卷入群体、学习方式、培养目标达成4个维度,比较FYUS的传统模式与情景学习模式.结果表明:情景学习型FYUS核心执行者及卷入群体更加广泛,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培养目标达成效果更好,能够突破传统模式的三维困境,提升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效果.

    应急管理人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FYUS)情景学习理论学习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禹敏栗继祖秦文静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PSC、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构建PSC情境下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假设模型;采用问卷形式,在山西省30座煤矿不同班组的1 200名一线矿工中开展调查;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法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PSC跨层次负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和不安全行为;工作家庭冲突通过工作倦怠中介作用对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PSC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同时,PSC通过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对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PSC能够缓解矿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倦怠问题,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矿工不安全行为

    侦查人员职业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秦帅赵明正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侦查人员对职业安全风险防范的能力,创新符合侦查工作规律的防范机制,以侦查人员职业安全风险的样态为研究起点,从人为与外部环境2个层面,分析侦查人员职业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探究职业安全风险防范环节与防范机制的相互关系,对环节类型及阶段予以剖析;进而提出侦查人员职业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基本要素及运行关系.结果表明:侦查人员职业安全风险呈现多种样态,主要受人为和环境2个层面因素影响,风险防范环节蕴含于防范机制中,防范机制基本要素及运行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是其建构的核心问题.

    侦查人员风险防范机制侦查执法安全风险样态安全行为

    基于24Model的事故原因系统分析与调查报告对比:以响水爆炸事故为例

    袁晨辉时雅倩麻勇赵祎豪...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2-4"模型(24Model)在官方事故调查工作的广泛应用,探究事故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响水"3·21"爆炸事故为例,基于24Model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原因的作用路径,并与调查报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水天嘉宜公司在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安全能力,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导致该事故;事故调查报告并未对组织层面的原因作出详细分析,没有揭示事故发生的机制,并未准确定义和划分各类责任者;24Model在对各类原因和因素完整定义的基础上,能够以系统分析方法总结事故原因并且明确事故责任者的定义和划分.

    "2-4"模型(24Model)事故原因系统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响水爆炸事故对比研究

    公路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

    谢全敏马伟杨文东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山岭公路隧道结构运营期病害的发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结构健康监测(SHM)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研发山岭公路隧道运营期结构健康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C系列编程语言、C/S结构和4层架构体系,构建系统整体框架、核心子系统及各项功能;在怀阳高速公路长安隧道开展试验,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整编及存储多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如曲线图分析、超限监测及预警预报等)、测点与CAD图关联、综合评价隧道结构健康状况,并自动生成报表.

    山岭公路隧道结构健康监测(SHM)自动化监测分析处理综合评价

    纳米TiO2在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中的协效作用

    易亮杨倩颜龙王宁...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透明防火涂料的阻燃和抑烟效率,以柔性磷酸酯(PPE)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原料,合成纳米复合柔性PPE阻燃剂,将其与氨基树脂复配制备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依据小室法、隧道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烟密度仪和扫描电镜(SEM)等探究纳米TiO2在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中阻燃、抑烟和耐老化作用.结果表明:添加纳米TiO2可有效提高涂层的成炭能力和阻燃抑烟性能,促进涂层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更多的交联结构和芳香结构,并使涂层保持较高的透光度;当PPE与纳米TiO2质量比为99.7:0.3时,所制备的涂层表现出最佳的协效作用,其火焰传播比值和烟密度等级相比于未添加纳米TiO2的涂层分别下降了 69.5%和83.3%,在700℃下的残炭率达到38.9%.

    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纳米TiO2磷酸酯(PPE)协效作用阻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