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尾流安全评估的航空器分类方法改进研究

    魏志强李晓晨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不同航空器分类方法的合理性及尾流间隔标准的安全性,基于尾涡流场快速仿真方法,建立尾涡安全评估模型,采用诱导滚转力矩系数(RMC)作为尾涡遭遇严重度评价指标;计算分析不同尾流间隔标准下当前机为10种典型重型机,后机为36种典型中型机的组合条件在进近着陆阶段的尾涡遭遇安全性;将中型机重新分类并调整间隔标准形成RECAT-NEW方法.结果表明:根据ICAO及RECAT-EU方法计算得到的RMC较大,尾涡遭遇严重程度较高;RECAT-CN及RECAT1.5方法在中型机的分类方面较为保守,尾流间隔存在缩减空间.新提出的RECAT-NEW分组方法在安全余度方面比ICAO及RECAT-EU方法提高54%,尾流间隔比RECAT-CN和RECAT1.5缩减0.3 km.

    安全评估航空器分类诱导滚转力矩系数(RMC)尾涡遭遇尾流间隔

    考虑货物动态失稳因素的船舶稳性修正方法

    吴建军薛孝行席永涛金永兴...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评估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运输船舶的稳性安全,提出考虑货物动态失稳的船舶稳性修正方法.基于含水量、密度、压实、堆体表面等货物性态与船舶姿态的动态耦合,分析危害船舶稳性安全的大密度浆液表面效应;通过铝土矿动态失稳试验和船舶稳性近似计算,得到临界浆液密度和临界含水量,给出抑制大密度浆液表面效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含水量超过14.5%(或19.5%),失稳后的浆液密度达到2.0t/m3(或1.5 t/m3)时,铝土矿运输船的初稳性高度将低于要求,倾覆灾害风险严峻.提出的大密度浆液表面效应,能够拓展液体密度的边界条件,可用于修正非黏性易流态化货物运输船舶初稳性高度,进而评估船舶稳性安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动态失稳船舶稳性修正方法大密度浆液表面效应易流态化货物铝土矿

    轮扣式支模架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董金凤刘海卿雷明陈子木...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轮扣式支模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性差、施工方案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轮扣式支模架正常工作的受力状况,进行单双层中心杆、边杆、角杆3种工况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试验,并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其可行性与正确性;基于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和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特性,通过轮扣式支模架结构一阶屈曲模态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研究节点抗弯刚度及加载方式等参数对轮扣式支模架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节点抗弯刚度的增加,临界荷载越来越大,结构整体稳定性越好;采用中心加载方式的结构稳定性最好.

    轮扣式支模架节点半刚性稳定性抗弯刚度屈曲分析

    隧道内贴壁火顶棚射流温度及火焰特性研究

    徐童唐飞何清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隧道内贴壁受限火羽流驱动的顶棚射流特性,开展隧道火灾试验,选取4种长宽比的矩形火源,分析3种燃烧器上表面与隧道顶棚的距离和4组火源功率对顶棚下方火焰蔓延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火源功率增大、燃烧器上表面与隧道顶棚距离的减小,隧道顶棚横向和纵向温度升高;燃烧器长宽比增加,顶棚射流横向火焰的蔓延长度及横向温度也增大,而纵向火焰长度减小;不同长宽比对应的纵向火焰长度差值随火源功率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0.36 m.

    隧道火灾顶棚射流贴壁火源温度分布火焰蔓延长度

    修正高斯模型下气体泄漏源项信息反算研究

    刘畅苏腾周汝蒋军成...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地预测气体泄漏的强度和位置,通过耦合大气扩散模型和优化算法,建立源项信息反算模型的目标函数,基于泄漏源下风向的浓度分析计算泄漏源的位置和强度,并将混合粒子群(PSO)-差分进化(DE)算法应用到源项信息反算中,分析正向气体扩散模型对源项信息反算的影响,修正高斯烟羽模型中的烟气抬升高度,同时加入地面反射系数,并以美国空军有毒化学品扩散模型(AFTOX)模拟数据为监测泄漏浓度进行源反算,相对误差缩减至1%.结果表明:修正高斯扩散模型可验证粒子群-差分进化算法在源项信息反算中的应用;该模型在源项信息反算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源项信息反算准确率.

    高斯烟羽模型气体泄漏源项信息反算粒子群(PSO)-差分进化(DE))算法优化算法美国空军有毒化学品扩散模型(AFTOX)

    岩爆灾害博弈论组合赋权预测模型及应用

    周英豪王文杰卢西洲王康伟...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岩爆分级预测中组合赋权合理性以及最大隶属度评判原则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集对分析预测模型.首先,选取应力系数σθ/σc、脆性系数σc/σt、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预测指标,建立岩爆分级预测指标体系;其次,应用博弈论对德尔菲法和熵权法得到的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优化,结合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岩爆分级预测的组合赋权集对分析模型;然后,综合使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和置信度准则判定岩爆等级;最后,以15组岩爆样本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并预测金川二矿深部开采中的岩爆烈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提高组合赋权及等级判定的科学合理性,预测准确率为87%;金川二矿850 m水平中段岩爆烈度等级为轻微~中等,与实际情况相符.

    岩爆预测博弈论组合赋权集对分析最大隶属度原则置信度准则

    基于LightGBM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

    张凯张科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和事故,提出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将容重、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和孔隙压力比6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将边坡稳定性作为模型的输出;引入基于混淆矩阵的分类性能度量指标和被试工作特性曲线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与其他算法相比,LightGBM算法的F1-Score和AUC分别为0.92和0.91,分别提高1.10%~61.40%和1.11%~28.17%;相较于0-均值归一化和反正切归一化,考虑正负相关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归一化更适合作为LightGBM模型的前处理方法;通过改变训练数据集长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模型的泛化性能与训练数据集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边坡稳定性机器学习算法混淆矩阵归一化

    考虑疫苗效力差异的封闭场馆疫情传播分析

    方丹辉周敏洪荭李庭洋...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闭环管理的赛事场馆平稳运行,预防疫情传播风险,鉴于经典传染病模型未考虑不同人群疫苗效力的差别和场馆实际情况,提出一种考虑高低防护人群且将感染者归入移出者的易感染者-潜伏者-移出者(SER)传染病模型;以Delta病毒为例,通过2021年7月扬州疫情数据拟合部分模型参数;选取冰壶比赛场景,考虑疫情防控和赛事举办效果平衡,将管控措施分为4个等级,运用SER模型仿真推演3种疫情输入情况.结果表明:若未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病毒将会快速传播;在为期8天的比赛中,最多会出现数百名感染病例.针对不同输入情况,通过不同等级的管控措施,包括减少人群接触,提高核酸筛查力度,加强赛事运行控制,感染率可下降90%.

    传染病模型疫苗效力差异封闭场馆疫情传播管控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反事实仿真评估技术综述与展望

    朱彤魏雯林淼张杰...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理清道路交通安全反事实仿真发展脉络,进一步推动反事实仿真技术的应用,从反事实仿真技术基本原理出发,梳理反事实仿真5个阶段,比较事故场景与自然驾驶场景的差异,讨论仿真模型在驾驶人避险行为、路面条件、事故损伤与事故风险结合等方面的不足,归纳、对比仿真过程、评估指标技术要点;并在分析反事实仿真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归纳该技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驾驶员因素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反事实仿真的应用领域,目前该技术更适于碰撞、避险阶段的交通安全评价与分析.

    交通安全反事实仿真安全评估仿真模型适用性

    建筑物影响下的无人机城区运行风险评估

    李亚飞刘明欢王莉莉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无人机(UAV)在城市区域运行的风险,提出城市建筑物对UAV遮蔽影响效果的概念.首先,建立建筑物遮蔽模型和UAV风险评估指标;其次,确定UAV在最小飞行高度下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段所经过的建筑物,依据确定的建筑物高度划分UAV飞行高度层;然后,基于Dubins理论的多障碍物避让路径求解方法,求解每个飞行高层UAV飞行路径;最后,基于此模型量化每个高度层路径的风险成本并进行对比,得到风险成本最小的路径以及飞行高度.结果表明:UAV在不同飞行高度下路径不同,穿越的建筑物数量、高度和位置也不同,受到建筑物遮蔽效果有明显区别.考虑建筑物遮蔽效果的UAV路径规划方法,可减小无人机城区运行风险成本.

    建筑物无人机(UAV)城区运行风险成本遮蔽效果飞行高度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