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彭州市HIV-1 CRF01_AE毒株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何佳袁丹段振华龚芳红...
    11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彭州市HIV-1 CRF01_AE毒株的分子网络特征及相关因素,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彭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血样,采用巢式PCR法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网络并分析其特征,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入网的影响因素.结果 采集目标人群血样699份,经扩增获得667条序列,其中CRF01_AE毒株序列335条,基因距离在0.7%时CRF01_AE毒株成簇数最高,186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55.52%,形成45个簇,在彭州市辖的12个街道/乡镇均有分布.入网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19~49岁,≥50岁(OR=1.57,95%CI:1.78~3.17)的感染者更容易进入网络;相比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4.64,95%CI:1.48~14.59)的感染者更容易进入网络;相比于LC镇,DJS镇(OR=0.22,95%CI:0.05~0.99)、GH镇(OR=0.19,95%CI:0.04~0.80)和TP街道(OR=0.34,95%CI:0.16~0.76)的感染者更不容易进入网络.网络中存在高危传播者45例(24.19%,45/186),以男性(68.89%,31/45)、≥50岁(93.33%,42/45)、异性性传播(100.00%,45/45)为主;高风险分子簇3个,分别包含26、22和19例感染者,49.25%(33/67)的感染者存在非婚商业异性性接触史.结论 彭州市HIV-1 CRF01_AE毒株传播风险较高,传播范围较广,应加强对CRF01_AE毒株的长期动态监测,针对重点街道/乡镇和高风险传播者采取精准防控,加强对商业异性性行为的干预,减少新发感染.

    1型艾滋病病毒CRF01_AE毒株分子网络高危传播者

    HIV/AIDS患者持续抗病毒治疗后CD4/CD8细胞比值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慧晏定燕师金川汪义...
    1117-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cART后CD4细胞数/CD8细胞数比值(简称CD4/CD8细胞比值)的纵向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至2023年1月在杭州某传染病医院感染科门诊初次进行cART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一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和随访实验室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D4/CD8细胞比值与cART时间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分析CD4/CD8细胞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 187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2 071例(94.7%);初治年龄(33.0±11.0)岁.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细胞数(rs=0.340,P<0.001)、CD4/CD8 细胞比值(rs=0.415,P<0.001)呈现上升趋势,CD8 细胞数(rs=-0.182,P<0.001)呈现下降趋势.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显示,控制时间效应后,女性(β=0.095,95%CI:0.061~0.129)、初治年龄(β≥60.0岁=0.153,95%CI:0.112~0.193、β30.0~<60岁=0.025,95%CI:0.009~0.041)、吸烟(β=0.062,95%CI:0.045~0.079)、治疗延迟时间≤6个月(β=0.120,95%CI:0.100~0.141)、基线 CD4 细胞数(β200~349个/µL=0.264,95%CI:0.239~0.289、β350~499个/μL=0.414,95%CI:0.387~0.440、β≥500个/μL=0.535,95%C/:0.505~0.564)和基线 VL1×105~4.99 999×105(copies/mL)(β=0.035,95%CI:0.015~0.055)是 HIV/AIDS 患者 CD4/CD8 细胞比值恢复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β高中=-0.048,95%CI:-0.076~-0.019、β大专=-0.078,95%CI:-0.105~-0.051、β本科=-0.104,95%CI:-0.131~-0.078、β研究生及以上=-0.098,95%CI:-0.136~-0.061)、饮酒(β=-0.034,95%CI:-0.050~-0.018)、使用过复方新诺明(β=-0.046,95%CI:-0.075~-0.018)是 HIV/AIDS患者 CD4/CD8细胞比值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CD4/CD8细胞比值呈上升趋势,且与性别、初治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治疗延迟时间、基线CD4细胞数、基线VL、使用过复方新诺明等因素相关.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CD8细胞比值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风险因素

    本刊常用缩略语

    1122页

    健康生态学模型视角下贵阳市成人HIV/AIDS患者初始抗病毒治疗脱失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燕谢小馨符燕华甘霖...
    1123-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框架基础,分析贵阳市成人HIV/AIDS患者初始cART脱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降低治疗脱失率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发生过停药或失访的HIV/AIDS患者作为脱失组,于2022年1-6月期间由门诊个案管理师进行电话随访招募,告知其停止治疗的危害并向患者普及目前治疗相关政策,如慢性病特殊疾病门诊医保报销政策、艾滋病专项经费、中医药治疗项目经费等,告知其到门诊了解具体事宜,由调查人员在其来门诊时在宣教室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则是从2022年7月来门诊随访领药的治疗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匹配条件的患者.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质层面、行为特征层面、人际网络层面、生活和工作条件层面、环境政策层面及脱失患者脱失的主要原因.结果 共调查脱失组138名,对照组276名,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cART脱失的危险因素有个人特质:最近一次CD4细胞<200 cells/µL(OR=2.44,95%CI:1.06~5.65)、当前cART方案为含 PI(OR=3.66,95%CI:1.27~10.54)、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OR=2.39,95%CI:1.25~4.54);行为特征:饮酒(OR=2.43,95%CI:1.15~5.11)、低等水平自我效能感(OR=4.84,95%CI:1.70~13.78);社会网络:告知他人感染情况(OR=2.78,95%CI:1.25~6.20)、低等及中等社会支持水平(OR=4.48,95%CI:1.20~16.74;OR=3.07,95%CI:1.54~6.14);生活和工作条件:平均月收入在 1 000~1 999元及<1 000 元(OR=4.93,95%CI:1.84~13.21;OR=3.84,95%CI:1.40~10.56)、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OR=4.08,95%CI:2.12~7.84)、去门诊领药总共花费时间(OR=4.65,95%CI:1.66~13.03).保护因素有个人特质:除汉族及白族外的其他民族(OR=0.30,95%CI:0.09~0.98);政策环境:获得过项目补贴(OR=0.32,95%CI:0.16~0.64).结论 应加强对饮酒、CD4细胞<200cells/μL、低收入及低教育程度、距离远等重点人群的随访管理,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服药依从性,减少治疗后脱失,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脱失健康生态学模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后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王斌陈琳柴程良陈云鹏...
    1130-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MSM PEP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今后PEP的推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4市招募年龄在18岁以上的曾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由当地社会组织开展招募和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开展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危险性行为、HIV检测、安全套使用效能和PEP药物使用等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 共调查671名大学生MSM,PEP报告用药率为9.1%(61/671).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x2/df=1.43,RMSEA=0.03,增值适配度指标均大于0.9的参考值范围,简约适配度指标均大于0.5的参考值范围.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知识来源途径对MSM学生PEP药物使用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网络临时性行为、HIV检测、安全套使用效能、艾滋病防治知识,总效应值分别为-0.25、0.15、0.15、-0.08、0.01.结论 艾滋病防治知识、网络临时性行为、HIV检测、知识来源途径、安全套使用效能等对大学生MSM暴露后预防用药产生一定效应,应加强PEP知识的宣传,让有暴露风险的MSM能及时使用PEP.

    暴露后预防男男性行为者大学生结构方程模型艾滋病病毒

    云南省德宏州2017-2022年HIV新近感染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杨锦牛明珠朱祈钰王译葵...
    1136-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云南省德宏州2017-2022年HIV新近感染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HIV新近感染风险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时空分析,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 在德宏州2017-2022年发现的所有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检测判定HIV新近感染者人数依次为47例、59例、56例、52例、37例、33例.对HIV新近感染者的地理分布进行时空分析的结果显示,德宏州HIV新近感染风险的时间总体趋势由2017年的1.18降至2022年的0.74.德宏州的HIV新近感染风险空间分布存在异质性,HIV新近感染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德宏州西南部,靠近中缅边境,其中盈江县和陇川县与缅甸接壤的部分乡镇具有较高的HIV新近感染风险.结论 德宏州的HIV新近感染风险在2017-2022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应重点关注德宏州中缅边境地区的艾滋病防控.

    艾滋病新近感染时空分析

    福州市男男性行为者商业性同性性交易的影响因素

    张宏薛洪洪陈剑惠许绍溢...
    1141-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福州市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特征开展调查,探讨福州市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通过网络方式招募年龄≥18岁,过去6个月内曾与同性发生过插入性肛交行为的男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MSM 1 772人,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MSM比例13.32%(23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 岁(OR=2.21,95%CI:1.51~3.24)、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年龄≤18岁(OR=1.69,95%CI:1.22~2.34)、自报性向异性恋(OR=2.45,95%CI:1.23~4.87)、不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OR=1.71,95%CI:1.18~2.48)、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男性数>10人(OR=5.69,95%CI:3.90~8.28)会增加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可能性;本地居住时间1年以上(OR=0.67,95%CI:0.45~0.97)、大专及以上(OR=0.49,95%CI:0.32~0.76)、肛交作为插入方(OR=0.45,95%CI:0.30~0.68)、肛交有时被插入方,有时插入方(OR=0.50,95%CI:0.30~0.83)、异性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OR=0.53,95%CI:0.32~0.88)、未发生异性性行为(OR=0.27,95%CI:0.17~0.40)、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OR=0.47,95%CI:0.33~0.68)会减少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可能性.结论 福州市MSM购买商业性同性性服务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福州市MSM中低学历、多性伴、发生异性性行为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等购买商业性性服务中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固定性伴,推广安全套使用,强化风险意识,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商业性同性性服务影响因素

    凉山州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曦陈秋红曹汴川刘梅...
    1146-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凉山州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凉山州某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32名彝族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得分为(40.10±5.7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1.75±5.42)分;社会支持得分为(29.35±9.11)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为(4.38±1.2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均呈正相关(r=0.449、0.735、0.61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职业、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家庭类型、家庭月收入是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彝族HIV/AIDS患者家庭抗逆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无业、其他家庭类型、cART时间短的HIV/AIDS患者家庭,可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家庭收入以提高彝族HIV/AIDS患者的家庭抗逆力水平.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彝族家庭抗逆力影响因素

    《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151页

    HIV感染者对"U=U"的信任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郑宇谢龙昇魏薇唐建...
    1152-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对"U=U"的信任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5-9月,选取泸州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人口学、性行为特征、HIV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U=U"的信任度等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IV感染者对"U=U"的信任度的因素.结果 在调查的296例HIV感染者中,37.8%的感染者知晓病毒有效抑制标准,94.6%相信自己能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近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感染者占27.0%.115例(38.9%)HIV感染者对"U=U"信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比于<50岁、离异/丧偶的感染者,≥50 岁(OR=2.653,95%CI:1.225~5.746)、已婚(OR=2.373,95%CI:1.185~4.751)的感染者对"U=U信任更高.没有听说过"U=U"的感染者(OR=0.244,95%CI:0.129~0.460)相较听说过者对"U=U"信任更低.结论 泸州地区HIV感染对"U=U"的信任度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制定策略及采取措施推广"U=U"时,应重点关注<50岁、离异丧偶以及没有听说过"U=U"的HIV感染者,提高"U=U"的知晓率,增加对"U=U"的信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U=U"信任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