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梅毒1例

    郑义礼孔德胜张志强张琳...
    411-413页

    宫颈梅毒宫颈癌诊断治疗

    艾滋病患者肠道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泽瑞焦艳梅洪卫国令狐恩强...
    414-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cART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患者体内(HIV-1)复制,提高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HIV-1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过,目前仍然有约20%的患者接受cART后并不能实现免疫重建.虽然后者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慢性HIV-1感染对肠道组织和黏膜免疫微环境的破坏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肠道组织富含免疫细胞,容易受HIV-1攻击,造成肠道黏膜组织损伤和通透性增加,继而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菌群移位.这些变化不仅可以造成患者体内整体的免疫激活和系统性慢性炎症,而且还影响病毒潜伏和cART后的免疫重建.因此,解析HIV-1慢性感染、肠道免疫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对于阐明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失败的机制、发现新型的治疗靶点以及创建新型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针对慢性HIV-1感染者肠道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肠道免疫细胞1型艾滋病病毒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移位免疫重建,系统性免疫激活慢性炎症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核心库

    419页

    HIV蛋白在HIV感染者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吴丹慧李孟竺申蕊鲁雁秋...
    420-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HIV基因编码的基质蛋白p17、糖蛋白gp120、反转录酶、Tat蛋白和Nef蛋白等广泛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且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HIV基因编码蛋白对HIV感染者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以及调控机制有较多进展.本文就H1V基因编码蛋白对HIV相关肿瘤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艾滋病病毒基因肿瘤发生机制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张烨煊刘真岳静宇齐聪聪...
    424-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cART应用以来,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病死率得到了极大缓解.由于HIV储存库的隐匿性和潜伏性的特点,在治疗中彻底清除病毒、实现根除性治愈具有很大障碍,使HIV/AIDS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便成为近年来HIV相关治疗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从治疗新思路、单一治疗策略、联合治疗策略等方面对近年来功能性治愈研究进展做出相关阐述,为功能性治愈可行方案寻求思路.

    1型艾滋病病毒功能性治愈治疗策略潜伏储存库

    基于T细胞耗竭角度探讨中医扶正法防治艾滋病研究进展

    李静茹曾琳马秀兰舒占钧...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T细胞耗竭是艾滋病患者免疫应答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该类患者疾病进程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近三十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免疫功能,促进免疫重建方面疗效确切.本文旨在综述中医扶正法治疗调节T细胞耗竭,增强免疫应答抗病毒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有效作用靶点及机制.

    艾滋病T细胞耗竭中医药扶正法

    机器学习技术在HIV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梁福鑫徐杰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日益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HIV防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应对艾滋病挑战,成为HIV防治相关研究新的课题.机器学习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分支,已有很多研究探索其在H1V防治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各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人口统计学、临床指标、行为学特征等数据构建模型,对HIV防治策略进行优化等,机器学习基于大数据建模较传统的建模方法更高效、精确,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对机器学习技术在HIV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艾滋病病毒机器学习防治

    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Meta分析

    叶志华袁将何佳彭瑾...
    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更新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系统评价结果,分析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 CNKI、SinoMed、WangFang Data、VIP、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Elsevier ScienceDirect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文献,时限均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信息,采用R 4.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项研究包含中国老年人群25 90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1.95%(95%CI:43.31%~60.53%).时间分布显示,2015-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缓慢,2019年与2021年出现下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70岁及以上、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村地区老年人群知晓率更低,老年高危人群和使用非概率抽样的研究知晓率更高.结论 我国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十三五"以来知晓率增长缓慢,未得到有效提升.西南地区、高龄、低文化程度、农村地区和高危老年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应持续加强.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予以验证.

    老年人群艾滋病知晓率Meta分析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