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试点县区新报告丙型肝炎病例强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程伟周欣杨介者柴程良...
    743-744页

    丙型肝炎试点县区新报告管理

    武汉市涉黄涉毒"三类人员"艾滋病检测及感染者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胡雪姣李晓凝胡荣张敏...
    745-747页

    涉黄涉毒三类人员艾滋病检测感染者管理

    《中国艾滋病性病》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747页

    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方案的系统评价

    程静毛弦筠谭丹钟汶汐...
    748-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方案进行系统评价,为制定我国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主题词+自由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PubMed、APA、EMBASE等13个数据库,收集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研究,检索时限为1981年至2023年9月.结果 最终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其中7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纳入文献质量中等.共纳入10种干预方案,9种理论,2种理论模型,其中2项研究包含2种理论;干预对象为青少年HIV感染者,5项研究将青少年HIV感染者和照护者共同纳入;干预重点利用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优势资源,以降低社会隔离、病耻感,提高疾病知识与管理能力;干预形式有授课、访谈、同伴交流、个案管理;干预实施者主要有心理学和/或临床专家、HIV感染者,干预地点有医疗机构、社区、青少年HIV感染者工作坊、露营地;干预评价工具、干预时间及研究对象参与度不一,干预时间为4天至1年不等;总体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方案逐步由单一转至综合,干预形式、干预地点、干预实施者多样化,干预重点趋向多维.我国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处于探索阶段,仍需借鉴国外干预经验,制定我国青少年HIV感染者心理弹性干预方案.

    艾滋病病毒青少年心理弹性干预方案系统评价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投稿须知

    753页

    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干预策略的系统评价

    杨中方胡倩倩张林张悦...
    75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干预策略进行系统评价,为相关科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在 PubMed、Cochrane library 循证医学数据库、Embase(OVID)、ProQuest、Scopus、CINAHL(EB-SC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检索关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干预策略的干预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3年5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提取结果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8项干预性研究被纳入分析,共1 432例患者.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干预层面大多落脚于个体层面,干预类型涉及信息培训干预、技术培训干预及两者结合的干预.5项研究的干预策略对降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效果显著.结论 现有干预策略对降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从机制水平制订干预策略对减少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具有积极意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传染病女性耻辱感干预性研究

    男男性行为者亲密伴侣暴力和高危性行为相关性的Meta分析

    苏丹万彬谢鹏严茜...
    760-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SM的亲密伴侣暴力经历与发生高危性行为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维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平台,收集关于MSM亲密伴侣暴力及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22篇研究,横断面研究20篇、队列研究2篇,总样本量为16 748人.结果 显示,经历亲密伴侣暴力可显著增加MSM发生无保护性行为(OR=1.64,95%CI:1.47~1.84)、临时性行为(OR=1.60,95%CI:1.36~1.88)、商业性性行为(OR=1.73,95%CI:1.53~1.96)、多性伴(OR=1.22,95%CI:1.01~1.46)等高危性行为的风险.结论 根据现有MSM亲密伴侣暴力的研究,提示经历亲密伴侣暴力的MSM会增加高危性行为发生风险.未来需要进行更多前瞻性、大样本量的研究,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提供临床决策和干预战略.

    男男性行为者亲密伴侣暴力高危性行为Meta分析

    中国男男性行为者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Meta分析

    杨婷玉安雪梅周先宇黄琳瑜...
    767-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MSM亚硝酸盐吸入剂(rush poppers,Rush)的使用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 CBM、CNKI、VIP、万方、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关于我国MSM Rush使用情况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9篇文献,共包含42 620例MSM.结果 显示,中国MSM Rush的使用率为29.0%(95%CI:25.0%~3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时间在2016年前为29.2%(95%CI:25.0%~33.4%),2016年以后为31.6%(95%CI:24.3%~39.0%);来自北方为 34.7%(95%CI:30.3%~39.2%),南方为26.1%(95%CI:21.2%~31.1%);婚姻状态未婚为29.8%(95%CI:25.4%~34.3%),已婚、离异或丧偶为 19.5%(95%CI:15.9%~23.1%);年龄≤25 岁为 29.7%(95%CI:22.0%~37.4%),>25岁为26.2%(95%CI:19.7%~32.8%);月收入<3 000元为25.2%(95%CI:17.4%~32.9%),≥3 000元为 34.7%(95%CI:28.1%~41.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为 23.4%(95%CI:18.9%~27.8%),大专及以上为 28.6%(95%CI:23.8%~29.5%).结论 中国MSM Rush的使用率较高,其中2016年以后、北方、未婚、年龄≤25岁、月收入≥3 000,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使用率较高,应该密切关注以上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减少Rush在MSM中的使用.

    男男性行为者亚硝酸盐吸入剂使用情况Meta分析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773页

    HIV感染儿童照顾者病情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严茜谢鹏曾艳苏丹...
    774-77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HIV感染儿童照顾者病情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医学、维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平台,搜集HIV感染儿童照顾者病情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采用Stata 14.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24篇文献,包含4 740例HIV感染儿童及其照顾者.HIV感染儿童照顾者披露率为34.8%(95%CI:30.0%~40.0%).儿童被披露时的平均年龄为(10.5±2.3)岁.最主要的披露照顾者为儿童父母57.0%(95%CI:43.0%~70.0%).照顾者病情披露的最主要原因为让孩子更好地照顾自己53.0%(95%CI:31.0%~75.0%);不披露的最主要原因为孩子小,无法理解病情60.0%(95%CI:47.0%~72.0%).照顾者病情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照顾者[年龄:41~50(OR=2.14)、50岁及以上(OR=1.78);HIV阳性(OR=0.74);亲生父母(OR=0.74)]、儿童[年龄大于10岁(OR=8.25);已经上学(OR=4.74);抗病毒治疗(OR=1.50);治疗时间大于12个月(OR=1.87)].结论 HIV感染儿童照顾者病情披露情况水平较低,披露主要由儿童的亲生父母进行,在披露时照顾者顾虑较多并受到个人因素和儿童因素的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相关干预时应综合考虑双方的因素,根据照顾者病情披露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医疗支持.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儿童照顾者病情披露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