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李大龙

季刊

1002-6800

bjb-bjzx@cass.org.cn zgbjsdyj@yahoo.cn

010-65274307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先晓胡同10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ournal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边疆研究领域的唯一一个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争鸣,为促进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中国边疆研究学科的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代安西王府属官考论

    撒海涛
    1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安西王府属官设置,反映了安西王统治秦蜀地区的情况,也可由此审视元朝分封制度及王府设置情形.王相府为安西王政务机关及秦蜀地区最高军政机构,王相身兼辅佐安西王及行使地方权力双重职能.安西王府文职属官名称多袭自金朝,任职者多为地方儒士;武职属官多系从征秦蜀军帅家族成员.此外,王府尚有奥鲁赤、医药提举、掌祠事、经籍官、司天台判等特定职事设置.安西王府属官设置在地方层面复制朝廷的基本功能,是安西王特殊权力的体现.安西王府具有人才储备功能,王府属官不仅负责王府及其领地事务,也可出任地方官.至嗣王阿难答时期,王府属官任免受到中央乃至行省牵制,折射出安西王权力的升降.

    安西王安西王府王相府王府属官秦蜀地区

    明崇祯年间的大同马市与北部边疆局势

    于默颖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崇祯年间,围绕大同杀胡堡马市,土默特、喀尔喀、后金和明朝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土默特已经归附后金,但仍有隔阂,后金不得不加以笼络从而巩固统治.土默特与喀尔喀关系最为亲近,双方既有以马换取银货的共同诉求,也有卖马利益分割上的矛盾.漠北喀尔喀作为明、后金之外的一大势力,成为后金一边争取、一边打压的对象,为争夺战马资源,后金极力阻止其卖马给明朝.明朝利用开设马市,获得战马资源的同时,积极拉拢土默特、喀尔喀以抗御后金.从明朝与周边几大部族围绕大同马市的斡旋可以窥见明清鼎革之际北部边疆呈现的复杂历史面相.

    明朝杀胡堡马市后金蒙古

    支援抗战与国家认同:1944年拉卜楞代表团赴渝致敬述论

    王志通
    13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拉卜楞地区的藏族同胞多次组成代表团前往重庆致敬,表达对国家的忠诚、政府的服膺.1943年8月,林森去世后,蒋介石继任国民政府主席.拉卜楞寺嘉木样呼图克图组织所辖教区僧俗藏民,组建拉卜楞代表团,前往重庆献旗献机,向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其他党政军官员致敬.1944年初,代表团抵达重庆后,国民政府党政军各界和社会团体予以热情欢迎和接待,称赞他们的爱国举动是国内各民族团结一致抗战建国的重要表现.国民政府的嘉奖,对于加强拉卜楞地区的建设,发展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拉卜楞代表团国民政府献旗献机西北边疆全面抗战

    南诏大理国神话的社会记忆

    张泽洪张卓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诏大理以降云南各族群丰富多彩的神话,孕育于南诏大理社会及多元宗教文化生态的沃土.南诏大理巍山立国神话的佛教、道教母题的转换,反映了明清时期云南阿吒力教衰落、道教发展的历史过程.南诏大理神话是族群宗教信仰的历史叙事,族群用神话的语言讲述南诏大理时期梵僧传教、老君点化、土主威灵的各种神异,表达当地人对南诏大理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社会记忆理论对南诏大理神话进行新诠释,有助于深度解读南诏大理社会历史文化,亦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长.

    南诏大理国观音七化土主神话大黑天神

    《北蕃地理》引书考

    陈晓伟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记录北方契丹地理,主体框架保存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辽代政区系统,时间截止到辽兴宗重熙十年.该书的契丹史料来源颇为庞杂,既有唐代贾耽《皇华四达记》,又有宋人王曾、晁迥、薛映、宋绶出使契丹的"行程录",然书中的辽代政区系统内容已经超出了宋人对辽地的认知水平,恐非取材宋方文献,而是来自一份契丹本土资料.从《武经总要》成书背景分析,编纂工作始于庆历三年,而此期间恰逢赵至忠从辽朝投宋,曾多次向宋廷献书,当数《虏廷杂记》最为重要,这为当时编写《北蕃地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北蕃地理》《皇华四达记》《虏廷杂记》赵志忠辽代政区

    女真"诡谋兵械"考:以《崔弘宰墓志》载曷懒甸之战为中心

    蒋金玲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崔弘宰墓志》不仅再现了女真与高丽在曷懒甸地区六年争战的始末,更可贵的是提供了有关女真建立政权前"诡谋兵械"的具体史例.女真不仅投入人马皆披甲的重装骑兵,数量众多的大型攻城车、较大规模的辎重车辆,还具备较为成熟的航海、造船技术;谋算、作战过程中,女真不仅能攻其不备,施行伏击战、围歼战、攻城战,还能对高丽实施截援绝粮,面对逆境更是坚韧不拔,故能将高丽军拖入持久战,最终赢得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因此,女真之"兵械"不可谓不雄杰,其"诡谋"不可谓不高明.《崔弘宰墓志》既是对文献资料的有益证补,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女真日后崛起建立金朝的历史过程.

    女真高丽曷懒甸之战"诡谋兵械"《崔弘宰墓志》

    中南半岛"云南人"研究及其新面向探索

    周建新
    17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南半岛的"云南人"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地域性族群概念和实体.以往将中南半岛"云南人"局限于讲云南汉语方言的汉族、回族移民群体的研究比较片面,中南半岛"云南人"还包括其他云南少数民族离散人口等在内.中南半岛"云南人"民族来源不同,进入中南半岛各国的方式不同,在不同国家的境遇不同,融入状况不同,但都有来自云南的记忆,因此须进行系统研究,从一般的现象描述转向深层的理论及其价值和意义探讨,以拓展和深化研究论题.

    中南半岛"云南人"族群身份新探索

    中日两国交涉"琉球分岛改约案"及其影响

    尤淑君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79年日本借"废藩置县"为由,强行吞并琉球,拒绝与清朝交涉,并污蔑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失礼.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后,中日两国讨论"琉球分岛改约案"的可行性,但各自解释格兰特的调停方案,难以妥协.清朝坚持琉球复国,日本却要琉球"属地化",并欲以琉案要挟清朝,达到修改《中日修好条规》的目的.当时中俄两国正在交涉伊犁问题,总理衙门担心日、俄联合谋华,遂仓促草签《琉球专约》,但因琉球官员林世功自杀死谏,中国朝野群情汹汹,加上中俄交涉已见曙光,清朝再无顾忌,遂拒绝签署《琉球专约》,使日本并吞琉球之举无法获得国际承认,成为外交悬案.

    《中日修好条规》废藩置县分岛改约琉球救国运动

    西方舆图所见元明清时期中国疆域形象辨正

    孔迎川
    20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朝时期,东来的欧洲使者描绘出了他们所谓"契丹""蛮子"的中国疆域形象,奠定了突出族群分异的西方中国舆图绘制传统.明至清初,"China"的中国概念形成,西方传教士更多接触到的是明朝疆域形象,形成了"中原王朝为中国""长城以北非中国"的错误时空观念.明清易代后,杜赫德与唐维尔等人对"清朝中国"的描述在已有错误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中华帝国"包含"中国"的"板块帝国"绘图模式.这种绘图模式对西方中国边疆研究及中国地图绘制影响深远.西方"绘制中国"的同时,也在按照其标准定义"中国疆域".理解这一历史过程,对认清西方对中国疆域形象的歪曲,形成中国自主的疆域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西方舆图疆域形象中国地图长城大一统

    Abstracts

    213-216,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