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频超声在乳腺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朱小红
    2415-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确诊为患有乳腺囊肿的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结果80例确诊为乳腺肿瘤的患者中,高频超声检出77例,漏诊3例,漏诊的患者均为乳头状瘤,检出率为96.3%。结论高频超声对于乳腺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而且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预后和临床疗效进行跟踪评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高频超声乳腺囊肿诊断

    浅谈我国药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赵利君
    2416-2416,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分析和了解我国现药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本文从我国药品的流通分析流通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医药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分析提出现存问题的方法,对我国药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药品流通体系流通领域

    人外周血内皮组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付强郑昭芬彭建强何晋...
    2417-2417,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种植在纤维连接蛋白( Fn)包被的六孔板,以 EGM-2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培养第4天,全量换液后可见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细胞,镜下可见多个呈“血岛”样生长的细胞集落,集落中间为聚集成簇的圆形细胞,周边环绕放射状梭形细胞。培养初始2周,梭形细胞首尾相连呈条索样生长或两排细胞平行排列呈管样生长,并可见条索样或管样排列的细胞相互交错成网。培养至第3周,细胞呈现为铺路石样外观;经传代后具有次级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内皮组细胞(EPCs)表面标志物CD34,KDR呈阳性,而单核、巨噬细胞系表面标志物CD14无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EPCs具有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的能力。

    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

    中药饮片对多重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抑菌作用

    李君华
    2418-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检测中药饮片对多重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选用稀释法,分析检测24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的多重抗生素耐药菌种和敏感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大多数中药对敏感菌和耐药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其中只有连翘、决明子和甘草表现出明显的抑菌差别。并且,耐药菌相对于敏感菌来说对中药更为敏感。结论只有少数中药对敏感菌和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别,同时耐药菌比敏感菌对中药的敏感度更高,提示中药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可能会更具优越性。

    中药饮片抗生素耐药细菌抑菌效果敏感菌种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庄宿龙张冬冬
    2419-2419,2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食管癌患者均实施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联合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吻合口采用机械吻合,位于胸顶部。结果59例患者均痊愈,无吻合口瘘及幽门痉挛的发生。结论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联合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食管癌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

    探讨8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易感染因素的临床特点分析

    崔成琴邢富兴邵凤杰
    2420-2421,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易感染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8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种类、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主要分三组,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恶性血液病合并 IFI的易感染因素主要有与使用抗菌素的关系、粒细胞缺乏、与病期和化疗强度的关系等。结论 IFI已成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的重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加强对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水平非常重要。

    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易感染因素临床特点

    单纯切除法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观察

    银哲
    2421-2421,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中治疗中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法的应用范围及疗效。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眼,年龄60-78岁,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中要彻底地切除结膜下纤维血管及变性增生组织,使角巩膜表面光滑无残留、彻底止血及术后合理用药。复发为手术区结膜充血增生,胬肉组织及新生血管重新侵入角膜缘内。结果手术49眼,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8.16%。结论合理选择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中仔细操作将角巩膜损伤尽可能降至最小,正确的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复发率

    静脉留置针在3.0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和护理

    杨惠敏
    2422-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在3.0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对300例患者进行3.0T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记录注射的时间,观察注射的显影效果和是否发生局部渗漏。结果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显影效果清晰,大大缩减了扫描时间,无造影剂渗漏或针头脱出等状况的出现,未发生再次穿刺的现象。结论静脉留置针在3.0T磁共振扫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静脉留置针磁共振增强检查护理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王泰红
    2423-2423页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观察护理

    改良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

    张华周朝瑞
    2424-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改良穿刺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0月---12月采用留置针输液患者40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改良穿刺方法,随机将我科2013年7月---9月采用留置针输液患者3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在穿刺成功率、患者的自诉疼痛、穿刺操作不流畅导致的穿刺失败等方面进行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法有利于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从而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方法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