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谷子AGO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特征分析

    郭晓燕宋健员世宇王宏丽...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戈蛋白(Argonaute proteins,AGO proteins)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与基因转录和转录后沉默有关。目前,植物AGO基因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和水稻,对谷子AGO基因功能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谷子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5个具有保守结构域和位置顺序的家族成员,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其编码的蛋白质长度在862~1148 aa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谷子AGOs蛋白分布在3个进化分支,与拟南芥相比,家族成员数量有所扩展;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谷子AGOs大部分基因在穗部表达强烈,推测其参与生殖发育基因调控;蛋白互作结果预测显示,所有谷子AGOs蛋白都与三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DNA介导的RNA聚合酶v亚单位1已被证明与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有关。表明AGO基因在谷子进化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保守,可为谷子AGO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谷子AGOs全基因组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

    34份狼尾草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田宏张鹤山熊军波陆姣云...
    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狼尾草抗旱能力,筛选优异资源,以34份狼尾草材料为对象,研究其PEG-6000胁迫下种子发芽特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狼尾草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的PEG-6000浓度处理下,狼尾草的发芽率、萌发指数、发芽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表现为促进效应;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各材料发芽受抑作用明显。狼尾草胚芽长和胚根长随PEG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胚芽较胚根对干旱更敏感。依据测定指标差异程度和变异系数,表明15%的PEG-6000是狼尾草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在此浓度处理下,34份狼尾草综合评价值在0。027~0。942之间,其中LW31最高,LW29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所有材料被分为3类,其中LW4、LW9、LW11、LW31、LW42、LW20-2和LW21-1属抗旱材料,可作为狼尾草抗旱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狼尾草干旱胁迫种子萌发鉴定浓度综合评价

    添加氮磷与菌根抑菌剂对荒漠草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丁琴何嘉郭文龙白皓天...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控制试验的方法,以宁夏东部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解析氮、磷添加与菌根抑菌剂对草原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添加与菌根抑菌剂显著提高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与NPP(P<0。01)。磷与菌根抑菌剂添加的拮抗效应显著改变ANPP与NPP;施磷处理下菌根抑菌剂添加极显著增加ANPP与NPP(P<0。01);不施磷处理下菌根抑菌剂添加对ANPP与NPP无显著影响。氮、磷添加对ANPP、BNPP与NPP无显著交互作用。氮添加显著增加10~30 cm土层BNPP(P<0。01)。磷添加显著促进0~10 cm、10~30 cm与30~40 cm土层BNPP(P<0。01)。施磷处理下菌根抑菌剂添加显著增加深根型植物地上生物量(P<0。01)。深根型植物地上生物量占比与BNP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磷添加通过提高深根型植物地上生物量占比,进而促进BNPP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东部温性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受到氮、磷添加与菌根抑菌剂的影响;与氮、菌根抑菌剂添加相比,磷添加对NPP的作用强度更高。

    荒漠草原丛枝菌根真菌净初级生产力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杨立山李邵宇郑佳华何江峰...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典型草原生物量权衡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

    全株小麦青贮适宜收获期及青贮添加剂配比技术的研究

    许能祥梁朔玮张文洁顾洪如...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全株小麦作为青贮饲料的适宜收获期及最佳的青贮添加剂配比组合,首先分析了全株小麦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的干物质产量及营养成分含量,综合各生育期全株小麦的各项饲用指标(可消化干物质产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表明蜡熟期是最适宜作为青贮的时期。其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菌与糖蜜来研究添加剂配比组合对全株小麦青贮料发酵效果及养分损耗,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的全株小麦青贮料的饲用品质和发酵品质显著优于只添加其中一种添加剂。两种添加剂配比中,添加乳酸菌浓度较低时(≤0。02‰),糖蜜添加浓度为2%较添加浓度为1%的全株小麦青贮料的饲用品质和发酵品质好;添加乳酸菌浓度较高时(≥0。04‰),糖蜜添加浓度的变化对全株小麦青贮料的饲用品质和发酵品质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全株小麦青贮适宜收获期以及乳酸菌与糖蜜配比组合在青贮饲料中应用提供参考。

    全株小麦青贮收获期乳酸菌糖蜜

    氮素运筹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吸氮量的影响

    赵世翔魏邦泰红梅赵巴音那木拉...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传统施氮、优化施氮等不同施肥模式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SPAD值、土壤硝态氮以及地上部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肥料全部基施(235 kg N/hm2)的传统施氮方式在青贮玉米六叶期前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SPAD值、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但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硝态氮含量迅速降低,后期不能满足作物氮素需求导致青贮玉米地上部吸氮量及收获时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低于优化施肥处理;(2)调整施肥结构,将部分氮肥追施能够在减少氮肥投入 25%~50%的基础上维持产量稳定,同时 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下降了 35。36%~51。48%;(3)优化施氮量为156~180 kg/hm2(基肥+追肥)时,比传统施氮模式平均增产 3。37 t/hm2;(4)每生产 1000 kg青贮玉米干物质,地上部吸氮量为 7。78~10。15 kg。综上所述,采用优化施氮模式能够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即在保持青贮玉米高产、稳产的同时降低了氮素损失和环境风险,试验结果对指导青贮玉米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青贮玉米氮肥干物质SPAD吸氮量产量

    紫花苜蓿红色茎秆花青素苷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研究

    宗亚倩段玉雪匡倩何承刚...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空间诱变紫花苜蓿茎秆呈红色的原因,以空间诱变的紫花苜蓿红色茎秆和未诱变的紫花苜蓿绿色茎秆(CK)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测定茎秆中花青素苷成分和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ELISA试剂盒进行酶活性测定,并分析各花青素苷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红色茎秆中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芍药花素及总花青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色茎秆(P<0。05)。同时,红色茎秆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查尔酮合成酶(CHS)、类黄酮-3-羟化酶(F3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绿色茎秆(P<0。05),且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芍药花素和总花青素苷含量与PAL、C4H、CHS、F3H和GST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综上,花青素苷的种类和含量可能是紫花苜蓿茎秆呈红色的主要原因,PAL、C4H、CHS、F3H和GST活性的提高促进了紫花苜蓿茎秆由绿色变为红色。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花青素苷关键酶活性

    苦荬菜不同部位多酚类化合物积累动态分析

    郝俊峰贾玉山王志军格根图...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生长期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cv。Mengzao)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积累动态,采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蒙早苦荬菜不同部位(茎、叶、花和种子)的总黄酮和总酚进行提取并对其主要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在营养生长期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大小为:叶>茎,在生殖生长期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大小为:叶>花>茎。总黄酮和总酚主要积累在叶和花中,在开花期含量达到最高,为最适收获期。蒙早苦荬菜不同部位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菊苣酸和芦丁为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为苦荬菜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蒙早苦荬菜多酚类分布特征积累动态

    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强晓晶刘磊黄帆李志勇...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紫花苜蓿根、茎、叶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内生真菌核心属、Alpha和Beta多样性及真菌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茎、叶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分属于13门、176科、348属、498种,不同部位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差异。其中,根际土壤真菌类群最丰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其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植株各组织,Simpson指数则显著低于各组织部位,优势真菌属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亚隔孢壳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Didymellaceae)、被孢霉属(Mortierella)、白僵菌属(Beauveria)和Lectera;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与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属水平上,根系的优势内生真菌属为亚隔孢壳科未分类属、枝孢属(Cladosporium)、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Titaea及双足囊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Dipodascaceae);茎的优势内生真菌属为线黑粉酵母属、亚隔孢壳科未分类属、壳二孢属(Ascochyta)、维希尼克氏酵母(Vishniacozyma)和枝孢属;叶的优势内生真菌为亚隔孢壳科未分类属、壳二孢属、线黑粉酵母属、Apiotrichum和枝孢属。紫花苜蓿根、茎、叶内生真菌核心菌属以亚隔孢壳科未分类属、线黑粉酵母属、枝孢属、壳二孢属、Apiotrichum及维希尼克氏酵母为主。部分真菌可由根际土壤进入根系定殖然后向上迁移,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菌属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作用,以正相关关系为主导,占66。56%。

    紫花苜蓿内生真菌真菌多样性优势菌属

    铜镍复合胁迫对鹰嘴紫云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姚宇恒李景峰南丽丽郭全恩...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金川区农田铜镍污染土壤(Cu2+、Ni2+含量分别为261。1 mg/kg、258。2 mg/kg,pH为8。3)为研究对象,以耐铜镍植物卢塔纳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cv。Lutana)为供试材料,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铜、镍不同浓度复合溶液(0、100、200、400、800、1600 mg/kg)处理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铜镍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根际土壤水分含量、Cu2+和Ni2+含量均升高;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及Chao 1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先升后降,其中除速效钾外,其余指标均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达到最高;根际土壤pH值、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除变形菌门以外,随铜镍胁迫浓度升高,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上升,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后降,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结果显示,脱氢酶、pH和微生物量氮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可提高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在100 mg/kg以上会抑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

    铜镍胁迫根际土壤细菌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