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王乐贾瑞芳王娜陈正强...
    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自治区5市12个样点采集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种类,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5市12个样点共分离出425株真菌,按照菌株的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基因序列鉴定为 5属 17种,分别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茄病镰刀菌(F。solani)、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F。falciforme、F。neocosmosporiell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F。virguliforme、芬芳镰刀菌(F。redolen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和根异茎点霉(Paraphoma radicina),其中轮枝镰刀菌、F。falciforme、F。neocosmosporiellum和F。virguliforme引发苜蓿根腐病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致病性测定表明,17种真菌均能够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紫花苜蓿根腐病可由单一病原菌或2~4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且不同地区的致病种群结构不同,但优势致病种均为锐顶镰刀菌。

    紫花苜蓿根腐病真菌分子鉴定致病性

    氮磷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药用植物群落学特征的影响

    潘昱臻陈力陈金宇赵丹...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甸草原是我国药用植物重要的资源库,但药用植物多样性易受人为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本文基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氮磷添加控制试验,研究了连续氮磷添加对药用植物群落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降低而磷添加显著增加豆科药用植物的盖度和重要值;(2)氮添加显著降低了豆科和其他科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磷添加显著提高豆科药用植物的多样性,氮、磷添加与年份对各类群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3)3年的养分添加对菊科药用植物类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4)氮磷共同添加显著降低其他科药用植物的重要值和多样性。综上,不同药用植物类群的群落学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具有相对独立性,施加磷肥有利于保护草甸草原豆科药用植物,氮磷同施会降低其他科药用植物多样性。

    氮添加磷添加药用植物多样性

    叶绿体基因编辑技术:进展与展望

    原明星尹康权李俄仁措尚海忠...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参与多个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基因组非常小,只有100多个基因,但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叶绿体的起源、结构与功能及叶绿体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其次,梳理了同源重组、碱基编辑两种叶绿体基因编辑技术,重点介绍了碱基编辑技术中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同源重组技术,碱基编辑技术可以针对特定靶位点进行定向修饰,单次选择就能获得同质转化植株,且可以不用保留外源DNA片段,实现了非转基因的基因编辑。最后展望了叶绿体基因编辑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以期促进精准高效的叶绿体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为研究叶绿体基因功能以及加速对叶绿体的合理利用开辟新思路。

    叶绿体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编辑同源重组碱基编辑

    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张静怡韩海斌尹强徐林波...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连作障碍会造成土壤营养匮乏、含水量下降、自毒物质积累、有益微生物减少以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紫花苜蓿作为多年生优质牧草,在我国广泛种植,长期连作紫花苜蓿会出现土壤质量逐年下降、有害微生物比例升高、病虫害暴发、自毒作用等连作障碍。本文收集和梳理相关文献,提出紫花苜蓿连作障碍问题,分析其成因,并借鉴解决其他作物,提出轮作、间作套种、合理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可缓解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连作障碍的措施,指出使用功能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是防控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后期研究解决紫花苜蓿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紫花苜蓿连作障碍自毒作用功能微生物农业措施

    添加蔗糖对苜蓿青贮碳循环中功能基因及菌群的影响

    李荣荣胡明魏睿蔡瑞...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不添加蔗糖(CG组)和添加蔗糖(SG组)对苜蓿青贮中碳素转化、功能基因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G组青贮品质较差,而SG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改善了发酵品质。有机碳氧化和发酵是苜蓿青贮中主要的碳循环步骤,弗氏柠檬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CG组中参与有机碳氧化和发酵的优势微生物,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阴沟肠杆菌和大肠杆菌是SG组中的优势微生物。fdoG是苜蓿青贮中有机碳氧化步骤中的主要功能基因,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是优势宿主。pflD是发酵步骤中的主要功能基因,阴沟肠杆菌和大肠杆菌是优势宿主。因此,肠杆菌科细菌是苜蓿青贮中参与有机碳氧化和发酵步骤的主要功能微生物,而蔗糖添加剂增强了植物乳杆菌在有机碳氧化和发酵步骤中的作用。

    苜蓿青贮高水分宏基因组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