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朱珠刘怀珍常硕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健脾消脂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蛋白。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脂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靶点,并通过Cytoscape3。7。0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图;将T2DM、脂代谢紊乱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并将PPI分析数据导入Cytoscape3。7。0 软件中,筛选出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核心靶点,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图。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检索到健脾消脂方 71 种药物活性成分,262 个有效靶点,2 型糖尿病相关靶点 2 078 个、脂代谢紊乱相关靶点 1 467 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 133 个。GO与KEGG分析表明健脾消脂方治疗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可能是通过AGE-RAGE、TNF、PI3K-AKT、IL-17、HIF-1 等信号通路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

    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规律

    郑乾业李略高明利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研究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规律,为临床上药穴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选穴和用药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检索并筛选 20 年来使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用Excel 2019 建立处方数据库并对处方中药、腧穴、归经、药类进行频数分析,SPSS Statistics 26 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18。0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 40 个针药结合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药物分别为三阴交、薏苡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穴关联性最高的是:三阴交-薏苡仁-足三里;聚类分析得出 10 个聚类群。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选穴与用药中常用组合的临床规律,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思路。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药结合选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麦冬-五味子"药对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檀玉轩陈竞纬吴中华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麦冬-五味子"药对治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及HERB数据库筛选"麦冬-五味子"药对药物成分和靶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获取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模型;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Auto Dock Tools1。5。6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麦冬-五味子"药对中共筛选得到戈米辛M2、五味子酚乙、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等 85 个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HSP90AA1、AKT1、SRC等 163 个心肌纤维化靶点上,主要富集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发病途径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上。结论 "麦冬-五味子"药对主要通过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脂质沉积、细胞增殖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来抑制心肌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药对麦冬-五味子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

    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曦晨王镁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 2020 年 3 月~2022 年11 月在某院就诊的 113 例Graves病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减少,分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组(正常组)和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组(减少组)。对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T3、FT4、TRAb水平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TRAb(OR= 1。071,95%CI:1。00~1。15)与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相关。结论 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与FT3、FT4、TRAb水平相关,高水平TRAb是其危险因素。

    Graves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TRAb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清miR-34a、miR-146a水平变化及近期预后预测价值

    孟祥英杨月陈霞刘佳璐...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微小RNA-34a(miR-34a)、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变化及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ACS患者8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图像结果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6例),三支病变组(27例);同时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50分为轻度病变组(46例),50~90分为中度病变组(30例),>90分为重度病变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ACS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的miR-34a、miR-146a的表达水平。并随访ACS患者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4a、miR-146a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患者PCI术前血清miR-34a、miR-146a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后(P<0。001);ACS患者冠脉中度病变组血清miR-34a、miR-146a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P<0。001),而重度病变组中血清miR-34a、miR-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P<0。001);ACS患者冠脉双支病变组血清miR-34a、miR-146a表达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三支病变组中血清miR-34a、miR-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P<0。05);MACE组患者血清miR-34a、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01)。结论 PCI可明显降低ACS患者体内血清miR-34a、miR-146a的表达水平。而血清miR-34a、miR-146a的表达水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故可通过血清miR-34a、miR-146a来预测冠脉的病变程度。同时监测ACS患者PCI术后的血清miR-34a、miR-146a的表达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能预防MACE事件的发生。

    ACSPCImiR-34amiR-146a预后评估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基线外周血循环MO水平对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

    武秀丽司晶张鑫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3 月~2022 年 3 月行PCI术的 80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外周血循环MO水平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 25 例MO水平<0。40×109/L,B组 27 例 0。40×109/L≤MO水平≤0。56×109/L,C组 28 例MO水平>0。56×109/L。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基线外周血循环MO水平和长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C组的全因死亡(ACM)和心脏死亡(CM)发生率为 14。29%和 7。14%,A组的ACM和CM发生率均为 0,B组的ACM和CM发生率为 0 和 3。70%,与A、B两组相比,C组的ACM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但是三组间C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外周血循环MO水平与ACM呈显著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 基线外周血循环MO水平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循环MO水平较高的患者长期全因死亡风险也较高。

    冠心病PCI术后外周血循环MO死亡风险

    中美两国化学药物晶型专利的比较分析

    郭璇宋洁梅王华萍徐丹...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的晶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是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质量可控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应用专利统计学分析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化学药物晶型领域的专利从时间维度、申请人维度、法律状态维度、专利质量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我国化学药物领域的晶型发展的现状,为我国化学药物晶型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并帮助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化学药物晶型的竞争中选择合理的专利布局时间,提升中国化学药物晶型专利的价值体系。

    化学药物晶型比较研究统计分析

    县级综合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侯爱国朱磊张毅易仁平...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加强县级综合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降低住院药品费用。方法 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和《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分类管理、预警监控、专项处方点评、多方共管和绩效考核等措施,对某县级综合医院 2021 年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后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管控后,某县级综合医院住院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整体下降了 37。51%,住院药品使用金额下降了 6。4%,住院药占比下降了 2。99%;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 10 名监控品种有 9 种明显下降;20 个临床科室中有 16 个科室的重点监控药品次均费用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达 100%。结论 采取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后明显减少了药品费用,促进了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重点监控药品县级综合医院药事管理合理用药

    中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潘玉刘怀珍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项目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VIP、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检索年限:各数据库建立至 2023 年 1 月 1 日,由 2 名研究者独立搜集中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资料。使用Cochrane评价手册对偏倚风险进行评估,使用RevMan5。3 软件及Excel表格统计软件,系统评价中医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干预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尿酸值的影响。结果 经过筛查最终纳入 11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涵盖 845 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非布司他组,中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组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总疗效[OR= 2。39,95%CI(1。58,3。62),P<0。001]更好、血尿酸水平[MD=-42。67,95%CI(-74。17,-11。18),P<0。01]显著降低、血肌酐数值[MD=-8。93,95%CI(-15。12,-2。75),P<0。01]降低明显、尿素氮水平[SMD=-1。01,95%CI(-1。95,-0。06),P<0。0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MD=-2。12,95%CI(-3。43,-0。81),P<0。05]均有降低。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中药制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较单纯非布司他临床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中西医结合尿酸Meta分析

    瑞马唑仑对比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杨欢石晓玲吕烨李金萍...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瑞马唑仑(R组)对比丙泊酚(P组)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NKI、Cochrane Library、CBM和Embase,搜集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搜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6 月,应用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合格文献 10 篇,R组 445 例,P组 446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手术与丙泊酚相比有更稳定的平均动脉压(MD=6。31,95%CI:0。58~12。05,P<0。05)和心率(MD=3。71,95%CI:1。23~6。18,P<0。05),更低的呼吸抑制发生率(RR=0。27,95%CI:0。15~0。49,P<0。05)、低血压发生率(RR= 0。25,95%CI:0。14~0。43,P<0。05)和注射痛发生率(RR=0。04,95%CI:0。02~0。09,P<0。05),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5,95%CI:-3。25~2。75,P= 0。87)。结论 根据当前证据显示,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优于丙泊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瑞马唑仑丙泊酚宫腔镜手术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