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珍珍潘玉真朱颖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性别、年龄、手术史、治疗史、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3 年 2 月在某院住院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研究一般资料、手术史、治疗史等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 60 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中医证型在化疗史、靶向治疗史、免疫治疗史、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手术史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免疫治疗是影响肝郁脾虚证的独立因素,是否化疗、是否免疫治疗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因素。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最多,治疗史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易发展为肝郁脾虚证,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易导致患气滞血瘀证的风险增加。

    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中医证型相关因素

    中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朱园潘玉真李夏平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中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 70 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同期队列研究,将 2022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 70 岁以上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64 例,根据患者在化疗期间是否口服中药汤剂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32 例)与单纯化疗组(32 例),单纯化疗组仅采用西医化学药物治疗,中药联合化疗组在西药化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续化疗接受率以及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下降情况。结果 中药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Ⅲ、Ⅳ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中药联合化疗组后续化疗接受率优于单纯化疗组(90。63%vs。68。75%);两组患者用药后KP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中药联合组下降情况优于化疗组。结论 70 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应用中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后期化疗接受率较好,中药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KPS评分下降情况,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较轻。

    化疗中药不良反应老年人

    化瘀清热汤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

    赵玲张爱侠翟前程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化瘀清热汤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8 月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50),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瘀清热汤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症状面积、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及复发率,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口腔黏膜症状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为(0。65±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7±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 1 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 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采用化瘀清热汤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具有相对较佳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疼痛程度。

    口腔扁平苔藓化瘀清热汤西帕依固龈液复发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牛小华吴云虎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6月~2023 年 6 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 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评分、改良运动功能评分(mRS)及相关血液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FIM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液学指标水平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对风痰瘀阻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医证候的缓解效果更佳。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替罗非班风痰瘀阻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医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

    张嘉之赖嘉文李小颖高卫萍...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术后干眼症的诊治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该病影响着术后患者满意度,涉及屈光回退等后遗症状的产生,然而其西医治疗方式有效率较低,症状改善较慢,且针对中重度干眼症疗效较为有限。本文围绕近年来中医中药方面针对该病的诊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汇总中医方面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更佳的治疗思路。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干眼中医

    干眼症的药物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秦红倩许卉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眼症(DE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影响视觉功能,导致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工作效率降低,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综述对目前临床上DED的治疗药物以及市场上正在开发的DED治疗策略进行总结,旨在对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干眼症治疗策略人工泪液非甾体抗炎药TivanisiranIL-1R拮抗剂EBI-005

    女性三联征的发病及治疗概况

    翟金今张兰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三联征的概念首先由仝小林教授提出,女性三联征是对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三病的概括,三种疾病都属于内分泌疾病,多见于女性,临床治疗中三种疾病常相继或两种疾病合并出现。通过对近年来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西医对女性三联征病因的认识、治疗方法的综合描述。西医对女性三联征的认识多和内分泌水平及激素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也以调节激素水平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对三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体质出发,以"异病同治"为理念,从中药复方、中成药、针灸等方面入手,且疗效显著。中西医治疗在女性三联征中相辅相成,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联征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异病同治

    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

    雷荣静王轶蓉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妊娠和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薄的内膜会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妊娠率和着床率。目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学研究较少,治疗方法虽多但缺乏临床统一性和规范性。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旨在为薄型子宫内膜的预防以及规范治疗方法提供可用的思路。

    薄型子宫内膜病因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LR4、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石晓宇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oll样受体 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2 月某院 10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 50 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增生性息肉 58 例,腺瘤性息肉 42 例。对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记录息肉样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肿瘤位置;肠镜检查后 1 周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取其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取研究对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LR4、HMGB2 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息肉直径<1 cm患者Hp感染率低于直径≥1 cm患者(P<0。05),单发息肉感染率低于多发息肉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左半结肠+直肠与右半结肠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 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0。05),且息肉组织中腺瘤性息肉TLR4、HMGB2 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息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TLR4 及HMGB2 阳性表达为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体内Hp感染与息肉大小、数量有关,结直肠癌患者Hp感染与肿瘤位置无关,且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 阳性表达多于结直肠息肉组织。

    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Toll样受体4高迁移率族蛋白B2

    间苯三酚应用时机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叶冰冰谢晓媚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应用时机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阴道分娩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1例),对照组不给予间苯三酚助产,观察A组在活跃期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助产,观察B组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各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助产。观察比较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B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观察A组短(P<0。05),但三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自然分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出生后5 min,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新生儿和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观察A组低(P<0。05)。结论 针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均给予间苯三酚,可以显著缩短产程时间、促进宫颈扩张,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和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

    间苯三酚初产妇产程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