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术后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张伟翁欣张树军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脊髓损伤是颈椎部位常见的一种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病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如重大交通事故、暴力外伤、坠落伤),颈脊髓发生损伤后难以愈合,严重者可导致四肢瘫痪。临床上对于颈脊髓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探究术后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术后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机器人与导航种植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

    丁莉莉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种植是修复缺损牙齿的主要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上对于微创手术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口腔种植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导航种植和机器人种植已成为口腔种植创新的辅助技术,可为口腔种植体的植入提供精准、可预测、个性化的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欢迎。从导航种植过渡到机器人种植,精准种植已成为口腔种植的临床重点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综述机器人与导航种植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思路。

    机器人种植静态导板种植动态导航种植口腔种植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进展

    徐佳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肢体、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以往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合理高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极大程度提高院内救治成功率,缩短发病至接受有效救治的时间,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和措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更优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邓书童园园杨晨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食症也称为神经性厌食,主要包括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等。中医学虽然并无"厌食症"这一术语,但通常将相关症状归属于"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纳呆"等病症的范畴,病理机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且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患儿的整体机体为出发点,通过调理患儿体内的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效果。本文针对厌食症患儿的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情况展开综述。

    厌食症发病机制中医药研究进展辨证施治

    环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赵诚柴睿轩邱承格陈俊帆...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环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 月胃肠镜中心行无痛胃镜检查的 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环泊酚静脉麻醉)与对照组(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相较于入室时(T0),两组麻醉起效后(T1)、检查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麻醉苏醒时(T4)、出室时(T5)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生命指征均降低(P<0。05);试验组T1、T2、T3、T4、T5 同一时刻MAP、HR、SpO2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略早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离院时间等麻醉指标均早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苏醒时以及离院时疼痛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环泊酚较丙泊酚麻醉患者起效时间与苏醒时间相似,但环泊酚对MAP、HR、SpO2 等基本生命指征的影响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环泊酚丙泊酚无痛胃镜

    改良固定式LNG-IUS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和疗效观察

    贾佳王智宇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和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 2022 年 10月~2023 年 5 月收治的 5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放置传统LNG-IUS,观察组给予放置医院自制的改良固定式LNG-IUS。评估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术后不良反应,LNG-IUS脱落、下移率,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 1 年后,两组痛经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分、月经量、血红蛋白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 1 年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0%(1/25),低于对照组的 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治疗 1 年后,观察组出现LNG-IUS脱落、下移情况 1 例(4。00%),低于对照组的 7 例(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治疗前后,两组生殖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改良固定式LNG-IUS疗效满意,能够有效降低LNG-IUS脱落、下移率,同时有效期较长,且安全、稳定。

    子宫腺肌病改良固定式LNG-IUS疗效不良反应子宫内膜厚度

    造影随访前降支分叉病变边支应用不同PCI策略效果比较

    刘俊杰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 6 月间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 30 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和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组。DES组采取分支病变常规球囊扩张后,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而DCB组采取分支病变处理后,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两组主支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 6 个月后随访分支血管管腔直径变化。结果 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支及分支管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支术后即刻最小管径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及晚期管径丢失(late lumen loss,LL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分支情况,两组术后即刻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DCB组MLD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B组LLL较DES组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治疗均有效果,DES组术后即刻效果优于DCB组,而术后 6 个月显示DCB组LLL小于DES组,表明DCB能更好地防止晚期管径丢失。

    药物涂层球囊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杨刚胡奇翟聪古运涛...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 2023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84 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41 例)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依达拉奉组(43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脑血管功能参数[外周血管阻力(SVR)、脑血管平均血流量(Qmean)、动态阻力(DR)]、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65。85%)比较,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86。05%)更高(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SVR、DR均低于对照组,Qmean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且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及血清NSE、GFAP、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9。27%)(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HICH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依达拉奉小骨窗开颅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脑血管功能

    预注剂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时顺式阿曲库铵起效速度和插管剂量的影响

    陈沛赵君王存斌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Cis)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手术麻醉时Cis起效速度和插管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合并糖尿病行择期手术的脑外科患者 85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17 例。每组分别预注不同剂量Cis,Ⅰ组预注 3 ml生理盐水,Ⅱ组预注 0。015 mg/kg Cis,Ⅲ组预注 0。020 mg/kg Cis,Ⅳ组预注 0。025 mg/kg Cis,Ⅴ组预注 0。030 mg/kg Cis,3 min后给予剩余插管剂量,Cis总量为 0。15 mg/kg。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Cis预注时(t1)、Cis预注后 3 min(t2)、插管时(t3)、插管后 1 min(t4)、插管后 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各组Cis起效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五组MAP和HR均不存在交互效应,MAP只具有时间效应(F时间=23。638,P<0。001),各组t3 时点MAP显著低于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气管插管条件评级、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Ⅴ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起效时间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Ⅴ组起效时间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 0。015 mg/kg、0。025 mg/kg、0。030 mg/kg Cis相比,老年DM患者预注0。020 mg/kg Cis能明显缩短Cis起效时间,安全性良好,且不同剂量Cis对MAP、HR无明显影响。

    老年糖尿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起效速度插管剂量

    基于CBCT评价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对双颌前突患者牙周与牙根的影响

    林少云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评价双颌前突患者应用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AOO)治疗对牙周与牙根的影响。方法 以 2021 年 1 月~2023 年 5 月正畸科收治的 40 例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20 例。两组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常规矫正,排齐牙列,整平Spee曲线。对照组植入种植体支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PAOO,两组术后均即刻加载内收前牙,定期复诊加力,术后随访至拔牙间隙关闭后 3 个月。分别于Spee曲线整平后、末次随访时测定两组下颌前牙区唇侧牙龈退缩度与角化龈宽度,评价两组牙周软组织变化。同期拍摄CBCT,基于CT影像测量下颌前牙区唇侧牙槽骨面积、唇侧/舌侧牙槽骨高度、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根长度,评价两组牙周硬组织与牙根长度变化。结果 末次随访时,试验组牙龈退缩度与牙根长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化龈宽度大于对照组,唇侧牙槽骨面积、唇侧/舌侧牙槽骨高度与唇侧牙槽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PAOO可以有效增加下颌前牙区角化龈宽度与牙槽骨量,利于牙槽骨高度保持且不会增加牙龈退缩与牙根吸收风险。

    双颌前突牙周加速成骨正畸CBCT牙周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