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城市林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城市林业

彭镇华

双月刊

1672-4925

zgcsly9704@163.com ,ypt54@sina.com

010-62889704

100091

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中国城市林业/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2003年新创刊的一本综合性学术宣传刊物。以"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宣传生态城市理念,为中央、省、地(市)决策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康养产品服务功能评估

    钱万惠胡柔璇胡熙滢赵庆...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康养基地是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能力与康养产品功能决定森林康养活动的质量.为探究森林康养服务能力的科学评估方法,客观反映现阶段森林康养基地分布及其康养产品的供给情况与发展水平,以广东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分布、面积规模、辐射范围等角度分析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并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授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康养产品服务功能差异进行剖析.结果表明:目前森林康养基地以小规模居多,地理空间分布不均,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呈聚集式分布;各城市的康养基地规模度指数差异较大,康养服务能力不均衡;现阶段授牌康养基地可提供 5 大主类 10 个亚类 48 种康养产品,供给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游乐、运动、文化、疗养和食宿产品;5 大主类康养产品供给率在区域间无显著差异,但规模间存在异质性;受康养基地数量影响,康养产品基本品类呈现出粤北和珠三角地区丰富,小规模和中等规模康养基地丰富的特征.根据评估结果,建议未来广东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应聚焦提升康养服务能力和康养产品品质及服务功能,即注重区域平衡发展以增强参与康养活动便捷性,通过增加森林康养基地数量以提升康养产品丰富度;开展品质化、差异化建设,多措并举以提升森林康养服务功能.

    森林康养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康养产品

    石膏山森林康养基地游客动机及景观偏好

    毕佩媛张馨月闫冬佳贠剑...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太岳山脉游憩资源利用率,促进地方康养产业发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游客的来访动机和景观偏好,运用聚类分析和K-W检验对其动机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的出游动机可划分为健康动机型、文化动机型、经济动机型、交往动机型和业务动机型 5 大类,其中健康动机型游客人数占比最高(50.85%),其次是文化动机型游客(21.46%),业务动机型游客最少(2.29%).5 类游客对林外(纯林林外秋景、纯林林外冬景、混交林林外秋景和混交林林外冬景)和人工类型(传统建筑景观、小城镇景观)的景观偏好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动机型游客喜欢的景观类型多样且偏好程度高(秩均数平均值 261.04);文化动机型游客对于人工痕迹明显的传统建筑景观(秩均数 246.33)和小城镇景观(秩均数 250.27)呈现明显偏好;交往动机型游客比较喜好空间开阔的林外景观(秩均数 253.89~245.63);业务动机型和经济动机型游客的康养旅游景观偏好程度总体不高(秩均数平均值分别为 207.45和 213.41).综上可知,游客出游动机与其景观偏好密切相关,可依据基地特色和游客偏好提供针对性的康养景观与服务.

    石膏山森林康养基地游客动机景观偏好

    小叶栀子花叶枝条挥发物成分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汤景琛金荷仙周艳慧崔雪...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叶栀子作为一种常用的园林植物,开花期间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具有美化环境、杀菌抗菌以及消炎杀虫等功效,在园艺疗法中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为探究嗅闻小叶栀子香气给人体带来的健康效益,通过动态顶空套袋法和GC-MS技术采集鉴定小叶栀子花叶枝条挥发物成分,以脑电波、血压和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心境状态量表作为心理评估依据开展试验.结果表明:1)盛花期小叶栀子花叶枝条挥发性有机物有 84 种,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和酯类物质,一天内小叶栀子挥发物释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在下午 13∶00-13∶30 挥发物种类(71 种)最丰富;2)小叶栀子挥发物能极显著(P<0.01)降低人体收缩压和心率,不显著(P>0.05)降低舒张压,不显著(P=0.05)提升专注力和反应力,极显著(P<0.01)缓解焦虑紧张情绪;3)小叶栀子的健康效益存在性别差异和时段差异,嗅闻小叶栀子花后,女性更能提升专注力、降低心率,男性更能集中思维、降低血压;在下午(13∶00-17∶00)和晚上(18∶00-22∶00)嗅闻小叶栀子花后人体血压降低最显著,下午(13∶00-17∶00)脑电波θ波变化最剧烈.因此,小叶栀子花具有良好的人体生理、心理健康恢复效果,建议在学习、工作等场所周围多种植小叶栀子花.

    小叶栀子挥发物成分健康效益生理心理影响脑电波

    基于感官感知与场所依恋的城市森林公园恢复性知觉影响机制

    卢一苇刘志成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感官感知和场所依恋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感官感知、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对城市森林公园恢复性知觉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营造更具恢复性的城市森林公园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康养功能.结果表明:感官感知和场所认同对恢复性知觉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感官感知对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都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在感官感知对恢复性知觉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表现为"感官感知-场所认同-恢复性知觉"的中介效应和"感官感知-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恢复性知觉"的链式中介效应;场所依赖对恢复性知觉影响不显著,并在感官感知与恢复性知觉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据此,建议城市森林公园在更新与建设中依循"感官感知-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恢复性知觉"的影响路径,注重打造感官感知体验的多元化,加强游客对环境的场所依恋情感.

    感官感知场所依恋城市森林公园恢复性知觉

    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公园适老性环境需求研究

    韩宏唐文
    3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园作为社区中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老年使用者视角出发,选取昆明市 3 个社区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提取老年群体对社区公园的环境需求要素,并运用Kano模型和"Better-Worse"数据统计法,对各环境要素的需求类型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估,旨在为社区公园的适老性环境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0 个需求指标中,11 个为必备属性,3 个为期望属性,14 个为魅力属性,2 个为无差异属性;2)指标重要程度为:必备需求(C2>D2>D4>E5>C3>D3>E7>D1>E6>C1>C4)>期望需求(F6>C9>E4)>魅力需求(B1>B2>E2>C7>B4>E3>B3>F2>F3>C6>F4>E1>C8>F1)>无差异需求(C5>F5).因此,在社区公园的适老性景观营造中,应根据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层级化策略部署,优先满足必备型需求,其次提升期望型需求,而后考虑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则不需要优先提供.

    社区公园适老性Kano模型需求程度

    城市公园蚊虫防控景观设计

    廖晨阳蒋雨濛高庆吴芬...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是优质人居环境和生态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茂密的植被和阴湿的环境也使城市公园成为蚊虫孳生的主要场所,蚊虫滋扰已成为影响人们游憩康养舒适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还存在潜在的传染病传播风险.文章根据蚊虫防控的相关研究和现实案例,解析城市公园蚊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手段,分别从公园水生环境与陆生植物群落设计、驱虫捕虫植物、蚊虫天敌的栖息地营造、蚊虫诱捕装置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基于环境防治和生物防控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和措施,为建设无蚊型城市公园、促进园林康养、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蚊虫防控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栖息地营造驱蚊植物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驱动下国外城市公园绿地需求变化启示

    于东飞米继陶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研究结果,在以全球性新冠疫情大流行为标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需求向"生活必需品"方向转化的客观事实;同时还发现,具有出色服务模式、社区凝聚力以及健康作用和公平可达等优势的城市公园绿地在新冠疫情期间呈现出城市"重要生命线"的独特属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上新价值的认识对未来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1)服务向下游覆盖,关注点从使用权向邻近性转移,公园绿地供给和分配的公平性要求凸显;2)注重人均面积向关注可获得性转变,尤其是作为健康服务功能和生活必备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可达性受到重视;3)重视公园绿地的社会性作用,其社会韧性和协同作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广泛关注.最后,针对我国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几点启示,即以社区为单位完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注重增强独立社区内部公园绿地空间的开放与融合性、注重发掘并弘扬我国人居空间环境的社会协同性作用.

    公共卫生事件公园绿地需求变化邻近性公平性

    辽宁地区残存自然生境草本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王睿胡振国杨孟秋张琛...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区域乡土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境,残存自然生境建立了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价值.利用CCA典范对应分析法对辽宁残存自然生境草本植物种类进行数量排序,分析草本植物分布与生境因子的关系,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草本植物种类自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辽宁地区残存自然生境草本植物共有 38 科 111 属 133 种,草本植物群落中占优势的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唇形科和禾本科;2)影响辽宁地区残存自然生境草本植物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和光照.据此,提出不同城市生境中草本植物应用策略,即应根据生境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选择适生草本植物、注重乡土草本植物的应用、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比例、混植观赏草与花卉、延长草本植物群落的物候观赏期、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为本土小动物提供宝贵的栖息地.

    残存自然生境草本植物自然分布生境因子辽宁地区

    城市公园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在异质生境中的分布特征

    赵聪聪徐小钰胡远东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生植物作为城市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也是研究城市化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互馈机制的绝佳对象.文章以哈尔滨市主城区14个公园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分析自生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其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记录自生植物147种,隶属于43科118属,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自生植物分布区类型与哈尔滨的气候特征相符,以世界广布性为主,且温带性植物占比高.2)水体边缘绿色空间(G+WE)生境自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人工草坪(G-AL)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3)综合公园自生植物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类公园,社区公园物种丰富度最低.4)自生植物物种数量与公园面积以及公园水体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未来的城市公园设计与提升应构建丰富的生境类型,适当增加水体面积,以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公园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公园自生植物生境异质性微生境

    郊野绿道生物多样性的公众感知——以杭州青山湖绿道为例

    邓迪雅徐文辉林旭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州青山湖绿道为例,对绿道进行区段划分,在各区段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并采用现场问卷、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公众的生物多样性感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游览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公众具备较为准确感知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能力,对植被结构复杂、亲水性较好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评价较高;低学历受访者对生物多样性的满意度高于高学历受访者;多次到访和停留时间较长的受访者对生物多样性的满意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构建层次丰富的植被结构、重视亲水空间营造、结合生物多样性科普设计景观设施、合理规划人工景观所占比例等郊野绿道规划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为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游憩提供科学指导.

    生物多样性郊野绿道公众感知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