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值及差值定量评估新鲜与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

    宋贤亮锁咏梅邱晓晖祁彬...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体CT值及骨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的CT值差值对新鲜与陈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7例骨质疏松患者的384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84例,中位年龄73岁;以MRI作为参考标准,其中新鲜骨折椎体126个,陈旧骨折椎体66个;测量每个骨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的CT值并计算二者的CT值差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新鲜骨折与邻近正常椎体、陈旧骨折与邻近正常椎体的CT值、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椎体的CT值以及CT值差值;采用ROC曲线分析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CT值及CT值差值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新鲜骨折与邻近正常椎体CT值有统计学差异,新鲜椎体CT值高于正常椎体,平均CT值分别为(151.74±43.25)HU、(51.67±25.31)HU;陈旧骨折与正常椎体CT值无统计学差异,平均CT值分别为(59.49±27.28)HU、(53.17±25.21)HU;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椎体CT值及CT值差值有统计学意义,CT值差值分别为(95.61±39.80)HU、(6.32±11.35)HU.ROC曲线分析显示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105.33HU,AUC为0.983;CT值差值最佳截断值为35.67HU,AUC为0.999;二者的联合的ROC曲线显示AUC为1.结论 椎体CT值及CT值差值能够定量评估新鲜与陈旧OVCF,差值的诊断效能更佳,二者联合评价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信心,在MRI检查受限时可作为重要补充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椎体骨折骨髓水肿骨质疏松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赵颖陈亚玲张斌青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脊柱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25例脊柱椎体及附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2例行DR检查,23例进行CT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检查),25例行MR检查(其中13例行增强检查),5例行全身核医学检查(其中3例局部图像融合检查),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总结规律.结果 25例患者,发生于颈椎4例,胸椎8例(其中1例胸椎病变累及相邻2个椎体及附件),腰椎9例,骶椎4例.骶椎以外21例同时侵犯椎体及椎板,其中5例以附件为中心累及椎体.DR中19例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例见"皂泡"样改变,14例单侧椎弓根环不完整或消失,1例双侧消失,5例椎体压缩骨折并其中1例椎体滑脱;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减低,8例病灶边缘见局限性硬化缘,7例见骨嵴;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等、高或高、等、低混杂信号,22例见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压缩骨折并其中1例椎体滑脱,其中2例椎体呈"哑铃"形改变;5例全身骨扫描表现为病变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其中3例局部图像融合表现为病灶边缘不完整环形放射性核素浓聚.结论 脊柱骨巨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

    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谢朝邦汤子建黄薇贺廷坤...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病理分级、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诊断影像组学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刘婷婷李欢丁珞洲王耐然...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具有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影像学上病灶的检出和评估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现代医疗对影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影像学磁共振检查一直是诊断与评估脑转移瘤的金标准.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MRI不只局限于从形态学评估脑转移瘤,磁共振波谱成像、脑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功能成像更是从生物水平评估脑转移瘤状况.不仅如此,近年来涌现的放射组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更是有望将繁重的临床工作简单化,实现对病灶的检出及评估的智能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的准确率.本文从影像学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进行综述.

    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影像组学

    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现状

    罗家佳李倩杜勇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以及预后不理想,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微血管侵犯(MVI)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然而,MVI的诊断主要是在术后通过肝细胞癌的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如果能在术前对MVI进行一定的预测,将会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提高患者的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已有不少的研究利用CT或MRI影像组学的方法对HCC MVI进行预测,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目前关于HCC MVI影像组学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影像组学

    MR功能成像及影像组学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崔明锐李天宇张继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是依靠淋巴结形态来检测淋巴结转移,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MR功能成像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来更准确的检测淋巴结转移.影像组学作为影像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以及预后等方面.本文现就MR功能成像及影像组学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宫颈癌淋巴结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单纯鞍下恶性颅咽管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周佳南窦鑫王正阁梁雪...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单纯位于鞍下恶性颅咽管瘤1例.患者男性,60岁,因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入院.CT表现为鞍下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颅底斜坡骨质破坏.MR表现为鞍下区不规则实性肿块,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和T1WI增强序列均表现为高低相间混杂信号的"椒盐征".术后见鞍内垂体结构完整,鞍上及鞍内未侵犯.最终病理诊断为恶性颅咽管瘤(鳞形细胞癌).

    鞍下颅咽管瘤鳞状细胞癌恶性影像学特征

    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结核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1例报告

    朱楠张甜甜吕义帅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结核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较为少见,本文就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诊断,总结分析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灶的病理活检,最终依靠病理明确肝结核合并HLLT诊断.

    肝结核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脑膜结外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1例报告

    万翠霞陈会林杨志企陈湘光...
    185-186页

    脑膜边缘区淋巴瘤硬膜下血肿

    棕色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佳达杨志企樊妮娜
    187-188页

    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