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

    郭浩东袁晓凡朱建国蔡康杰...
    99-10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c)、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将患者分别分为两组(HER2阳性组vs.非HER2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DCE-MRI定量、半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组间比较中,8个定量、半定量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kep、TTP和联合模型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AUC=0.763、0.733、0.832,经DeLong检验比较,P均<0.020).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kep、TTP和联合诊断模型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速率常数(kep)乳腺癌分子分型HER2阳性乳腺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评估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研究

    汤子建谢朝邦张体江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定量参数鉴别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8例,其中Luminal型乳腺癌86例,非Luminal型乳腺癌62例.测量感兴趣区的IVIM参数值[真扩散系数(slow ADC,D)、假扩散系数(fast ADC,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及两者联合对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鉴别效能.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组的D值[(0.71±0.09)×10-3mm2/s vs(0.84±0.10)×10-3mm2/s]和 f值[18.56(16.00,23.94)vs 24.90(21.01,32.98)]均低于非Luminal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结果显示联合D及f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特异性及敏感度分别为0.866、81.4%、79.0%.结论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D值和f值可帮助鉴别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乳腺癌Luminal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分子分型

    乳腺癌患者MRI特征及与癌组织PR、ER、CerbB-2表达的关系研究

    马利芹刘丽韩志刚采丽...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与癌组织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RI检查,并于术后对病理学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计算入组患者癌组织PR、ER、CerbB-2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情况,不同MRI特征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与MRI特征的关系.结果 入组86例乳腺癌患者中,PR、E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63例(73.26%)、51例(59.30%)和56例(65.12%).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边缘、强化方式和动态增强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PR、ER及CerbB-2阳性表达与强化方式、动态增强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癌组织PR、ER、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疾病进展程度有关,临床可以通过MRI特征评估肿瘤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原癌基因

    多模态MR功能成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吴丽萍刘文霞刘艳袁宪顺...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辅助化疗时,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MR成像的定量参数进行评估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挑选了43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都接受了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多模态MR功能成像参数诊断.同时,也采集了两种MR的功能性图像参数,然后对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评估了其在病理学上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LD值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组间并未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然而,MHR组的ADC、E、Emax值超过NMHR组,P<0.05.通过以手术后的病理反应作为"金标准",来描绘ROC曲线图,发现乳腺癌的各项指标的诊断准确度都很高.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ADC、E、Emax值和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的辅助化疗反应之间存在着积极的联系.这表明它和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的辅助化疗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的辅助化疗的效果可以通过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成像的定量指标来得到准确的评价,这将对接下来的医学治疗工作产生重要的支持.

    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乳腺癌

    乳腺癌分子亚型多参数MRI特征的临床研究

    郭峰侯信明王春锋张海芹...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的多参数MRI特征(T2-WI、ADC值和DCE)以及乳腺密度和背景实质增强(BPE)特征在不同乳腺癌(BC)分子亚型中的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34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多参数乳房MRI(T2WI、ADC和DCE序列),并根据最新的BIRADS提取特征,使用ROI之间的类内系数(ICC)来评估读者间协议.结果 研究人群分为:luminal A 89例(26%),luminal B HER2阳性39例(11.5%),luminal B HER2阴性 168例(48.5%),三阴性(TNBC)41 例(12%),HER2富集7例(2%).Luminal 内A肿瘤与特殊的组织学类型、最小的肿瘤大小和持续的动力学曲线相关(P均<0.05).Luminal B HER2阴性肿瘤与最低ADC值相关(0.77×10-3mm2/s2),其预测BC分子亚型的准确性为0.583.TNBC与不对称和中度/显著BPE,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受限和边缘增强相关(P均<0.05).HER2富集的BC与最大肿瘤大小相关(平均37.28mm,p值=0.02).结论 BC分子亚型与T2WI、ADC和DCE MRI特征相关,ADC有助于预测luminal BHER2阴性病例.

    乳腺癌MRI特征luminal分型

    DCE-MRI预测乳腺癌NAC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可行性研究

    王巍巍刘艳超李颖王琪...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8年8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NAC治疗乳腺癌患者120例,均在根治手术前行NAC治疗,术后以Miller & Payne改良病理反应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pCR情况.对比化疗前后以及pCR组与未缓解组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Ve、Kep);探究影响乳腺癌NAC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相关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DCE-MRI预测乳腺癌NAC治疗后pCR的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Miller&Payne分级显示,Ⅰ~Ⅲ级者86例(未缓解组),Ⅳ~Ⅴ级者34例(pCR组);NAC治疗后患者Ktrans、Ve、Kep值均明显低于NAC治疗前(P<0.05);pCR组Ktrans、Ve、Kep值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5);pCR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肿瘤直径、生育情况、病理类型、NAC治疗方案、分子分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TNM分期Ⅱ期占比高于未缓解组(88.24%vs 12.79%)(P<0.05);以组别(pCR组及未缓解组)为因变量,以TNM分期、Ktrans、Ve、Kep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95%CI:(1.076~2.611)]、Ktrans[95%CI:(1.120~1.678)]、Ve[95%CI:(1.253~2.479)]、Kep[95%CI:(1.295~1.963)]为影响p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结果显示:Ktrans+Ve+Kep对pCR预测AUC值为0.879,高于Ktrans、Ve、Kep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NAC治疗前后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Kep值存在明显变化,于NAC治疗后pCR患者中呈现更低水平;通过获取DCE-MRI的影像数据,以预测NAC治疗后pCR的可行性高,有益于后续指导临床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

    动态增强磁共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

    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DCE-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周鑫王珍付雨菲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乳腺NMLE病变患者90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DCE-MRI,并观察其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DCE-MRI对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DCE-MRI表现.结果 90例乳腺NMLE病变患者中确诊恶性病变64例,包括叶状肿瘤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49例,导管内癌(含半微浸润)9例;良性病变26例,包括乳腺增生性腺病11例,纤维腺瘤11例,上皮不典型增生4例;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诊断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3.85%、特异度为84.62%、准确度为92.22%、阳性预测值为95.31%及阴性预测值为88.00%;乳腺NMLE病变DCE-MRI表现为斑点样强化、弥漫分布多见于良性病变,簇状强化和节段分布多见于恶性病变(P<0.05);乳腺NMLE恶性病变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乳腺NMLE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 DCE-MRI对乳腺NMLE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当乳腺NMLE病变DCE-MRI表现为斑点样强化或弥漫分布提示良性病变,簇状强化或节段分布提示恶性病变.

    乳腺非肿块强化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良恶性诊断

    B/C期肝细胞癌微创术(RFA、TACE)联合应用的疗效研究

    吕俊付玉婷刘迎春魏聪...
    121-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 收集60例B/C期肝细胞癌患者3年的随访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单TACE组(n=21)和TACE联合RFA组(n=39).分析术前术后肝功、MRI影像学资料、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对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和复发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TACE组在18月、24月生存率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组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TACE组相较TACE联合RFA组的三年生存风险比、复发风险比分别为2.4382和2.985,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C期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较单TACE治疗复发风险低,生存几率高,预后较好.

    肝细胞癌B/C期射频消融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应用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陈志林徐秋贞王孝磊张明府...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多序列影像特征及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IMCC患者中MVI发生率为30.00%.MVI组肿瘤直径、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高于非MVI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肿瘤形态、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信号、有无坏死、强化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有无靶征、包膜挛缩以及胆管扩张方面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C值是IM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ADC值预测IMCC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敏感度为92.36%,特异度为88.79%,95%CI:85.66%-98.87%;最佳截断阈值为1.45×10-3mm2/s.结论 MRI多序列对IMCC患者MVI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ADC值可以作为预测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为IM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磁共振成像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预测价值

    腹主动脉离断经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影像学分析

    张道恩吴应行任垚张高峰...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对成人腹主动脉离断的诊断及经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后疗效评估、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1例成人腹主动脉离断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及追踪该患者根据临床诊疗评估需要术后2年随访的影像资料一并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首次CTA检查:腹主动脉中段(右肾动脉下方层面-腰3椎体上缘水平)未见显示,范围约50mm,考虑闭塞或发育异常.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迂曲扩张,其一分支与下腹主动脉相连.术后1周复查:降主动脉远段与腹主动脉远段间人工血管术后,人工血管通畅.术后第1年和第2年CTA随访结果无明显变化:降主动脉远段与腹主动脉远段间人工血管术后,人工血管通畅,人工血管下段接口处见少量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管腔未见明显狭窄.结论 CT血管成像可以作为腹主动脉离断的术前诊断、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腹主动脉离断血管成像腔镜人工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