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起点、内涵意蕴与主体行动

    秦玉友王玉姣
    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国的内涵.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办学主体要提升支持力,加强资源保障;行政主体要提升决策力,增强政策供给;校长要提升领导力,优化学校运行;教师要提升教育力,增值专业资本;学生要提升学习力,培养发展活力.

    教育强国多维起点内涵意蕴主体行动

    理解教师与教师理解:教师数据使用的现实困境和微观审视

    林书兵张学波崔裕静姜雨晴...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国教育大数据元年的开启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提出,教育领域的数据应用不仅面临着物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还亟待构建应用主体教师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主要从宏观层面关注数据应用技术和活动的施展,而对教师具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鲜少问津.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中介变量,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一线教师在数据应用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是否能够从具体层面认识教师理解和分析数据的复杂心理过程和规律,这将决定着教育领域数据应用的整体面貌和最终成效.该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教师数据应用的主要制约和影响因素,从微观视角关注教师数据应用过程,归纳推动教师数据应用和过程探究的方法,试图为当前数据驱动的学校变革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

    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数据文化数据感知

    智能时代的语言风险审视及未来教育省思

    李文超张俊宗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语言杀人事件引发对智能时代的语言风险审视.该研究从智能时代语言的算力、数据与算法本质出发,将自然语言还原为概念的形式逻辑、样本的封闭训练与表象的统计联结,以柏拉图理念论作为哲学透镜审视语言本质,发现在形而上学的算力乌托邦、一切皆是的数据单向度以及万物互联的算法智能树中存有诸多潜在风险.未来教育在语言风险遮蔽下,面临维度失位下的时间隐匿、空间失真与主体断裂,思维缺位下的对称性模仿、无思性躺平与肯定性服从,以及主体式微下的弱理解力、无实体性与去实体化等隐忧.该研究对未来教育发生样态的基础支撑、关键变量及核心要义进行省思,分别从未来性的时间施力、空间跨界与主体行动,不思性的吾性自足、不思而畏与一致百虑,他者性的遥远切近、不在家感与危险生活等方面作出应对.

    智能时代语言本质风险审视未来教育未来性不思性他者性

    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伦理风险及其解蔽之路

    郭颢江楠江宏刘忠骅...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给教育带来双重影响,使教育中的机会与风险共存.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强大优势,能够增强教育主体的能力、记录完整的教育信息、推动人的个性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效率.但随着技术向度的增强与工具理性思维的介入,这一过程也面临不同维度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风险、安全风险、算法风险和技术滥用四方面.解蔽人工智能裹挟下的四重风险,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价值实现,需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教育主体地位;建立依法规约的伦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遵循算法使用的伦理准则,促进个体生命发展;内化德性为先的伦理意识,健全技术变革边界.

    人工智能教育变革伦理风险解蔽

    面向大语言模型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

    褚乐阳王浩陈向东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LLM)作为一种先进的AI技术,正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与传统AI技术相比,LLM能够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并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LLM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进已经对AI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学习平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迫切要求青少年AI教育课程与时俱进的变革.为应对这种变革,该研究从课程内容框架、基于LLM的教学模式以及LLM辅助学习平台三个维度设计了一个面向LLM的青少年AI课程架构,并以教学活动设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如何使该课程架构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契合.基于此架构,设计并开发了一门高中LLM示范课程,重点展示了如何利用自主开发平台(LLM 4 Kids)进行人机协同教学.选取了示范课程中《面向LLM的提示与评估》的单元内容,解释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和整合LLM技术.通过提供面向LLM的青少年AI课程架构以及解释案例,为AI教育实践者提供面向LLM的框架体系与课程参考,推动最新的人工智能前沿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从而有助于青少年适应AI快速发展的时代.

    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课程人机协同LLM4Kids

    跨学科视域下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重构:知识观、学生观与教学观

    孙田琳子金约楠寇笑迪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相衬,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为何"问题虽已达成共识,但其本质"是何""如何"落地等问题成为目前教育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从认知科学、技术伦理和道德教育等跨学科视角出发,探析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理论溯源,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阶段旨在培养新一代负责任的"数字公民",伦理教育要兼顾明言伦理知识和默会伦理知识的生成,从个体伦理知识的积累走向社会共同建构;既要面向未来的技术开发者也要关注新一代技术使用者,让青少年学生与人工智能形成和谐共处、相互调节的道德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具身情境法、思辨研讨法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形成从认知到体验、从学校到生活的教育实践转向.

    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科技伦理道德教育青少年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与超越

    赵森郑航
    52-5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新异化社会加速美好生活

    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矛盾性内耗的表征、成因与应对

    杜源恺韩春红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耗是一种自我内部的心理矛盾样态,代入内耗一词的心理内耗、精神内耗成为当前网络热点话题,是青年群体普遍面临的心理样态.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呈现出"内卷焦虑""自我至上""社交狂欢"与"躺平颓丧""身份困惑""社交恐惧"并存的自我对抗、怀疑、冲突等矛盾性内耗表征.该样态的出现受到数智化时代社会评价异化、技术僭越失衡、网络亚文化渲染泛滥等多维影响.为应对和破解大学生矛盾性内耗,应在尊重其成长规律基础上,构建新型教育评价生态、强化大学生数智素养、供给优质网络文化资源,缓平纠结、治愈内耗,实现大学生的跃迁向上、主体回归和蓬勃生长.

    数智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内耗矛盾性

    指向知识结构化的循证实践:意义、向度与路径

    童文昭王后雄
    66-7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结构化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核心要义,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知识结构化为目标的循证实践,将"最佳教学证据"与"教师个体经验"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基于证据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提升以知识内化为目标的课堂效率.为全面认识知识结构化的特征、性质和样态,基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和要求进行分析,从知识的本体结构化、认知结构化和实践结构化三个结构向度厘清知识结构化循证实践的研究内容,以便从多结构视角探查和评估知识结构化问题并获得相关证据,进而实施基于"证据+经验"的有效教学干预,促进学生形成组织有序、逻辑清晰、功能完整的知识结构.面对当前知识结构化研究证据数量不足,科学性、可靠性、解释力不佳的现状,将循证实践"5A"框架与德金教育行动研究模式进行整合,构建了循证知识结构化的实践框架,并针对证据的获取、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向.

    循证实践知识结构化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教学改进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彭泽平曾凡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教育治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