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大概念建构策略:内涵价值、系统模型与实践案例

    韩梦莹陈易李玉顺
    88-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素养导向的全学科育人时代背景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将大概念建构作为其逻辑起点,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存在的"驱动问题浅表化、活动内容拼盘化、组织流程松散化"等实践困境.但已有研究缺乏对教师教学观念重构和大概念体系生成等方法论支持.该研究基于系统设计观,在厘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大概念建构的内涵价值和生成逻辑基础上,以追求理解(UbD)的逆向教学设计为底层理念,以"表层学习—深度学习—迁移学习"为内在机制,遵循"准备→建构→应用→反思"的大概念建构思路,建立了包含观念层、原则层、认知层、设计层、策略层的五层次立体理论框架("CPCD-S"模型),生成了兼具全程性和灵活性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应用阐述,以期贯通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路径,为教师开展基于大概念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提供系统性方法路径,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提供助力.

    新课标跨学科大概念项目化学习理论模型

    深度问题解决能力:概念特征、理论框架及培养路径——基于AIGC技术赋能视角

    王焕景魏江明费建翔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教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径.教学中,由于问题解决者本身存在知识有限、认知局限、多场景能力迁移难等客观现象,以及教学培养活动中设置问题本身的价值失效、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异化、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思维固化等,导致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缺乏深度.在充分挖掘AIGC的独特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问题解决能力的概念及其核心特征.鉴于此,AIGC赋能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构建了深度问题解决能力发生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问题逻辑思维链从短变长、技术决策链从单视角到多视角、生成性反思链从单场景到多场景迁移应用,并阐述了深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供一种新理论、新实践思路.

    AIGC赋能问题解决深度问题解决能力

    空间融合视域下同步课堂教学交互意蕴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韦怡彤邹敏田俊王萱...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课堂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当前,随着同步课堂在我国的常态化按需应用,课堂情感交互不足、临场感偏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日益显现,成为同步课堂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理论,依托新兴技术,设计了融合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社会交互空间的同步课堂教学空间模型.在剖析同步课堂教学要素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该研究构建了包括人机交互、人际交互和人知交互的同步课堂教学交互模型,并在湖北省咸安区同步课堂开展实践应用.围绕三年级音乐课的课前准备、情境呈现、新知探究、巩固练习、在线展示、总结评价和课后温习七个环节设计了教学交互实施策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发现,教学点和中心校学生在教学交互干预后,学生学习投入度都有所提高,师生情感体验显著改善.

    同步课堂空间融合联通主义教学交互学习投入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及其规制

    郑永红王辰飞张务伟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与启示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实践命题.研究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找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展的问题和痛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规制

    智能技术具身下审美教育锚定人工智能素养的理路演进

    张岩罗旭国玉霞张辉...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具身化发展升级了技术具身的概念,"智能技术中的身体"和"智能技术身体"深刻变革人类认知方式转向人机共创的模式.审美教育具有学科共通性,智能技术具身演化了审美教育的新生态,形成了包括智能环境、人机协同融合模式、智能代理机制和大脑智能的新型智能架构.智能技术具身下审美教育目标就是找到提高学生审美认知的可行方法和有效方式.审美认知表现在以身体为中心的智能技术和学生心智的协同与耦合,相应地审美教育的目标就锚定了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素养导向的审美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认知赋能赋权,有力支撑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教育总体目标,铺设学生思维升级的路径.智能技术具身下的审美教育成为培育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新范式,即以自动化实现为审美理念引导智能通识技能的升格、以解决问题为审美目标引导计算思维的提升、以协同创造为审美理想引导高阶思维的跃迁.

    审美教育审美认知智能技术具身计算思维高阶思维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析——评《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李双
    2405-12页

    新媒体时代影视文化传播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评《影视文化与新媒体艺术》

    任少云
    2405-7-2405-8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实践——评《当代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索与研究》

    陈喆
    2405-9-2405-10页

    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评《历史思维化、信息化、游戏化教学探索》

    陈渝
    2405-14页

    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评《基于互联网+视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徐晓涵
    240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