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时代的生命"物化"风险及其规避——庄子"齐物"思想的教育启示

    鲁子箫王立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变革和个体生命发展,与之相伴,技术理性对本体性的遮蔽导致生命工具化、客体化、机器化、物欲化加剧,人的精神主体被消解,生命"物化"的风险显现."物化"的根源是"物我"关系的错置.庄子"齐物"思想开示了"物我"关系的三重境界:"不与物交""极物为用""物我合一",启发着回归精神向度的"人技关系",也隐喻着教育与技术关系重构的三条进路:保守主义、乐观主义、超越主义.基于此,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秉持化育生命的价值旨归、生命超越的目标导向、求真求实的教育精神、解构主义的教育思维,发挥技术助力精神生命成长的正向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规避数智时代生命"物化"的风险,使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共同"加持"学生生命整全发展.

    数智时代教育数字化生命教育"物化"庄子"齐物"思想

    技术世中教育的加速隐忧及其超越

    曹辉陆芸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世描绘着人与自然的"脱嵌",其典型特征是人类以技术手段过度征用自然,造成自然的不断熵增.同时,人类世还表征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对"自然人"的技术改造,构成现代性加速危机.人类世是技术世,亦是教育世.当前,教育被裹挟进技术世的"加速逻辑"中,教育时空在加速博弈中走向结构异化;在对技术加速的迷恋之中,学生的自由发展与精神世界被辖制,师生整体性地陷入了行动"倦怠综合征",教育的本真意义在加速中迷失了方向.为超越技术世给教育带来的加速困境,教育仍需基于生命本真重塑教育的时空结构;在寻求凝思、敞开自我、回归现实的过程中寻求教育的积极行动;最终在人机共鸣之中重塑教育的意义,实现"技术—人—自然—社会—世界"的融合构筑.

    人类世技术世技术逻辑加速共鸣

    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性

    颜士刚吴长帅
    17-2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在人机协同教育中不断从教学工具向教育者转化.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其中最需要清晰认识的基本问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发展中逐渐具备的"拟人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涉及到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基础认知.为了更好地认识人工智能,该文对其本质和实践形态进行深入剖析.一是,从内在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设计各种算法模仿人的认知和行动的技术,本质上仅仅是通过算法的数学计算进入到语言和思维领域实现机器智能,但算法本身缺陷限制了人工智能无法逾越人的主体性特征;二是,从机器外部赋能揭示出,人工智能是以人为目的,表达人的想法的实践工具,最具特征的人工智能的能动实则也是被人的主体性实践所支配.三是,从教育的初心和本质考察,人工智能也不能在教育实践中唤醒、激发、建构人的主体性成长,只是贯彻施行技术特征的教学实践工具.研究认为,在教育实践领域,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主体性缺失的人工智能所能为.

    人工智能机器人主体性教育算法

    数字技术与资源建设赋能青少年阅读教育的路径及趋势研究

    杨丽姣徐会丹宋培彦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中,技术、数据等要素正深刻改变着阅读教育生态.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阅读教育提质增效,成为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该研究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深入剖析了技术、资源、平台以及教师、青少年学生、阅读活动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文本适读性智能评估的中文阅读资源分级分类体系,为资源建设提供科学化指导,以推动阅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采用以人为本的双层结构分析模式,以数字技术为基层,资源建设、阅读活动和能力发展为外层,揭示了数字技术、资源建设赋能阅读教育的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研究还总结了多样化阅读活动与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青少年阅读与表达综合语言能力的贯通培养等发展趋势,为数字技术与资源建设赋能青少年阅读教育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数字技术资源建设阅读教育阅读活动青少年

    数字化赋能小学校长领导力的价值体现与实践路向

    蒋娅娟陈晓慧汤铭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小学校长领导力已成为全新的议题、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该研究通过深入访谈多名小学校长,并结合自身的治校经验,分别从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三方面深入研究,探寻数字化赋能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路径.以建立、传播、践行价值观提升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以教学设计指导力、教学方式变革力、育人评价力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以智慧管理、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校长的组织领导力.无论是提升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还是组织领导力,都需要数字化赋能和共融作用,从而让校长领导力提升"如虎添翼"加速,让校长治校格局更高、管理更精细、影响范围更广,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长领导力数字化赋能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力

    学习型社区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基于在线学习者关系网络分析视角

    贺超波林晓凡程俊伟汤庸...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型社区建设有助于加快教育强国落地,社区中在线学习者的各种协作互动行为,促进了学习者关系网络的生成.对该网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社区学习的本质特征.该研究提出从社区发现角度对学习者关系网络进行分析,首先设计基于图卷积网络和非负矩阵分解,并集成学习者关系网络信息和文本内容信息的新型学习型社区发现方法,提出四个社区特征度量指标,在真实的学习者关系网络中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挖掘学习者关系网络存在的学习兴趣主题社区,还可以对社区整体和社区成员个体进行特征分析,并且分析结果可为引导学习者的在线交互协作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最后,形成"构建可视化学习型社区—开展社区之间知识分享—促进各社区的互动合作—指标反馈下的反思迭代"的学习型社区赋能策略.通过策略赋能学习型社区高质量发展,以社区新质生产力组合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学习者关系网络网络分析学习型社区社区发现教育强国

    智慧教育平台的适应性服务框架和实施路径探析

    罗江华冯瑞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应性服务是智慧教育平台生态建设和运维机制创新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理念是基于"效率"和"反馈"来推进资源服务.典型平台的调研发现,平台服务呈现从帕累托效率转向适应性效率,以及从评价式反馈转向适应性反馈的趋势.适应性效率特征、反馈特征是构建适应性服务框架的基础性要素;应当结合高响应率、服务结果高适配率以及资源建设低成本策略等指标,进而构建服务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全链路反馈,目标是实现资源服务的个性化适配.在实践环节推进智慧教育平台的适应性服务工作,一是需建立数据收集、用户状态智能感知的机制;二是可依托知识图谱、推荐算法和引入预训练大模型,推进教学资源动态适配;三是应当将知识、资源和用户认知特征有机联系,助力资源重组和复用.

    智慧教育平台适应性服务适应性效率适应性反馈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框架建构与实施进路

    黄诚胤李沁遥周刘波
    54-6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发展受到政策支持、技术与需求驱动而具备实施价值,同时探讨了数字化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应用框架.一是目标指向:从经验到循证的实证取向;二是内容体系:以育人为导向的知识构建;三是教研方法: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四是成效评估:精准测评的实施与应用.循此,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实施进路:教研理念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教研路径优化;教研机制建设,为区域教研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发展通路.

    区域教研数字化发展框架建构实施进路

    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阻力与实践路向——基于"AGIL"模型视角的分析

    方红张天雅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全新内涵和有利契机,同时对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出更迫切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效果,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体系实现高效和标准化发展,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解析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阻力,发现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数字行动进展迟缓;研修培训存在偏差,教师角色难以转变;共建主体参与有限,支持体系保障乏力;数字价值认同缺失,数字责任有待强化等困境.基于AGIL模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向包括激活专业发展自觉,确保数字行动落地;创新教师培育方式,明确数字行动策略;释放主体支持活力,畅通资源支持体系;形塑数字价值认同,践行数字社会责任.

    数字化转型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AGIL"模型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研修中教师深度学习测评模型构建及支持对策研究

    李宝敏张杨紫棋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研修是"互联网+"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服务的增强,在线研修的教师人数逐年增长,如何评价在线研修中教师深度学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比格斯的学习一般过程模型与布鲁姆认知目标、辛普森动作技能目标和克拉斯沃尔情感目标分类体系构建了教师深度学习评价模型,并从中提取了价值认同、理解迁移、系统建构、反思批判与问题解决五个评价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基于评价模型编制了"教师深度学习评价量表",从教师先验知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对917位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发现:(1)参与在线研修的教师深度学习比例较低;(2)不同教龄、先验知识的教师在深度学习时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3)成就动机与元认知策略是影响教师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4)教师深度学习的五大核心能力发展尚不均衡,教师联系型及创新型问题解决能力有待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改善,教师对在线研修价值认同感不足,研修内容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鉴于此,提出了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策略与建议.

    在线研修教师学习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评价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