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途径与感染剂量研究现状

    戈胜强于家荣初薛霏韩秀琚...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中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口腔感染、鼻腔感染、口鼻同时感染、模拟同居感染、肌肉注射感染,其中口鼻接种是研究常用的感染途径.但由于口鼻接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目前大部分研究特别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以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其只需极少剂量就可以发生感染.在ASFV感染研究中,研究者设置了不同的攻毒剂量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选择出合适剂量更好地模拟临床感染,从而获得真实、合理的试验数据,得出可靠的试验结论.

    非洲猪瘟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任炜杰邹艳丽刘春菊刘珊...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血清学检测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流行现状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张思宇赵格刘俊辉宋时萍...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最高达 100%;不同区域和环节的沙门菌流行率、耐药性及耐药谱有差异;鸡源沙门菌的流行风险主要与初始污染水平和交叉污染有关,屠宰过程中杀菌方法、厨房烹饪过程中的温度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针对国内肉鸡源沙门菌耐药性相关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要加大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鸡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基于"同一健康"理念加强对鸡源沙门菌流行及耐药风险干预措施的评估研究.

    鸡源沙门菌耐药性流行状况风险评估

    禽源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研究进展

    郭皖露宋时萍高玉斌韩先杰...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家禽养殖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禽养殖业中的广泛过度使用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出现,且该细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愈发严重,耐药谱不断扩大;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主要通过染色体介导、外排系统介导、膜通透性降低和质粒介导 4 种作用机制;耐药检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已有药物敏感试验以及基因芯片、PCR、荧光原位杂交、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检测方法.针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需要大力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开发中药、喹诺酮类杂化物等新型药物;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合理用药;采取"减抗替抗"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本文以 4 种常见的氟喹诺酮类代表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萘啶酸为例,综述了该类药物在禽源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进展状况,及其耐药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保障食品动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依据.

    氟喹诺酮大肠埃希菌细菌耐药性

    美国西尼罗病毒的风险监测及管理

    耿庆华裴程程林森王永刚...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是重要的虫媒病毒之一.美国自1999年首次在纽约市发现WNV以来,在WNV感染风险监测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建立的以蚊子、鸟类为基础的环境监测系统,不仅起到了对WNV感染早期预警的关键作用,同时还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采取的虫媒综合管理和分阶段风险响应管理等措施,成功控制了WNV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减轻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美国WNV流行情况、风险监测方法及风险管理措施,以期对我国WNV感染等虫媒传播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早期预警、口岸风险分析以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西尼罗病毒风险监测风险管理美国

    布鲁氏菌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杨若松马增彬龚雅云蔡云虹...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量子点荧光微球为标记物,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牛血清布鲁氏菌抗体.采用布鲁氏菌脂多糖(LPS)和兔抗重组链球菌蛋白G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喷涂硝酸纤维素膜,以荧光微球标记的重组链球菌蛋白G喷涂玻璃纤维素膜作为量子点结合垫,经组装、切割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使用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国家标准品测定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使用牛鼻气管炎阳性血清等常见牛病血清及牛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国家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使用建立的方法与间接ELISA(iELISA)同步检测 100 份临床血清样品,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显示: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最低检出限为 0.3 IU/mL,常温保存 18 个月其检测灵敏度不变;与牛鼻气管炎、牛流行性腹泻、牛结节性皮肤病等临床疫病的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与iELISA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 94.2%,阴性符合率为 100%,总符合率为 97.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布鲁氏菌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敏感、特异、稳定,操作时不需要借助仪器,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和初筛,可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布鲁氏菌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脂多糖

    基于不同抗原的犬布鲁氏菌病免疫层析胶体金抗体试纸条的制备和比较

    郭晓涵焉鑫邵卫星殷德辉...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针对犬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层析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从犬种布鲁氏菌菌株提纯的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原核表达纯化的外膜蛋白Omp31 和BP26 以及基于B细胞抗原肽的融合蛋白F14,分别制备了试纸条,然后采用犬布鲁氏菌病阳性和阴性血清,分别对上述试纸条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显示:Omp31 抗原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F14 和BP26,而全菌膜蛋白和全菌可溶性蛋白的敏感性较差;特异性上,使用由5种抗原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 30份犬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5种试纸条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大肠杆菌(H7)、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军团菌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另外,由F14 和BP26 制备的试纸条可识别羊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而由Omp31、全菌膜蛋白和全菌可溶性蛋白制备的试纸条均不能识别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综上所述,Omp31、F14和BP26可作为制备犬布鲁氏菌病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卡的备选抗原.本研究为粗糙型布鲁氏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犬布鲁氏菌病犬种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卡

    羊种布鲁氏菌Tat系统底物蛋白ErfK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吴瑶焉鑫孙明军屈海龙...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Tat system)毒力相关底物蛋白L,D-转肽酶ErfK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首先对布鲁氏菌M28 毒株ErfK基因序列(WP_002963714.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表达载体pET-30a(+)-ErfK,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和镍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ErfK(rErfK)蛋白进行抗原性鉴定;将rErfK蛋白免疫小鼠,分别在免疫后 15、30 和 45 d收集血清和脾脏,检测蛋白免疫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ErfK蛋白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可获得 25 kDa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证明rErfK有良好的抗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rErfK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含量相比PBS组显著上升(P<0.05),且脾脏Th1 型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Th2 型细胞因子IL-4 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此外,rErfK免疫也能极显著诱导小鼠血清中总IgG和特异性IgG的产生(P<0.01).上述结果表明,经大肠杆菌表达的布鲁氏菌rErfK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基于ErfK蛋白的布鲁氏菌病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布鲁氏菌Tat系统底物蛋白L,D-转肽酶ErfK抗原性免疫原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毒株GX-C4CG6致病性探究

    王东东李春梅罗小飞叶敏慧...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毒株GX-C4CG6对小猪的致病性,选择PRRS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小猪进行攻毒试验,然后通过攻毒后猪只体温变化及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评分、血清抗体变化、攻毒后平均日增重、解剖后肺脏眼观及显微病理变化、血清/肺脏病毒拷贝数等指标,对该毒株致病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GX-C4CG6 毒株攻毒组有 4 头猪出现发烧,平均体温在攻毒后第 12、13 天大于 40℃,最高体温达40.4℃,未出现死亡;被攻毒猪仅表现轻微减料,未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障碍;攻毒后7 d,攻毒组猪只抗体开始转阳,至攻毒后 14 d,攻毒组猪只ELISA抗体S/P平均值达最高;攻毒组在攻毒后第1 周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至第 2 周差异显著(P<0.05),攻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被攻毒猪出现肺脏间质性肺炎,血清和肺脏病毒拷贝数浓度较高,分别达 9.2×105 和 1.6×107 copies/mL.结果表明,PRRSV GX-C4CG6 毒株对小猪表现温和致病性.本研究为PRRSV重组毒株流行的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毒株致病性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