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生就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

徐立

半月刊

1009-0576

wangdacheng@vip.sohu.net

010-82331236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38号柏彦大厦

中国大学生就业/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与对策思考

    解廷民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任务之一.高等学校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要发展阶段.目前仍存在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质量就业,需要以"全员化、专业化、精准化、高质量"为建设目标,加快构建"五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就业价值观对研究生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

    刘超游莅荟李夏缘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流向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给西部引才、留才带来了许多挑战.本研究以某"双一流"院校400名研究生毕业生为样本开展定量研究,探究就业观对学生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促进和家庭维护两种价值观以及学生生源地都会对学生赴西部就业产生影响.

    就业观西部就业研究生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国际经验

    崔盛张馨冉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速,确保大学生实现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议题.研究聚焦美国、日本及德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初期所面临的大学生就业挑战与困境,通过深入分析政府、高校及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就业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系统探讨了三国各具特色的就业服务模式.研究旨在挖掘并提炼这些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有效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就业国际比较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研究

    刘立军王开田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性就业矛盾已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毕业生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本质上是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错位,主要问题集中在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行业和新业态,创造新职业和新岗位,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形态.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产业、职业和就业的深刻影响,基于用人单位招聘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提出了优化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的对策和建议:树立就业优先理念、构建就业友好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畅通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相互赋能循环,面向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就业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供给的层次与类型、学科与专业及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毕业生供给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新质生产力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蓝荣聪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新要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应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多元协同发展,提高就业服务凝聚力,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新质生产力就业竞争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