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生就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

徐立

半月刊

1009-0576

wangdacheng@vip.sohu.net

010-82331236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38号柏彦大厦

中国大学生就业/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就业工作研究

    谢军董建锋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新定位、新使命,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战略框架下深入分析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通过对政策、社会环境、大众需求等维度的解读和分析,强调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内容要与社会发展需 求相契合,大学生培养要朝着素质化、职业化、专业化、全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归纳体育院校学生就业 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分享学校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强化顶层设计、发挥特色优势、提 升"双创"工作、服务国家需求和夯实专业基础等经验,提出高等体育院校办学要坚定不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 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 素质体育人才.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院校就业人才培养

    斜杠大学生调研报告:生存现状与职业探索

    关翩翩梁瑞冰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斜杠青年这一概念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几乎同一时期高校里开始涌现斜杠大学生.这群新生代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勇敢探索多元的社会角色,寻求更丰富的生活价值体验与谋求更多社会机遇.本文基于文献梳理斜杠大学生的概念内涵,并且通过514份网络问卷调查和30份个案访谈剖析斜杠大学生的能力特质、行为结果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最后依据研究发现,面向大学生群体、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四类主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斜杠大学生斜杠青年多重身份生存现状职业探索

    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与探析

    邵丽华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不少毕业生对就业认知不足,存在"本领恐慌"等现象,导致"慢就业"和"懒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聚焦这一时代课题,深入剖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痛点与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

    公共危机中高校就业应急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

    高丽萍赵钧涵马华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破坏性波动,公共危机造成的经济非常态波动会引起产业、行业格局重构,带来就业市场的波动,让大学生在面对众多就业机遇的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过往实践的全面反思,在历史、问题、原因的梳理、发现和探究中探寻建立公共危机中高校就业应急机制和发展就业促进策略的可为路径,为提高高校就业危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高校就业制度体系提供思考借鉴.

    公共危机大学生就业应急就业促进

    中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比较研究

    陈征微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中日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相关政策出台背景的比较入手,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的典型代表,选取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作为日本高校的典型代表,从课程设置、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个体咨询指导、重点领域引导和信息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对中日两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比较研究结果,从职业价值观树立、学生群体分类细化、求职全流程环节分解、校友资源挖掘与应用和就业指导"一站式"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出建议.

    中日高校比较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生涯教育

    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征及其经验启示

    吴维东刘永杰尹金荣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新加坡高校在政府"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沿革,并围绕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调研,总结凝练了三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特点:突出高度整合的教育组织体系、聚焦能力指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强调主体协作的教育生态体系.启示我国高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建设分类分层全面贯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和构建科学高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征经验启示

    本刊与"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说明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