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

    任庆新安娜黄建萍陈睿...
    868-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脊柱侧弯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在南通市崇川区和启东市抽取12所小学、中学的4 19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脊柱检查和脊柱侧弯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69%(155/4 196),胸段、腰胸段、腰段侧弯检出率分别为1。36%(57/4 196)、1。67%(70/4 196)和1。91%(80/4 196)。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与近视、学段、体育课频率、过去7d内达到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的天数、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室内静坐时间以及学生对坐姿、站姿的自我要求不同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OR=2。781,P=0。006)、高中(OR=2。819,P=0。009)阶段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危险因素;体育课频率≥每周4节/周(OR=0。432,P=0。003)、过去7d内达到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3d(OR=0。676,P=0。045)、每天睡眠7~<9h(OR=0。551,P=0。003)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保护因素。结论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不容忽视,学段、体育课频率、睡眠时间等是脊柱侧弯阳性的影响因素,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干预,以降低脊柱侧弯发生率。

    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小学生

    行为干预在儿童肥胖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瑜洁李晓南
    875-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在全球范闱内广泛流行,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行为是链接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生活作息等生活方式的中心枢纽,如何促进及维持行为改变已成为儿童肥胖管理的关键问题,近年来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行为改变技术广泛应用于肥胖儿童行为干预,旨在改变肥胖儿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认知水平、减少负性情绪等不良心理状况,促进肥胖管理效果。

    儿童肥胖行为改变技术身心健康

    儿童肥胖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刘璐洁徐东尹春燕肖延风...
    88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是以脂肪积累和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儿童肥胖发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体重和代谢改变背后的复杂机制尚未阐明。代谢组学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生物样本中小分子或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揭示疾病和代谢之间的联系,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线索。本文就近年来儿童肥胖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儿童肥胖代谢组学

    端粒在生命早期不良环境和代谢性疾病关系中的作用

    何雨桦熊菲
    886-890,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除了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外,生命早期不良因素暴露可能通过对胎儿端粒长度的影响,进而增加其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早期不良因素暴露使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端粒生物学信息探索可能为预测生命早期不良环境暴露及生后健康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端粒端粒酶宫内因素代谢性疾病

    儿童肌少症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邹亦飞杨一卓郭建军
    89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肌少症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近几年研究表明,肌少症在儿童期也会出现,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为病理因素,但在健康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活动不足、久坐也会导致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最终出现肌少症。目前为止儿童肌少症评估方法的研究尚不完善,其主要分为功能评估技术和体成分分析技术两种。肌少症主要是在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儿童肌少症的研究严重不足。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对儿童肌少症的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素质。

    肥胖儿童肌少症肌肉质量评估

    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鲁果果黄晓金李国华赵永利...
    897-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维生素D水平与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2013年1月—2022年12月有关青少年NAFLD与维生素D相关性的文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及改编后的NOS量变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l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包括922名青少年NAFLD患者。Meta分析显示,NAFLD青少年25(OH)D水平降低(SMD=-1。02,95%CI:-1。54~-0。49,I2=96。9%)。根据研究类型及国家发展程度进行亚组分析,未找到异质性来源,但在各个亚组中NAFLD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排除各项研究,结果未发生本质改变,提示结果稳定;发表偏倚评价显示未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青少年NAFLD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维生素D可能参与NAFLD的发展。

    青少年维生素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eta分析

    12月龄足月儿运动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秀锦蒋晓兰陈红夷吴明水...
    902-90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2月龄足月儿运动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简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保健随访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婴儿的性别、孕周以及出生体重。对家长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使用PDMS-2运动发育量表对其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共获得2 184例有效数据,婴儿运动发育偏离检出率为17。3%。非首次分娩(OR=0。690)、按要求服用叶酸(OR=0。564)、母乳喂养(OR=0。245)是运动发育偏离的保护因素(P<0。05);女童(OR=2。353)、母亲分娩年龄≥35岁(OR=1。582)、分娩医院等级三乙及以下(OR=1。452)、生活环境为乡村(OR=2。524)、养育人员为非父母(OR=2。696)、发育知识了解途径为网络自媒体(OR=1。494)、养育人员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下(OR=2。198)、养育人员年龄>35岁(OR=3。181)、家庭人均年收入≤10万元(OR=1。779)是运动发育偏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受生活环境、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和开展早期干预措施,降低婴儿出现运动发育偏离的概率。

    粗大运动精细运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足月儿

    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罗光月陆韦徐德勇邱政飞...
    908-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肠道微生态治疗CMPA患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CMPA患儿(24例)和健康婴儿(26例)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对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并在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细菌学分类,从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分析、物种差异分析4个方面,分析不同喂养方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差异。结果 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P<0。05),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与混合喂养的健康婴儿、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与人工喂养的健康婴儿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差异菌为: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显著富集,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链球菌属、罗氏菌属显著富集,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未分类的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显著富集。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CMPA婴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该结果可能为不同喂养方式CMPA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微生态干预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牛奶蛋白过敏肠道菌群喂养方式高通量测序婴儿

    不同类型膳食纤维与6岁以上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汪沙沙郑双双许鑫吕丽娜...
    914-917,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膳食纤维来源与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3年因营养失衡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营养门诊进行营养咨询的372名6~18岁儿童根据以往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数值计算儿童的体质量指数(BMI),得到BMI的Z值,并将其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三组。再根据以往3天饮食日记获取膳食摄入量,并使用膳食软件自动来确定摄入的膳食纤维类型。对三组儿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低体重组中,总膳食纤维、谷物纤维、大豆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10。67、3。53、6。68,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组儿童的总膳食纤维、谷物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的摄入量较多(P<0。05),低体重组儿童的各膳食纤维摄入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谷物纤维(OR=2。04)和其他类型纤维(OR=1。96)摄入较多的儿童超重可能性更大(P<0。05),豆类纤维摄入较多的儿童超重的可能性更小(OR=0。25,P<0。05)。结论 不同种类的纤维对儿童营养状况有不同的影响。建议超重儿童减少谷物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豆类纤维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控制超重的发生。

    膳食纤维豆类纤维谷类纤维体质量指数儿童

    喂养行为在母亲喂养焦虑情绪与婴儿生长发育间的中介效应

    王雪李智慧孔燕于桂玲...
    918-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婴儿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喂养行为以及婴儿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改善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和喂养行为的有效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抽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331名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亲喂养焦虑评价量表、家长喂养行为量表为评估工具,并对婴儿体格指标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插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喂养焦虑得分为(39。592±8。173)分,喂养行为中的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情绪性及工具性喂养、家长主导进食与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591、0。650、0。398、0。317,P<0。01),与婴儿WLZ亦呈正相关(r=0。512、0。428、0。218、0。258,P<0。01);母亲喂养焦虑情绪与婴儿WLZ呈正相关(r=0。442,P<0。01)。喂养行为中的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家长主导进食在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和婴儿WLZ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72、0。191、0。050(占总效应的50。8%、35。7%和9。3%)。结论 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可直接影响婴儿WLZ,也可通过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和家长主导进食间接影响婴儿WLZ。若要改善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应从提高母亲的喂养行为入手,医护人员应结合母亲的喂养焦虑水平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婴儿长期健康发展。

    母亲喂养焦虑喂养行为婴儿生长发育身长别体重Z评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