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张君良

月刊

2096-8132

3799092@fjdx.gov.cn

0591-83799092;22853069

350001

福建省福州柳河路61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FuJ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理论学习月刊)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78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本刊于1992、1996、2000、2004、2005年连续五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统计,本刊2002年全文转载量在全国政治类1470种报刊中名列第26名,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期刊排名中名列第5位;2004年本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稳中有升,全年总计达32篇;2005年人大资料中心转载率政治类1380种刊物中排名第7位。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发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我国学术界的赞誉和关注。本刊力争以多维的视角、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开设的重点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与公共行政、经济与社会、当代世界、执政党建设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意义、重点方向与推进路径

    黄茂兴薛见寒
    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规则来主导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竞争有序、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及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制度建设、贸易投资体制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区域开放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制度型开放贸易投资体制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自由贸易区网络

    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宝贵经验

    唐皇凤姬海龙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纪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性工程,充分展现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战略定力.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灵活开展纪律教育的初步探索,全面执政条件下以加强纪律教育预防腐败变质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纪律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恢复发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纪律教育提质增效的全面发展阶段,有力维护了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政治纪律教育为首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教育和经常性纪律教育相结合,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充分发挥违纪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既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教育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持续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遵循.

    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历史进程集中教育警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党建公共空间

    徐进功黄雅彬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在组织空间、下沉空间、参与空间、整合空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党建公共空间作为协调各种空间矛盾的枢纽空间应运而生.通过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3个层次对福建省厦门市6个党群服务中心展开案例分析,得出组织引领贯穿空间生产、均等服务保障空间分配、多元协商助力空间行动、系统谋划规范空间布局的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生产正义、分配正义、交往正义、规划正义的理论建构.

    城市党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案例研究

    基层治理平台化:规范意蕴、时代价值与实践指向

    熊阿俊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广泛而深入的运用正在深刻地塑造着基层治理形态,基层治理平台实践模式层出不穷,基层治理平台化趋势方兴未艾,并已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积极倡导.基层治理平台化的基本经验总结和基础理论建构需要理论界更多着力,为此,可尝试从规范性角度界定基层治理平台内涵、特质及功能,从时代性角度阐释基层治理平台化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践性角度探讨推进基层治理平台化的基本路径,为解析基层治理平台化现象提供基础解释框架.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平台平台化

    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的制度检视和法治路径

    陈思宇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呈现出扩大趋势.从改革试点到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面临合法性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可能损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平衡环境保护目标和行政审批效率之要求.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协同推进,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改革于法有据;执法部门应不断优化环境监管手段和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司法审查规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风险预防利害关系人

    双轨驱动:环保督察有效整改的实践机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刘晓珍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督察反馈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整改关系到环保督察的制度成效.地方督察整改为何呈现为差异性执行,即有的督察反馈问题得到了解决,而有的却"适得其反"?影响环保督察有效整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既有研究多采取个案分析或传统的计量方法进行因果推断.通过构建"目标议题-组织条件-外部环境"的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环保督察有效整改的实践机制,发现有效督察整改呈现为自下而上的"公众回应型"和自上而下的"监管驱动型"两种路径,即"双轨驱动".建议优化环保绩效考核,切实促进公众环境参与,建立新型常态化的环境治理机制.

    督察整改实践机制定性比较分析双轨驱动

    "漏斗"分析框架下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以S省D县J乡农村厕所革命为例

    李利宏王欢子曹静静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因果漏斗模型,构建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漏斗"分析框架.以S省D县J乡农村厕所革命政策执行为例,运用此框架分析其直接执行主体——乡党委、乡政府以及村干部在政策执行时出现的模糊执行、僵化执行和敷衍执行的"漏斗"效应,直接目标群体——农民的主体性缺失,揭示了"漏斗"分析框架下农村厕所革命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发现乡党委引领能力不足、压力型体制下乡政府工作被动应付、村干部代理人和当家人双重角色的失衡以及农民主体性缺失等多主体"失灵"现象导致政策执行悬浮于乡村场域,政策目标未能正常实现.这一发现为研究政策执行的偏差现象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纵横联动、协同共治"的应对机制.

    "漏斗"分析框架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纵横联动厕所革命

    国家认同对城镇居民国货消费倾向的影响及群体差异——基于CSS2021的实证分析

    韩丹宋启龙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消费与认同的理论视角,使用CSS2021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家认同感对国货消费倾向的影响,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家认同感越强,越倾向于购买国货.这一作用机制存在代际差异和阶层差异,具体而言:国家认同对国货消费倾向的影响在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Y世代、Z世代城镇居民中更显著;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镇居民中,国家认同对国货消费倾向的影响更显著;相较于没有政治身份的城镇居民,在有政治身份的城镇居民中国家认同对国货消费倾向的影响更显著;这一作用机制在高收入区间城镇居民中的影响更显著.因此,需要着眼于新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空间,注重差异化定位与市场细分,打造具有高知名度、认同度与影响力的国货产品.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审美进行融合创新,实现国货更深层次的消费认同与情感共鸣.

    国家认同感国货消费倾向异质性分析

    技术赋能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

    张江海周琪筝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快速推进的"数字乡村"战略与人口老龄化交织的现状,凸显了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助力农村老年人参与并享受数字化养老服务迫在眉睫.在技术赋能的视角下,以福建省大田县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案例为样本,阐述其在农村养老服务链条不同环节上的具体做法,并分析在供需匹配、信息交流、服务评价三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地方政府在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技术赋能力度,从精准识别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促进多元主体间信息交流、精确收集分析服务评价数据等方面,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

    技术赋能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数字乡村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涉农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吴博扬戴永务魏建
    10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的涉农上市企业为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涉农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对涉农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两个途径提升涉农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涉农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

    绿色金融涉农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融资约束环境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