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柯伟

双月刊

1005-4537

jcscp@imr.ac.cn

024-23971819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金属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材料学科、腐蚀与防护学科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被《EI》、《CA》、《MA》、《SA》等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性超疏水涂层在极地抗冰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姜伯晨类延华张玉良李晓峰...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结冰机理、超疏水表面浸润理论和界面的抗冰特性进行了综述,然后对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疏水涂层在抗冰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最后,针对超疏水涂层在除冰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有光热、电热等功能性超疏水涂层策略,并全面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

    抗冰涂层超疏水光热除冰电热除冰极地

    CCUS系统中CO2注入井管材腐蚀研究进展

    原玉向勇李晨赵雪会...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CCUS技术流程中提高CO2采收率及CO2封存等过程中易导致事故发生的CO2注入井金属管材腐蚀失效问题进行了概述,针对该环境下事故率较高的应力腐蚀开裂、缝隙腐蚀和微生物腐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概括,也对CO2注入井金属管材腐蚀失效主要的影响因素及防腐手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重点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CO2注入井CO2封存CO2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缝隙腐蚀

    煤气化水系统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

    刘静远臧庆安孙长军张翠清...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水系统腐蚀机制,其中包括冲刷磨损,气蚀,CO2、H2S、HCOOH等酸性介质引发的电化学腐蚀,Cl-引发的氯化物应力腐蚀以及NH4+、CN-等含氮离子引发的多重腐蚀作用,并介绍了水系统中的腐蚀易发部位.同时,从材质选择、装置/工艺设计和监测管理3方面结合煤气化装置实际调研情况,分析总结了应对腐蚀的防护措施,提出建立设备/管道腐蚀风险智能预测系统,以期为煤气化行业腐蚀现状的改进提供参考.

    煤气化水系统腐蚀防护

    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马士德陈新邰余任海滔...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亚试验站的海水实验池中污损生物群落呈现物种少、密度低、个体小的特点,这与三亚自然海域及其他热带海域的情况差异较大.通过调查试验站污损生物生态分布特点,并对试验站水池结构、水质及灾害性水文气象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试验水泥池结构改变了池内与池外自然海水的流动和交换状态,池内海水中叶绿素a及硝酸盐的浓度只有三亚湾的1/5~1/6;此外,风暴潮会在试验水池内产生高强度的冲刷,低潮位时曝晒对池壁产生较强的热效应,还存在持续5 h以上的强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的侵害,这些因素导致水池水泥壁潮差区形成的污损生物群落中物种很少,都以能耐受极端环境的咬齿牡蛎为优势种,在全浸五年以上的表面无毒试板表面,也仅有稀少的管栖多毛类和厦门牡蛎附着.另外,非钝性黑色金属腐蚀率远大于在三亚其他海域的腐蚀率.本研究揭示天然海域中的人为设施会明显改变其中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对材料防污性能及腐蚀过程的准确检测和评价结果.

    三亚站海水试验池污损生物群落生态

    微合金化对高锰奥氏体钢在酸性盐雾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影响研究

    常雪婷宋嘉琪王冰王东胜...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高锰钢耐蚀性能,研究了酸性盐雾环境下,Cr、N、Al等微合金化元素添加对全奥氏体高锰钢腐蚀过程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失重法、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白光干涉仪等手段研究了高锰钢腐蚀产物微观结构及演变规律,并通过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两种高锰钢电化学性能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延长,微合金化高锰钢锈层致密度更高,在长周期腐蚀中具有最好的耐蚀性.盐雾环境中点蚀逐渐发展为均匀腐蚀,微合金化处理后的高锰钢腐蚀动力学规律为ΔWWH=4.44202 × 10-4t0.9618,小于普通高锰钢的拟合结果ΔWPT=8.74985 × 10-4t0.67759.电化学结果表明,两种高锰钢腐蚀电流密度随着腐蚀时间增加均逐渐减小,且容抗弧逐渐增大.其中,微合金化高锰钢腐蚀240 h后的容抗弧远远大于未处理高锰钢,且腐蚀速率为1.925 × 10-3mm/a,小于未处理高锰钢.微合金化处理后的高锰钢耐蚀性能更优,主要原因为Cr、N、Al等元素的微合金化使高锰钢析出碳化物减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更牢固、致密,提高了高锰钢表面氧化膜的完整性,有效阻碍Cl-渗入,使腐蚀产物变得致密,进而降低钢的腐蚀速率.

    高锰奥氏体钢盐雾试验微合金化腐蚀速率电化学测试

    新型高效咪唑希夫碱缓蚀剂对Q235钢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王鹏杰宋昱灏樊林邓宽海...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酸、二乙烯三胺、碘代正丁烷和肉桂醛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酰胺化、脱水环化、季铵化等过程设计合成一种适用于酸洗工况的咪唑希夫碱(MIX)缓蚀剂,通过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理论模拟和表面分析等方法系统的探究了 MIX在1.00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及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0 mmol/L时,采用失重实验,电化学阻抗(EIS),动电位极化(Tafel)测得的缓蚀效率分别为98.64%,96.93%和99.15%,表明MIX在HCl环境中能够发挥优异的缓蚀性能.电化学实验和等温吸附模型表明,MIX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能够自发吸附在Q235钢表面,且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MIX能够在Q235钢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进一步阻碍了腐蚀体系内电荷转移速率.XPS,EDS和FT-IR分析证实了MIX分子能够吸附在Q235钢表面,密度泛函理论(DFT)说明MIX的活性位点为苯基,咪唑环上的N原子,分子动力学(MD)进一步证实了 MIX能够吸附在Q235钢表面.MIX在HCl环境中能够发挥优异的缓蚀性能,主要在于Q235钢表面形成了稳定的保护膜,降低了腐蚀体系内电荷转移速率.

    咪唑希夫碱电化学失重实验缓蚀性能理论计算

    TP2紫铜在工业环境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何逸郑传波戚浩宇刘珍光...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结合表征测试、腐蚀失重测试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并模拟TP2紫铜在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以分析材料在工业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乙酸气氛相比,TP2铜在含有甲酸的腐蚀性气氛的作用下表现出更严重的腐蚀倾向,并且有机酸浓度的增加使材料的腐蚀更加严重.此外,有机酸大气和SO2污染物的结合对TP2紫铜表面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SO2污染物含量的增加也使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与乙酸气氛和SO2污染物的组合相比,甲酸气氛和SO2污染物的组合对TP2紫铜表面表现出严重而复杂的腐蚀行为.

    TP2紫铜有机酸SO2污染物电化学行为

    三氯乙酸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及缓蚀作用

    周达李向红雷然邓书端...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失重法、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冷轧钢在0.10mol/L三氯乙酸(Cl3COOH)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1227对冷轧钢在0.10 mol/L Cl3COOH溶液中的腐蚀有良好的缓蚀抑制效果,20℃时40 mg/L 1227的缓蚀率高达97.4%.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227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作用类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相结合的混合吸附.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添加1227后同时抑制阴、阳极反应,说明1227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Nyquist图中,随着1227浓度增加,容抗弧增大,电荷转移电阻增大,缓蚀作用增强.SEM和AFM分析说明1227能有效抑制碳钢在Cl3CCOOH溶液中的腐蚀.接触角结果表明,添加1227后冷轧钢表面疏水性增强.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缓蚀三氯乙酸吸附

    极地低温海洋大气环境下Ni-Cr-Mo-V钢腐蚀行为与室内外相关性研究

    冷文俊石西召辛永磊杨延格...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腐蚀失重、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对Ni-Cr-Mo-V钢在室内加速试验和中山站户外暴露试验后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Ni-Cr-Mo-V低合金高强钢在极地低温大气环境下腐蚀速率为11.3 μm/a,腐蚀产物由Fe3O4、γ-FeOOH、a-FeOOH和β-FeOOH组成,腐蚀产物中大量的β-FeOOH表明低温环境下生成的锈层保护性较差.低温大气腐蚀以均匀腐蚀为主,冻融循环引起试样表面的电解质浓度变化,导致了锈层下点蚀的形成.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锈层中水分由于固液相变引起的应力变化以及锈层与金属基体热胀系数的不同导致了锈层开裂.

    极地环境加速腐蚀腐蚀产物冻融循环

    Si含量对四元Fe-20Ni-20Cr-ySi合金在900 ℃下氧化行为的影响

    冯抗抗任延杰吕云蕾周梦妮...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Fe-20Ni-20Cr-γSi(y=0,1,3,5,质量分数,%)合金在纯氧中900℃下的氧化行为.三元Fe-20Ni-20Cr合金在氧化后表面生成了复杂的氧化膜,氧化膜对合金保护作用较差.Si含量从1%增加至3%,发生了Si从内氧化到外氧化的转变,添加Si显著提高了 Fe-20Ni-20Cr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其中,Fe-20Ni-20Cr-3Si和Fe-20Ni-20Cr-5Si均在Cr2O3层/合金界面形成了连续的非晶态SiO2层,阻止了 Fe、Ni和Cr的向外和氧的向内扩散的作用.4种合金中,Fe-20Ni-20Cr-3Si具有最优的抗氧化性能.

    Fe-Ni-Cr-Si合金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