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善元

双月刊

1671-0444

xuebao@dhu.edu.cn

021-62373611

200051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纺织、合成纤维材料、服装等学科为特色,兼顾纺织相关的理工、管理、艺术类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即体现特色、兼顾相关学科的学术刊物,主要刊载本校师生员工的科技论文,同时也刊载校外、海外的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位芳纶的结构与缺陷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路慧颖唐凯雒瑞银张建红...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以及阻燃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民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新型战略性材料.对4种不同规格的对位芳纶的力学性能、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以及纤维表面及内部缺陷进行研究,建立纤维结构、缺陷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具有相同化学分子结构的前提下,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纤维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增加.对位芳纶的拉伸强度主要与其结晶度、取向度、表面缺陷以及内部微孔缺陷有关,其中结晶度和微孔缺陷最为重要.纤维的模量主要与纤维的取向度有关,结晶度及纤维内外部缺陷对纤维模量的影响较小.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缺陷力学性能

    针刺碳/碳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梅颖猷孙志军刘永兵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针刺碳/碳(C/C)编织复合材料的编织结构和针刺密度对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针刺C/C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组成成分的体积参数和编织角度,提出带有针刺区域和编织结构的平行四边形单胞模型.建立针刺C/C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模型,研究编织角度和针刺密度对整体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区域与纤维区域的接触处存在应力集中,纤维周围的基体也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编织角对针刺C/C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采用GB/T 33501-2017标准进行复合材料轴向拉伸试验,发现模型预测的弹性模量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预测结果的误差为2.27%.研究针刺C/C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可为后续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的设计和力学性能的探讨提供依据.

    复合材料编织角针刺密度弹性性能单胞模型应力分析

    新型生物基亚胺固化剂及其固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

    盛国梁宁娜周刚于亮亮...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汽车制造中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不溶不熔,回收再利用问题严峻,使用生物基香兰素和4,4-二氨基苯砜合成一种含有动态亚胺键的固化剂,将其用于固化环氧树脂,制备可重复成型可回收的新型固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670 MPa和29 GPa,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752 MPa和27 GPa,短梁剪切强度为55 MPa;与复合材料BAC 449相比,不仅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由于该固塑性复合材料中含有动态亚胺键,树脂可以被降解,进而实现回收利用,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塑性复合材料生物基可回收动态亚胺固化剂环氧树脂

    聚苯胺与氧化钨二水合物双波段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制备及性能

    谢鸿杰范苏娜张耀鹏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苯胺(PANI)是一种导电性能优越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致变色或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在可见光波段(400~780 nm),它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变色效果,但对于近红外波段(波长大于780 nm)的调控能力有限,控温能力仍有待提高.为提升PANI在近红外波段的调控能力,将氧化钨二水合物(WO3·2H2O)阴极变色材料与PANI复合.采用旋涂法制备WO3·2H2O@PANI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表面形貌分析与电致变色研究.结果表明WO3·2H2O@PANI复合薄膜在近红外波段的电致变色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与ITO玻璃表面结合力更佳.因此,该复合薄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

    双波段电致变色聚苯胺氧化钨二水合物电化学稳定性

    磷脂改性镓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崔康乐余诺陈志钢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细菌进化并产生超级耐药菌,因此急需开发新型高效的非抗生素基抗菌剂.以氯化镓(GaCl3)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kis(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原料,通过自组装法制备了具有镓离子和光动力双重抗菌活性的Ga-TCPP框架(Frameworks)材料(GaTF).利用卵磷脂(Phosphatidyl cholines,PC)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良好生物相容性的GaTF@PC.GaTF@PC在655 nm光源照射下可有效产生单线态氧,并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逐渐解离,从而释放出Ga34.以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实验菌种研究了材料浓度、光照强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抗菌实验结果显示,GaTF@PC的抗菌效果与材料浓度和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当材料浓度为30 μg·mL-1时,经光强为100 mW·cm-2的655 nm光源照射10 min后,对E.coli和S.aureus的抗菌率均达99%以上,具有良好抗菌效果.

    金属有机框架抗菌自组装纳米颗粒

    化学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氧化石墨烯/聚丙烯相变材料

    赵唯栋谢明包建坤姚锋华...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中引入具有三嗪环结构的2-氨基-4,6-二氯-1,3,5-三嗪(ADCT),将 MPEG的-OH接枝在 ADCT的三嗪环4、6位制备具有三嗪环结构的 MPEG(ADMT),然后负载于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GO)得到定形相变材料(FSPCM),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FSPCM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FSPCM质量比为5%、10%、15%的PP/FSPCM共混材料,并采用1 H NMR、FT-IR、DSC、热台测试等试验手段对ADMT、FSPCM、PP/FSPCM 共混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SPCM结晶焓值为96.1 J·g-1,在250 ℃下仍保留较好的定形效果.10%质量比的PP/FSPCM相变焓值为9.10 J·g-1,焓值效率为60.7%.

    复合材料定形相变材料化学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

    碱溶性聚酯/碳酸钙/聚酯(COPET/CaCO3/PET)多孔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赵艳娇刘蕴莹宋若晨潘茹男...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制的碱溶性聚酯/碳酸钙(COPET/CaCO3)母粒与聚酯(PET)母粒,经熔融纺丝实现对传统PET纤维的改性,结合单因子控制变量法优选碱酸处理制备COPET/CaCO3/PET多孔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纤维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NaOH质量分数为4%、HCL质量分数为3%时,纤维具有较好的表观形态和孔隙结构.在最优处理条件下,纤维内部含有较多分布均匀的孔隙,孔径主要集中分布在15~54 nm.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线密度、比表面积和熔融温度分别为 1.29 cN/dtex、4.84 dtex、5.527 3 m2/g 和 253.85 ℃.

    碱溶性聚酯/碳酸钙(COPET/CaCO3)母粒聚酯(PET)母粒碱溶性聚酯/碳酸钙/聚酯(COPET/CaCO3/PET)多孔纤维熔融纺丝碱酸处理

    新型甲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陈田郑琦王连军江莞...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的结晶度,从而提高其在气体吸附领域的应用,使用2,5-二甲基对苯二甲酰肼(Th-(Me)2)与2,4,6-三(4-醛基苯基)-1,3,5-三嗪(TFPT)作为构筑单元,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新型甲基功能化COF材料(COF-Th-Me).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碳谱、氮气吸附-脱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结合理论模拟对COF-Th-Me结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甲基功能化COF(COF-Th)相比,COF-Th-Me 的结晶度明显提高,结构表现为AA堆积结构(加权图形方差因子Rwp=2.00%,图形方差因子Rp=1.53%),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COF-Th-Me在273 K和0.1 MPa条件下,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量达到了 27.6 cm3/g,由此可知其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共价有机框架结构模拟溶剂热法二氧化碳吸附

    静电植绒促凝血织物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秦思瑜陈诗萍毛吉富王璐...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改性,显著提高传统医用纤维的导电性,结合静电植绒技术构建PET@PDA植绒织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绒工艺参数,建立了植绒工艺参数和植绒密度、植绒比表面积的回归模型;系统评价PET@PDA植绒织物的表观形貌、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ET@PDA10-2植绒织物的植绒垂直取向度高、孔隙率大、压缩回复性能优异,在50%应变下的压缩回复率98.10%;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优异的促凝血能力.因此,所制备的PET@PDA静电植绒织物在止凝血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静电植绒促凝多巴胺聚合响应面法

    超声协同SDS-Na2CO3提取丝素蛋白及高强韧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细胞相容性研究

    牛佳杰寿万刘雍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提取过程中丝素蛋白极易受损的问题,提出以Na2CO3和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复合体系为脱胶剂,再结合超声处理的一体化天然蚕丝脱胶方案.采用该方案所得丝素蛋白纤维表面更加光洁平整,纤维损伤显著减少;相比传统的100 ℃碱液脱胶(30 min完全脱胶),该方案在75 ℃下仅用10 min即完成脱胶.以该方案所得脱胶纤维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所得纤维膜经乙醇处理后,β折叠链片晶含量增至49.58%,展现出高达5.27 MPa的断裂应力和123.49%的断裂应变.在5 d的细胞培养试验中,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支持细胞的黏附、铺展和增殖,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制备高性能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提供解决方案,并有望推动丝素蛋白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丝素蛋白脱胶静电纺丝细胞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