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专利质量国际对比分析研究

    王钦丽王月琴郑翼李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是高校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形式,专利质量是决定成果转化效果的源头性因素.近年来,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提升,但却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比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四国知名高校群体专利文本指标,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质量与其他三国的差距,并结合调研情况,对如何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建议和策略.

    专利质量专利文本专利生命周期国际对比高校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分析

    崔霖刘巍张海鹏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高等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直在探索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发展路径和措施.当下,我国大多数乡村的产业基础依旧薄弱,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仍然偏弱,因此,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并将这些优势有效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文章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嵌入模型,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符合乡村构建内生发展动力的核心需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这一模型阐述了乡村产业发展在国内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再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两个模型及数据分析,针对乡村产业现实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高校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在原有产业结构中创造更多附加值,并加快乡村产业集聚,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更多增值收益留在乡村.

    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国内价值链嵌入Malmquist指数模型

    新《促转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分析

    王宏武杨少晨沈映春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促转法》极大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权益、政策等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文章以2015-2021年中国知网的CSSCI论文为数据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等工具,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法,分析了新《促转法》以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演变,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自2015年新《促转法》颁布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主要围绕"高校主体""科技成果"等主题,研究前沿从"专利分析""影响因素"向"内部机理""协同创新"等演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转法》CiteSpace知识图谱

    上海高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孙凤王虹燕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推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其着力点之一.文章基于上海高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提出当前服务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不足、校外资源协同不足、机构效能有待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欠缺等问题.同时,选取2008-2021年上海高校的科技活动相关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上海高校技术转移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最后结合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实际,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切入口,从突出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撑、突出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和专利质量的管控、突出校内转化制度的保障、突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四个维度给出优化路径.

    上海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服务优化路径

    高校技术知识累积、研发模式、专利特征对其专利转化的影响路径分析

    刘岩高艳慧李丹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高校绝大多数专利处于"沉睡"状态,如何更好地提高专利成功转化效率对高校自身以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知识理论,从高校研发模式、知识累积、专利特性的相互影响出发,以陕西省98所高校发明专利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高校发明专利转化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高校发明转化专利主要以独立研发成果为主、合作研发成果为辅,高校平均转化率低于5%,主要转化对象为企业,本地转化率远低于外省转化率.(2)研发模式、专利特征以及高校知识累积都不能单独作为高校发明专利转化的必要条件,高校发明专利转化提升路径可分为2条:一是基于高价值专利特征的独立研发主导驱动模式;二是基于高价值专利特征的合作研发主导模式,这一模式下具体存在3条路径,以专利保护水平、创新水平和专利寿命中至少两项为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核心条件.(3)对于非"双一流"高校而言,存在6条路径,可分为独立研发主导模式、高质量专利特征或高技术知识累积规模的独立研发主导模式,以及高知识累积合作研发模式和高专利价值中三项指标中至少两项作为核心条件的合作研发模式.(4)对于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存在5种路径:一是高同族专利和专利被引交互的独立研发主导模式;二是高技术知识累积、专利权力要求宽度与专利寿命交互的合作研发主导模式;三是高技术知识累积、同族数和专利被引交互的合作研发主导驱动模式;四是高技术知识累积、同族数、专利被引和专利寿命交互的合作研发主导模式;五是同族数、专利被引和专利寿命交互的合作研发主导驱动模式.

    发明专利转化研发模式专利特征高校技术知识累积

    高校专有技术管理与转化机制研究

    顾志恒刘群彦庞晨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专有技术内涵释义、区别特征与保护利弊的分析,阐述了当前高校专有技术的产出需求、管理方式和转化模式,研究总结出高校专有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检索查新、计量评估、保密措施、技转人才、成果登记等五大难点,提出高校应当建立"黑箱"认定机制、完善保密措施、强化人才建设、创新资产管理、健全登记制度等建议.

    高等学校专有技术科研管理成果转化

    "科技悬赏"的政策组合与实施路径选择——以深圳市的实践为例

    庞弘燊徐筱淇钟秀梅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国内关于科技悬赏政策组合与实施路径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的现状,梳理国外科技悬赏成功案例主要做法,围绕科研体制与政府财政经费拨付的改革方式、项目征集方式与项目资助领域遴选方式、专家评审机制、资助对象范围、管理委员会的设立等关键问题,结合深圳市科技悬赏的实施背景和政策储备展开探讨.随着深圳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科技悬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深圳市科技悬赏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对此,通过分析深圳市实施科技悬赏的可用政策储备库,结合国内外在科技悬赏方面已采取的政策措施组合及其效果影响,提出适合深圳市的政策组合,并提出深圳市科技悬赏实施路径,为深圳市科技悬赏实施体系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科技悬赏实施策略深圳市

    "双一流"高校劳务派遣制科研助理用工管理及风险防范

    汪琦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聘用劳务派遣制科研助理既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也给高校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高校劳务派遣制科研助理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以某"双一流"高校劳务派遣制科研助理用工管理的实践经验作为典型案例,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为高校提升劳务派遣制科研助理用工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完善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双一流"高校劳务派遣科研助理用工管理风险防范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发展与走向——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朱永东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二维分析架构,对不同发展阶段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13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重点政策的政府主导特征鲜明,但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政策工具对政策主题的支撑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创新发展应保持政策的整体稳定,强化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提高政策工具对政策主题的支撑能力.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政策工具政策主题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的激励要素、演变特征与优化路径

    龚玉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激励要素-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运用Nvivo 12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76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政策文本呈现出如下演变特征:政策目标从效率优先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从命令规制逐步转向多元协同,制度环境从政治逻辑逐步转向多重逻辑并重.针对政策内容蕴含的内在激励要素不足、传统政策工具的行政化倾向严重以及"学术锦标赛"制度导致创新抑制风险凸显等问题,研究从强化政策服务功能、发挥前瞻引领作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建议.

    科技创新激励要素政策工具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