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定化菌剂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能及途径

    陆雯逸王泽铭左翔之刘奕翔...
    1584-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Es的效能,采用吸附法对Glutamicibacter sp。A4、Bacillus sp。W34和Rhodococcus sp。2G 3株具有PAEs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菌剂降解PAEs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复合菌群7d内对总浓度为120mg/L的6种PAEs降解率为80。04%;固定化菌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温度30℃、固定化时间2d、菌料比1:30(V/M),制备出的固定化菌剂对总PAEs的降解率可达96。60%,比游离菌提高了16。56%;复合菌群降解 DBP 和 BBP 过程中产生了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等多种中间产物,推测出酯的水解作用为复合菌群降解PAEs的一个主要途径。

    复合菌群固定化菌剂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降解途径

    碳量子点的制备、环境应用和生物毒性

    盛优莹王贺飞苏燕沈可...
    1592-1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碳量子点(CQDs)的制备方法、环境应用及风险展开综述,结果显示,CQDs可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它在 200~400nm的紫外光区有一个或多个吸收峰,在可见光谱中的蓝色和绿色光域有荧光效应。基于此,CQDs可用于检测Hg2+、Cr3+、Mn2+等 10 余种(重)金属离子,芳香类、四环素等有机污染物及亚硝酸盐等盐类,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QDs对苯酚、亚甲基蓝等有机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CQDs的毒性比多数金属基量子点更低,其诱导生物体内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是主要的致毒机制。相关研究为正确认识和评估CQDs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为制定合理的CQDs制备和回收策略提供建议。

    碳量子点制备方法环境应用生物毒性

    畜禽粪便中雌激素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王俊跃桑煜龙王贺飞凌婉婷...
    1602-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报道过的畜禽粪便中常见雌激素的结构与性质、种类与含量、迁移特点和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对比不同种类、生长阶段畜禽粪便中雌激素的含量,发现动物类型、粪便特性、生理状态等因素导致雌激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不同雌激素的污染特征进行针对性治理。大量文献报道畜禽养殖场周围环境中检测出不同种类的雌激素,表明雌激素存在环境迁移风险,亟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畜禽粪便中雌激素的控制技术有好氧堆肥、高级氧化和微生物降解,大量雌激素降解菌株已从不同环境中被分离并应用,而雌激素降解功能菌群和固定化菌剂在应对不同的环境压力、抵御污染物胁迫方面更具备应用潜力,菌群间的互作机制和雌激素的降解机制未来仍需深入探索和研究。

    畜禽粪便雌激素污染特征控制技术雌激素降解功能菌

    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的消减规律

    周贤王建韩进徐鹏程...
    1613-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牛粪、鸡粪、猪粪为对象,采用开放式堆肥方式,通过API 5000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最低检出限为 0。5~1。0µg/L),考察了初始含水率及堆肥翻堆频率对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粪便中均存在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其中,这 3类抗生素残留含量分别为 1。37~72。43,26。26~37。1 和 24。48~34。81µg/kg。随着堆肥时间延长,粪便中抗生素残留量均呈下降趋势。经过 32d 堆肥处理,在一定初始含水率(55。87%~68。11%)和翻堆频率(不翻堆和 2 次/d)下,鸡粪、猪粪、牛粪的总抗生素去除率为 78。09%~92。01%。改变堆肥初始含水率和翻堆频率可显著影响畜禽粪便中抗生素的消减速率。当堆肥初始含水率为68。11%,采用1次/2d的翻堆频率时,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去除率高达100%。因此,可通过合理设计堆肥处理条件提高粪便中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

    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抗生素含水率翻堆频率消减

    水合氧化物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

    李晓佳刘思王婷婷秦超...
    1622-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负载于 pUC19 质粒)向大肠杆菌水平转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mg/L 浓度水平的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均显著抑制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转化,两者对转化频率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79。44%和57。64%。水合氧化铝析出的Al(Ⅲ)是其导致ARGs转化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而水合氧化锰几乎无离子析出。此外,水合氧化铝可与pUC19质粒的磷酸骨架以及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与鸟嘌呤发生结合,与之形成大尺寸加合物,进而降低ARGs进入胞内的效率。对于水合氧化锰,其暴露后宿主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减小,并且该颗粒也与pUC19质粒交缠形成了大尺寸团聚物,这可能是抑制ARGs转化的主要原因。

    土壤水合氧化物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水平转移

    PFOS及其三种替代品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比较

    李登昙卢成波王晓乐杜仲坤...
    1630-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3 个方面研究了PFOS、6:2FTSA、PFHxS和PFBS以相同浓度(0。2mg/kg)暴露 28d后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S和PFBS均诱导ROS含量上升,并导致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此外,PFOS及其 3 种替代品还诱导与氧化应激、生殖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诱导氧化应激并引发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S和PFBS的IBR数值分别为36。4,22。2,34。1,24。3。4种物质对蚯蚓的综合毒性大小依次为:PFOS>PFHxS>PFBS>6:2FTSA,表明3种替代品的综合毒性低于PFOS。本研究结果为6:2FTSA、PFHxS和PFBS作为PFOS替代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PFOS替代品赤子爱胜蚓氧化应激发育毒性毒性比较

    生物体内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及毒性

    韩淼李泽楷许淋李昭燕...
    1638-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 38 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密切相关。PFASs 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环境介质和器官的毒性效应差异,研究方向由对动植物的毒性评价转变为人体健康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总结了PFASs毒性效应,提出关于PFASs的多层级毒性效应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利用定量构效关系阐明生物毒性的层级效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展望了未来有关PFASs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阐明新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开展相关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毒性

    阴离子对Mo2C/过氧单硫酸盐降解抗生素的影响

    周舟汤磊赵旭强陈旭文...
    1648-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水中典型无机阴离子SO42-、NO3-、Cl-、HCO3-、CO32-对层状Mo2C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氧化降解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 种无机阴离子对 3 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降解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SO42-和NO3-主要影响抗生素的反应速率,Cl-、HCO3-、CO32-既影响其降解率又影响其反应速率。在Cl-、HCO3-和CO32-浓度分别为20mmol/L时,氯霉素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59。27%、2。85%、无降解;甲砜霉素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64。64%、8。54%、无降解;氟苯尼考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33。23%、1。38%、无降解。其中,CO32-对抗生素降解具有强抑制作用,在 5mmol/L时就可完全抑制 3 种氯霉素类抗生素降解。5 种阴离子对 3 种氯霉素类抗生素的降解影响具有同样的趋势,表现为CO32->HCO3->Cl->NO3-≈ SO42-。此外,3种抗生素的降解率与Cl-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降解率与HCO3-浓度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无机阴离子层状Mo2C过氧单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中国近岸区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

    宋天文陈曲段杉杉金家锋...
    1657-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评估我国近岸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岸大气、陆地和海洋不同区域微塑料的采集分离、分析方法、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我国近岸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近岸大气、沉积物和海水均有微塑料的存在,相较于全球其他近岸海域,我国近岸微塑料丰度范围整体上处于中低水平。此外,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对我国近海生态造成一定危害。我国近岸微塑料在时空分布、源汇格局及生态风险机制方面尚不明确,建议未来在微塑料研究方法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微塑料污染进行大范围的长期监测,关注微塑料在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迁移输运,并对微塑料复合暴露的毒理机制及其对人类潜在健康风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参考。

    微塑料近岸区域采集分离分析方法污染现状

    阿奇霉素急性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

    蒲倩张尚祎陈晨刘兴成...
    1671-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以探究阿奇霉素(AZM)急性暴露下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 AZM 急性暴露下,斑马鱼幼鱼出现脊柱弯曲、游囊发育不完整、卵黄囊肿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ChE 活性降低和光暗节律失衡。进一步地,使用PharmMapper网站预测AZM可能靶向的基因,并对这些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ZM可能还具有影响斑马鱼血管和免疫系统的潜力。更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AZM暴露确实导致了斑马鱼幼鱼血管分支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

    阿奇霉素神经毒性血管毒性免疫毒性斑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