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动侦查权的法律监督属性研究

    张广华高瑞娟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动侦查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保留机动侦查权具有优化侦查权配置、增强法律监督刚性、加强侦查协调衔接的重要意义.机动侦查权行使主体、适用对象、行使方式及行使目的等均体现了其法律监督属性.建议从五个方面完善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即立法上修正,明确"重大犯罪案件"范围,赋予市级检察院启用决定权;司法上松绑,理顺机动侦查权启用的部门衔接;机构上整合,单设侦查部门或成立侦查办案组;人员上高配,组建专业化检察侦查队伍;使命上探索,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机动侦查权运行机制.

    机动侦查权法律监督监督性侦查权

    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的理论与实践面向

    周凯东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动侦查权作为新时代检察侦查的重要权能,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格局中具备巨大潜力.应准确理解机动侦查的立法原义,准确适用"重大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等法定条件,既不能使之成为沉睡条款,也不能急于一哄而上.机动侦查管辖不应限缩于司法工作人员,应着眼于公共权力法律监督全局,在扫黑除恶、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利用数字侦查手段扩展侦查视野,使机动侦查成为"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重要保障.

    机动侦查权检察侦查能动履职

    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的定位与完善进路

    袁莉袁志尧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9 条第 2 款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机动侦查权,但受制于此项权力的实体性适用范围模糊、程序性启动条件严苛、替代与缓冲方案众多等因素,实践中面临"不会用""不愿用"和"不好用"的困境.应当认识到,机动侦查权是"法律监督权"与"侦查权"之双重性质耦合、交织的集合体.以此为前提,应当在观念引导上兼顾该项权力的谦抑性与能动性,在内部结构上调适其实体与程序条件,在外部支持上优化其决策与保障机制,以切实发挥机动侦查权的应然价值与功效.

    机动侦查权法律监督侦查

    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履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江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履职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改革部门评价检察机关服务营商环境情况的直观依据.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履职评价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评价检察机关服务营商环境质效的现实需要.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履职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对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平等保护""精准监督""高效便捷""能动履职""'亲''清'关系"等一级指标.

    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履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反悔上诉情形下检察机关抗诉权的行使

    王卫东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罪认罚案件中出现的"技术型上诉""投机型上诉"等反悔上诉现象,不仅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良性运行.检察机关以抗诉权抑制上诉权滥用,引发了学界和实务部门的争议.抗诉权行使面临抗诉条件不明确、抗诉期限不足等制度障碍和现实问题.在保障被告人上诉权基础上,建议对速裁程序限制上诉,根据上诉事由区分抗诉情形,同时完善抗诉期限相关规定及法检衔接机制.

    认罪认罚反悔上诉抗诉

    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的基层探索

    徐智平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基层检察机关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面临内部协作机制及工作方式不完善、基层治理主体协作不足等困境,制约工作质效提升.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通过交通肇事个案办理发现类案监督线索、拓宽数据整合渠道、构建城市道路停车泊位数据监督模型、制发检察建议协助落实整改、探索市县两级院协作机制等方式推动落实"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检察建议办理机制,为大数据赋能检察建议工作提供实践样本.检察机关可从统筹社会治理问题线索及办案力量、建立健全检察数据应用机制、加强数字检察人才储备等三个方面探寻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的优化路径.

    大数据赋能数字检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刍议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与系统治理

    周寅行乐乐芮斌斌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类案监督为特色,以促进治理现代化为指向的系统监督.法律监督具有治理属性,检察机关在大数据赋能下能够更好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最终实现系统治理.具体而言,可通过开发"检察+大数据"应用平台、推广监督模型以及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方式发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优势,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有效推进系统治理.

    大数据法律监督数字检察系统治理

    涉案企业合规重点衔接机制司法适用探析

    李扬高梦涵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持续深化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当下,由检察机关从实质性角度对涉案企业开展全方面评估,决定是否启动合规程序.涉案企业合规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重视与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明确通过检察机关参与企业行政违法调查程序的正向行刑衔接机制及检察机关监督行业治理的反向行刑衔接机制.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及行政监管部门共同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可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等方式将涉案企业合规提前至侦查环节适用.在审判环节适用合规制度建议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对涉重大犯罪案件企业及责任人可分案处理.

    涉案企业合规行刑衔接司法衔接

    恶意注销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认定及刑罚执行的影响

    张剑刘长江宋杨王灿...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犯罪中因吊销、注销等导致单位主体资格灭失的,一般不再追究单位的责任.实践中存在通过违规手段灭失公司法人资格,进而逃避刑事责任承担的情形,有必要对这类行为予以规制.对于恶意注销后刑事责任的认定,可以借鉴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参考行政检察的经验做法,在区分刑事诉讼、刑事执行不同阶段的基础上,分别采取恢复单位的责任主体地位、追加相关主体责任的不同追究模式,以实现对单位犯罪的精准打击.

    恶意注销刑事责任主体恢复责任追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打击难点与治理要点

    孔志伟王圣斌王春业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经济犯罪领域重点惩治的对象.目前,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存在犯罪类型有争议、认定具有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危险有困难、犯罪线索发现难侦破难、证据认定难度大等难点,需以危险犯为基础进行综合认定本罪,准确判断虚开行为的风险外溢,精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有效收集与分析虚开行为的证据.建议通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来有效遏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保障国家税收管理秩序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数额证据认定危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