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础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础科学
中国基础科学

程津培

双月刊

1009-2412

cbs@htrdc.com

010-58881079

100862

北京市复兴路乙十五号

中国基础科学/Journal China Basic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兼顾科技政策宣传、科研规则管理、学术研究,是沟通科学界、科研管理界及公众之间的桥梁,读者对象为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的形式化

    李德毅郑思仪黄立威刘玉超...
    1-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认知的整个活动,就是如何解释、解决人类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古今中外著名的认知案例,概括人类认知的 4 种基本模式为记忆驱动的经验模式(OOA)、知识驱动的推理模式(OODA)、联想驱动的创造模式(OOCA)以及假说驱动的发现模式(OOHA),用这4个相对独立的认知模式来完成认知的形式化.OOA和OOCA两个模式是由下而上思维,从物理空间转向认知空间;OODA和OOHA两个模式是由上而下思维,从认知空间转向物理空间.4 个模式发生的频度不同,相互之间的转换带有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趋于统一的无尽认知.认知的形式化为构建可交互、会学习和自成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架构奠定了基础.

    认知形式化认知螺旋迭代多元认知认知模式自成长

    人类(泛)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

    罗茵然文荣祺李晶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参考基因组是人类遗传学中广泛使用的资源,目前正在进行一次重大更新.人类泛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更复杂、完整的人类参考基因组.关注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向人类泛基因组计划的转变过程,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泛基因组计划两个阶段比较人种侧重类型和数目以及测序技术和算法的差异,并总结人类泛基因组计划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增加样本中人种的多样性和填补染色体上的缺失,有望开发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参考资源.

    基因组泛基因组高通量测序长读长测序技术二倍体分型

    抗磁性CEST 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余骎袁月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CEST MR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手段,在选择性射频饱和脉冲下,通过化合物中饱和的可交换质子与周围水质子之间的交换,使水的磁共振信号下降,从而间接测定化合物含量.CEST MRI技术能够实现对生物体内特定生物分子及生理参数(如pH等)的高分辨时空成像.介绍CEST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疾病成像及生物分析中的相关应用,并对CEST MRI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对CEST造影剂的发展和优化,能够更好地推动CEST MRI技术的临床转化.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抗磁性造影剂疾病成像生物分析

    基于Bld-1短肽构建靶向膀胱癌工程化外泌体的研究

    刘戴胤郑汉豪陈健成林彦...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基于Bld-1短肽构建靶向膀胱癌的工程化外泌体.利用Bld-1短肽,通过构建过表达质粒,使其与LAMP2B蛋白融合表达,从而构建LAMP2B/Bld-1的工程化外泌体,并进一步通过外泌体摄取实验探讨其在膀胱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LAMP2B/Bld-1工程化外泌体能够高效靶向膀胱癌细胞系,且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直接送达膀胱癌细胞.通过Bld-1短肽构建靶向膀胱癌的工程化外泌体具有可行性,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

    Bld-1短肽膀胱癌工程化外泌体LAMP2B蛋白

    电化学拉曼光谱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昊宁谷宇王耀辉董金超...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原位指纹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化学体系体相及表界面过程的实时研究.随着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传统的碳基负极已不能满足需求.硅基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应用潜力巨大的负极替代材料备受关注,但仍需进一步改进.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可揭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电极材料的优化.从拉曼光谱原理入手,探讨其与电化学的协同优势,介绍其在各类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化学拉曼光谱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构演变应力

    俯冲板片界面成像及物质能量交换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新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洋俯冲带是地球浅表与深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对俯冲板片界面的精细结构探测是认识和了解板片组分结构、俯冲过程、俯冲带地震形成机制、深部水循环、碳循环和地幔熔融等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关键.简要介绍俯冲板片界面成像研究的意义,梳理近20年来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争议.在此基础上,从多学科和不同俯冲带综合对比等角度探讨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厘清典型俯冲带俯冲板片界面从地表到深部的垂向变化以及不同俯冲带的横向变化,对理解俯冲板片界面形成机制及俯冲带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俯冲带板片界面成像物质能量交换

    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李春曦郭晓云吴哲敏袁文涛...
    49-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相催化在现代工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纳米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在工况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并引起催化剂性能的相应改变.近年来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发展为在原子尺度上理解反应过程中纳米催化剂的动态行为提供了机会.重点关注原位透射电镜在催化剂原子尺度原位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以一些代表性研究为例,介绍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工况条件下对催化剂构效关系、失活机制、结构重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原位透射电镜纳米催化剂结构演变气氛环境

    基于柱透镜的三维超分辨成像研究进展

    徐林高会会向立民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超分辨成像技术在深入探究细胞内亚细微结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研发与应用需要准确的成像校准工作.柱透镜是实现三维超分辨成像的关键光学工具之一,探究光路变化尤其是柱透镜、相机成像面和显微镜镜筒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对于实现准确的三维超分辨成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聚焦于影响三维超分辨成像校准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校准完备的三维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实现对细胞膜三维结构的清晰成像,进一步对荧光分子在细胞膜结构中横向(x轴和y轴方向)及轴向(z轴方向)扩散速率进行解析,从而有望为三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提供详细与广泛的应用推广.

    三维超分辨成像柱透镜扩散速率

    图版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