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顾瑛

双月刊

1003-9430

a937194@163.com

010-66937194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东楼南421室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 Medicine & Surger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医学领域享有盛誉。主要栏目有论著,报道激光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回顾国内外激光医学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有短篇报道,国外期刊摘译,会讯等栏目。本刊发展了大量激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在临床各科应用研究的论文,对促进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提高激光医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国内激光医学学术交流的园地,对外交流的窗口和继续教育的基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瓦量级极低强度297nm窄带LED对体外合成维生素D3产率的影响

    谯煜谭一舟陈东亚顾瑛...
    301-307,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微瓦量级极低强度(功率密度)照射条件下,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对297 nm窄带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体外合成维生素D3产率的影响.方法 以维生素D3体外合成研究中的经典范式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7-DHC)乙醇溶液为研究模型,将与人体皮肤浓度相近的7-DHC乙醇溶液置于光程为1 cm的石英比色皿中.根据溶液是否接受光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根据不同功率密度分4组,分别为2 μW/cm2组(A组)、4 μW/cm2组(B组)、6 μW/cm2组(C组)、8μW/cm2组(D组),每个功率密度组下再根据不同能量密度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6 mJ/cm2组(A1、B1、C1、D1组)、12mJ/cm2组(A2、B2、C2、D2组)、24 mJ/cm2组(A3、B3、C3、D3组).对照组(E组)不进行LED光源照射,每组重复3次.采用297 nm窄带LED按照各组设定的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进行照射,照光后将溶液转移至37℃保温箱中孵育4 d,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溶液中维生素D3、7-DHC浓度,计算维生素D3产率.结果 对照组溶液维生素D3产率为0.实验组中,当能量密度相同时,2 μW/cm2组、4 μW/cm2组、6 μW/cm2组、8 µW/cm2组维生素D3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功率密度相同时,24 mJ/cm2组维生素D3产率均高于12 mJ/cm2组,12 mJ/cm2组均高于6 mJ/cm2组,3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维生素D3产率与能量密度间的关系近似线性(维生素D3产率=0.6483×能量密度,R2=0.9871).结论 在2~8 μW/cm2功率密度与12~24 mJ/cm2能量密度范围内,功率密度的变化对297 nm窄带LED体外合成维生素D3产率无影响,而能量密度是维生素D3产率的决定性光参量.

    维生素D37-脱氢胆固醇紫外光发光二极管极低强度

    微瓦量级极低强度297nm窄带LED对幼兔角膜损伤初探

    陈东亚谭一舟谯煜张美慧...
    308-31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瓦量级极低强度波长297nm窄带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单次照射幼兔角膜的损伤阈值及损伤病理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华黑兔7只14只眼,按照照射功率密度不同分为3个大组:5 μW/cm2组(A组)、10 μW/cm2组(B组)、15μW/cm2组(C组),每个功率密度组再根据能量密度不同分为18 mJ/cm2组(A1组、B1组、C1组)、24mJ/cm2组(A2组、B2组、C2组)、30 mJ/cm2组(A3组、B3组、C3组)、36 mJ/cm2组(A4组、B4组、C4组)共4个亚组,对照组2只眼,实验组每个光参量组1只眼,各组均采用波长(297±5)nm的窄带LED光源单次照射兔眼角膜.光照后每隔6 h使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有无浑浊,24 h后行荧光素钠染色评估记录角膜损伤部位、面积,深度,作为判定损伤阈值依据.并行眼球活检取材,HE染色评估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波长297 nm窄带LED光源功率密度5 μW/cm2、10 μW/cm2、15 μW/cm2单次照射幼兔角膜,出现损伤阈值分别为30、24、18mJ/cm2.损伤阈值及以上剂量照射角膜后24 h,荧光素钠染色结果为角膜瞳孔区出现点状、片状染色;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层细胞分布稀疏,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肿胀,出现空泡;浅层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空隙增大,提示基质水肿,角膜其余各层及晶状体未见损伤.结论 初步探究出微瓦量级297 nm窄带LED光源功率密度5、10、15 μW/cm2单次照射幼兔角膜的大致损伤阈值分别为30、24、18 mJ/cm2.发现不同功率密度损伤阈值不同,功率密度越低,损伤阈值越高,且损伤部位主要为角膜上皮层及基质浅层.

    窄带LED极低强度角膜紫外线角膜炎损伤阈值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苋草合剂外治日光性皮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李博尉李婷李晓珍李海娇...
    313-31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 本研究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苋草合剂外用治疗日光性皮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疗效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 实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筛选.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苋草合剂(由马齿苋和败酱草组成)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再借助GeneCards等数据库筛查与日光性皮炎相关的靶点.(2)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验证.确定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构建并分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苋草合剂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3)动物在体实验验证.建立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辐射诱导的小鼠日光性皮炎模型,UVB辐照强度为0.45 mW/cm2,辐照剂量为810 mJ/cm2,照射时间30 min,照射1次.建模后采用苋草合剂治疗,治疗3 d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筛选结果:苋草合剂具有14个活性成分及211个潜在靶点,同时鉴定出331个与日光性皮炎相关的靶点,其中49个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2)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验证结果:PPI网络分析揭示出12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苋草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苋草合剂的活性成分对1L-17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趋化因子 CCL2、趋化因子 CXCL8、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较强的结合力.(3)动物在体实验验证结果苋草合剂能有效缓解小鼠皮肤损伤,并通过抑制IL-17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显著降低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苋草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能有效缓解小鼠皮肤损伤,并通过抑制IL-17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显著降低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

    日光性皮炎苋草合剂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治疗妊娠纹的疗效观察

    张海荣王海佩张伟
    320-32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O2点阵激光联合Ⅲ型胶原蛋白对腹部妊娠纹(striae gravidarum,SG)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SG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患者27例.两组均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先采用功率1W,连续输出间断汽化瘢痕组织后,改用点阵模式治疗,光参数为能量120 mJ,间距0.6 mm,覆盖率13.5%,重复次数1,光斑形状方形,光斑扫描面积6 mm×6 mm,离散出光,均匀覆盖.激光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2个月.B组患者在每次激光治疗后进行常规治疗,A组激光治疗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敷Ⅲ型胶原蛋白治疗.末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A组显著1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B组显著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1%,B组患者满意度为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瘙痒2例;B组瘙痒4例,瘢痕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Ⅲ型胶原蛋白治疗SG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激光Ⅲ型胶原蛋白妊娠纹联合治疗疗效

    凉血清肺汤联合CO2点阵激光对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量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梁羽萍梁远飞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凉血清肺汤联合CO2点阵激光对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量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玫瑰痤疮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联合凉血清肺汤治疗,两组患者激光治疗光参数为光斑大小为3 mm×3 mm,覆盖率为5.0%~10.0%,能量密度6.67~8.0 J/cm2,共治疗2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1 d.末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红斑量、血清学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治疗后红斑指数E值均降低,且观察组红斑指数E值为(329.8±14.9),低于对照组(379.4±18.7)(P<0.05);两组治疗后IL-8、TNF-α、T值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凉血清肺汤联合CO2点阵激光可减少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量,降低血清睾酮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凉血清肺汤激光玫瑰痤疮面部红斑量血清睾酮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SMILE手术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的疗效影响

    王岩李相娟王金蕾史治新...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SMILE手术矫正低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行SMILE手术治疗近视伴散光患者60例12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散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散光组(散光-0.75~-1.50)38例76只眼和中度散光组(散光-1.75~-3.00)22例44只眼.SMILE手术采用飞秒激光透镜扫描,基质透镜帽的厚度100~120 μm,透镜直径6.0~6.5 mm,边切角度90°,激光治疗能量110 nJ,频率500 kHz.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不适视物的影响.术后3个月,检测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散光度数(equivalent spherical,SE)、角膜曲率(keratometry,K)、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散光相关矢量:目标矫正散光(target induced astigmatism vector,TIA)、手术矫正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vector,SIA)、差异矢量(difference vector,DV),矫正指数(correction index,CI)、成功指数(index of success,IOS)并做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UCVA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柱镜度数,低度散光术后平均柱镜度数(-0.39±0.2)D,中度散光术后柱镜度数(-0.65±0.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的可预测性,低度散光(y=0.78x+0.023,R2=0.734),中度散光(y=0.87x-0.18,R2=0.525);平均每1 D的散光,中度散光约有8%的欠矫低于高度散光13%的欠矫.散光矢量比较,两组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眼散光矫正均呈欠矫的趋势,低度散光组(CI=0.87)欠矫13%和中度散光组(CI=0.85)欠矫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术中视物不适者低度组7例(占18.4%),高度近视组4例(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视物不适者低度组3例(占7.90%),高度近视组2例(9.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用于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散光度数有部分欠矫,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好,对于低中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改善了患者术中视物不适的发生率.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近视散光

    CO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郭春香孙文龙张坤王晓梦...
    33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O2点阵激光联合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CO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患者激光治疗后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行激光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 d、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ECCA评分、临床疗效、瘢痕症状、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为86.7%、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EC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DLQI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DLQI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凹陷性瘢痕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激光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凹陷性瘢痕

    透明质酸敷料联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对皮下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陈菲菲
    34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透明质酸敷料联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对皮下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轻中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透明质酸敷料进行治疗,并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均衡性.CO2激光治疗能量10~15 mJ,光斑大小15 cm×15 cm,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痂、痂皮脱落及愈合时间.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用痤疮瘢痕权重评分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for acnescarring,ECCA)评估瘢痕的改善状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检测皮下组织的氧饱和度(包括HbO2、还原Hb)和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包括pH值、表皮水分丢失量和皮肤含水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52/55)、78.2%(43/5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结痂、痂皮脱落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EC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VAS评分在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也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HbO2、还原H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皮肤pH值、表皮水分丢失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1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和第3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皮肤含水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治疗中,透明质酸敷料联合CO2激光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增强,且患者的瘢痕好转效果、皮下组织氧饱和度改善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激光透明质酸敷料凹陷性痤疮瘢痕皮下组织氧饱和度

    基于广义方程评估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对银屑病患者IL-1、IL-1RA的影响

    张蓓沈娟郄永涛
    348-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评估波长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司库奇尤单抗对银屑病(psoriasis,PS)的临床疗效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1 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PS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4例,采用波长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每周照射1次,共照射8次,连续治疗2个月,照射能量密度平均为(380±21.76)mJ/cm2.对照组患者56例,仅采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次/周,每次300 mg,连续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采用GEE评估两组患者IL-1、IL-1RA及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的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参照PASI进行评估,以判定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D)[9]评价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1 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模型统计分析两组间IL-1、IL-1RA与PASI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PASI评分、IL-1、IL-17、TNF-α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R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DLQD评分、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RS)、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IL-1、IL-1RA及PASI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PS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皮损面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降低ARS及复发率,安全可靠.

    司库奇尤单抗准分子光银屑病广义估计方程

    征稿启事

    356,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