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meta分析

    王璐杨梦怡赵璐璐霍正浩...
    730-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体失活偏移(SXCI)与反复自然流产(RS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ene、CNKI、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23年6月有关SXCI与RS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软件对严格筛选后纳入的15项研究中3706例女性(病例组1673例,对照组2033例)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体分析中,病例组SXCI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OR=1.68,95%CI 1.29~2.18);不同程度分层分析中,中度SXCI比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 0.56~2.18),高度(OR=2.32,95%CI 1.31~4.11)和极端(OR=4.71,95%CI 1.77~12.52)SXCI比例在病例组均显著增高;不同流产次数分层分析中,流产≥2 次(OR=5.06,95%CI 2.46~10.40)和流产≥3 次(OR=2.48,95%CI 1.66~3.68)时,病例组高度和极端SXCI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XCI,尤其是高度和极端SXCI与RSA的发生风险增大显著关联,且流产次数越多,这种关联性可能越明显.

    反复自然流产X染色体失活偏移meta分析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陈玉赵琳黄康康刘雪琴...
    738-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危险因素,为尽早识别和治疗ABE患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Pubm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8月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个临床研究,涉及12965名研究对象,共提取15个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总胆红素峰值(OR=1.27,95%CI 1.21~1.34)、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OR=1.47,95%CI 1.21~1.79)、24 小时内黄疸(OR=6.03,95%CI 2.73~13.32)、ABO或Rh 溶血(OR=3.31,95%CI 2.57~4.26)、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5,95%CI 1.01~1.1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OR=3.82,95%CI 1.98~7.37)、围生期缺氧(OR=12.20,95%CI 1.95~76.27)、新生儿败血症(OR=3.13,95%CI 1.98~4.95)、感染(OR=4.99,95%CI 3.58~6.97)、代谢性酸中毒(OR=2.84,95%CI 1.64~4.91)、颅脑血肿(OR=4.17,95%CI 2.39~7.27)、出生体质量低(OR=3.31,95%CI:1.97~5.55)、出生后体质量下降(OR=1.08,95%CI:1.03~1.13)、母乳缺乏(OR=3.90,95%CI:1.97~7.74)、非医院出生(OR=2.59,95%CI 1.93~3.45)是新生儿ABE危险因素.结论:经文献分析分析出15个新生儿ABE危险因素,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精确性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

    产科门诊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宋秀云刘晓王占晖牟莎莎...
    74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产科门诊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产科门诊接收的2002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近1个月内利用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3次的1564名孕产妇作为低利用度组,≥3次的438名孕产妇作为高利用度组.对比两组人口学资料和孕产期保健情况.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002名孕产妇对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高利用度占比为21.9%(438/2002);2002名服务利用的主要内容为建立营养管理档案82.5%、营养咨询和评估48.9%、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46.3%、孕产期并发症营养治疗56.1%、健康宣教56.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1万、产前检查<4次、产后访视<3次、对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满意度不满或一般均为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科门诊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状况不容乐观,对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的孕产妇采用针对性营养管理服务,积极优化孕产期营养健康教育方式,从而提升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度.

    产科门诊孕产期营养管理服务利用状况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谢婷高杨虹周芳
    750-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量表得分为(63.9±11.5)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0.7±5.3)分,社会支持与生育忧虑呈负相关(r=-0.47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05)、家庭经济收入(β=-0.196)、子女数量(β=-0.230)、疾病病程(β=0.118)、手术方式(β=0.184)、社会支持水平(β=-0.219)是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的影响因素.结论:低龄、低收入、无子女、病程较长、术后乳房缺失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水平较高.增加社会支持,对患者生育忧虑具有保护作用.建议主动为患者提供生育咨询,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生育保留方案,并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缓解疾病压力,以降低生育忧虑.

    乳腺癌青年女性生育忧虑影响因素

    常用IUD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林洁周健
    75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常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5-2020年参加IUD首诊排查登记且放置数量位为前10位的IUD类型的使用对象为基础建立队列,回顾或前瞻性的收集相应检查结果,其中发生IUD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对象994例,按照1:3的方法匹配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可疑风险因素.结果:IUD类型、剖宫产史、副作用以及哺乳均为影响因素.脱落或下移的风险 GCu200(OR=2.01,95%CI 1.36~2.96)、GCu220(OR=1.60,95%CI 1.08~2.37)、OCu200(OR=2.00,95%CI 1.25~3.22)、TCu220C(OR=1.56,95%CI 1.10~2.23)、固定式(OR=2.00,95%CI 1.36~2.95)、活性 165(OR=2.43,95%CI 1.62~3.64)、活性 γ(OR=1.77,95%CI 1.21~2.59)和元宫 200(OR=1.45,95%CI 1.02~2.06)高于活性 γ(记忆合金);GCu220(OR=1.67,95%CI 1.07~2.60)和固定式(OR=1.66,95%CI 1.06~2.61)高于 HCu280;GCu220(OR=0.66,95%CI 0.45~0.97)、HCu280(OR=0.50,95%CI 0.31~0.79)、TCu220C(OR=0.64,95%CI 0.45~0.92)和元宫 200(OR=0.60,95%CI 0.42~0.85)低于活性 165;有剖宫产史(OR=1.29,95%CI 1.09~1.52)、置器后发生副作用(OR=3.55,95%CI 2.80~4.49)及哺乳使用者(OR=4.62,95%CI 1.09~19.63)发生脱落或下移的风险增高.结论:应针对风险因素选择适合的IUD种类、型号并重视后期随访,以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宫内节育器脱落下移风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剖宫产术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术后康复质量

    段宗祥于乐涛李占兵
    759-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麻醉效果和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两组术中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0.5~1μg/kg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至术毕,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两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使用的镇痛泵药物右美托咪啶2.0μg/kg+舒芬太尼2.0μg/kg+阿扎司琼0.3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泵中,对照组使用的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2.0μg/kg+阿扎司琼0.3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泵中.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镇静情况(Ramsay)评分,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产妇术后康复质量.结果:两组术毕即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低于泵入右美托咪啶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2.70±1.04分、1.28±0.83分)低于对照组(3.32±1.16分、2.62±0.87分),术后2h、12h Ramsay 评分(1.83±0.48 分、2.30±0.55 分)高于对照组(1.60±0.50 分、1.94±0.49 分),术后 24h、48h QoR-40得分(125.13±10.70分、138.70±10.26分)高于对照组(112.17±20.06分、128.85±10.17分),且下地开始活动时间(8.38±0.53h)短于对照组(12.04±1.04h);产后4周、6周EPDS得分(5.32±1.08分、4.87±0.99分)均低于对照组(6.21±1.08分、5.28±0.90分)(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提高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提升产妇术后康复质量.

    剖宫产术右美托咪啶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术后康复

    人工流产手术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影响

    陆惠冰刘林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拟行人工流产者筛选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2%或1%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疼痛评分(VAS)、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浓度组意识清醒时间(4.7±0.8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6.1±0.6 min)均短于高浓度组(9.1±0.6 min、10.6± 1.0 min),手术时间(12.4±0.4 min)、丙泊酚用量(106.6±3.4 mg)高于高浓度组(10.2±0.6 min、97.9±1.3 mg)、;两组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升高,但高浓度组(80.3±1.5 mmHg、82.8±1.2次/min)低于低浓度组(84.7±1.7 mmHg、86.3±0.8次/min);两组术后30min的VAS评分均降低且高浓度组(1.80±0.81分)低于低浓度组(5.02±0.89分),两组清醒时MAP、HR水平较麻醉前均升高且高浓度组低于低浓度组,术后10min两组TNF-a、IL-6水平较麻醉前升高,但高浓度组(34.35±3.11 pg/ml、24.93±2.65 pg/ml)低于低浓度组(50.25±2.95 pg/ml、50.50±2.74 pg/m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26.0%、12.0%)无差异(P>0.05).结论:2%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提升人工流产镇痛效果,缩减手术时间与丙泊酚用量,减少手术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的影响;1%利多卡因有助于促进意识恢复与定向力恢复,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例数更少,有更高的安全性.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不同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疼痛炎症因子术后恢复不良反应

    血清SAA、IFN-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评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效果

    管珊邵姗姗陈洪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y(IFN-y)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其预测妊娠结局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 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URSA孕妇102例为观察组,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9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SAA、IFN-y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随访观察组至妊娠28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IFN-γ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评估URSA孕妇妊娠结局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AA(33.38±10.07 mg/L)、IFN-γ(155.98±5.81 pg/ml)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8.67±1.08 mg/L、28.55±1.53 pg/ml)(均P<0.05).随访成功妊娠28周76例(非流产组),发生流产26例(流产组),流产组流产次数、血清SAA、IFN-γ水平及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均高于非流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AA、IFN-γ水平及RI、S/D参数升高均为影响URSA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SAA、IFN-γ联合RI、S/D检测预测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0.762(95%CI:0.637-0.814),敏感度92.6%、特异度91.2%,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URSA孕妇血清SAA、IFN-γ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均明显升高,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URSA孕妇妊娠结局临床价值较好.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预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网上投稿

    编辑部
    773页

    中医辨证结合中西医治疗PCOS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脂代谢和卵巢的影响

    夏明明黄平
    774-77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及对性激素、脂代谢和卵巢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5月 2023年5月收治的PCOS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西医组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脂代谢指标、卵巢情况.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9%)高于西医组(68.9%);治疗后两组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数目、卵巢体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降低,且中西医组FSH(4.79±0.68 mU/ml)、T(2.46±1.14 ng/ml)、LH(11.29±1.47 ng/ml)水平低于西医组(5.22±1.09 mU/ml、3.24 ±1.23 ng/ml、13.44±2.36 ng/ml),卵泡数目(7.21±1.25 个)、卵巢体积(8.54±1.35 cm3)低于西医组(9.46±1.49 个、10.21±1.62 cm3),TC、TG、FINS水平低于西医组(均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中西医治疗PCOS可提升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性激素、脂代谢水平和卵巢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性激素脂代谢指标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