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顾洪闻王洪伟唐世磊韩康恩...
    60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临床预测模型,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914例因脊髓型颈椎病(CSM)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筛选条件最终纳入8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开发队列(n=560)和验证队列(n=240).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3个方面评估预测模型,以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性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确定与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的5个因素为男性、BMI异常、轻中度贫血、手术时间阶段(上午、下午、夜晚)、饮酒史.开发队列的AUC为0.778(95%CI:0.740~0.816),截断值为0.337;验证队列的AUC为0.748(95%CI:0.687~0.809),截断值为0.169,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同时,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证明本预测模型应用于临床有效.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综合性能优异,能较好地预测住院时间延长的发生风险,可以指导临床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住院时间列线图

    自制新型骨钻应用于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效果

    赵阳阳范东娇樊格林张健...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自制新型骨钻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中均使用自制新型骨钻行椎间孔成形.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复发.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自制新型骨钻可明显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保证手术安全性,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成形术自制骨钻镜下环锯

    单侧双通道内镜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赵予辉薛滨勇周立勇李非...
    614-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和经皮椎间孔镜(PE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组(n=80)和PELD组(n=69).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盘高度和椎管面积.结果 UBE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VAS、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椎间盘高度和椎管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椎管面积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E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短期疗效看,PELD技术和UBE技术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症状,UBE技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透视次数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单侧双通道内镜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帅董昭良刘树仁贾晨光...
    619-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89例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后路组(109例)、前后路联合组(81例)和前路组(99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测定患者脊柱Cobb角,并计算矫正度;比较3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2年,3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前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P<0.05);后路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矫正度优于后路组及前路组(P<0.05),后路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更优(P<0.05).前后路联合组患者末次随访CRP及ESR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后路组患者的WBC水平更低(P<0.05).末次随访3组患者Frankel分级E级人数比例高于术后(P<0.05);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下降(P<0.05),后路组患者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 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效果均较好,临床可依据患者身体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入路方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前路手术后路手术老年腰椎结核临床疗效

    LncRNA NEAT1抑制细胞焦亡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依力哈木·阿里木马曙涛邓力军韩亚军...
    623-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通过调节细胞焦亡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hBMSCs 7 d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并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成骨分化组(成骨分化诱导)、pcD-NEAT1组(转染NEAT1过表达质粒)、pcD-null组(转染NEAT1过表达质粒阴性对照)、成骨分化+CML组[成骨分化诱导联合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激活剂(Nε)-羧甲基赖氨酸(CML)处理]、成骨分化+CML+pcD-NEAT1组(成骨分化诱导联合pcD-NEAT1与CML处理).经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程度;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NEAT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18、NLRP3、cleaved-caspase 1(cleaved-CASP1)、gasdermin D、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ALP、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成骨分化组细胞的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NEAT1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pcD-null组比较,pcD-NEAT1组细胞的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NEAT1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成骨分化组比较,成骨分化+CML组细胞矿化程度减轻,ALP活性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膜出现破裂,细胞膨大变形,NLRP3 和IL-1β、IL-18、cleaved-CASP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成骨分化+CML组比较,成骨分化+CML+pcD-NEAT1组细胞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膜较完整且细胞形态正常,NLRP3和IL-1β、IL-18、cleaved-CASP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NEAT1过表达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

    lncRNANEAT1细胞焦亡NLRP3炎性小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lncRNA FTX通过靶向miR-590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刘军杜恒马彬
    630-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lncRNA FTX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34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RT4、T24和UMUC3)及人输尿管上皮细胞系(SV-HUC-1)中lncRNA FTX和miR-590表达.将沉默lncRNA FTX表达的慢病毒载体(sh-FTX)和阴性对照(sh-NC)分别转染RT4和T24细胞,并记为sh-FTX组和sh-NC组,共转染sh-NC与miR-NC的细胞为sh-NC+miR-NC组,共转染sh-NC与miR-590 inhibitor的细胞为sh-NC+miR-590 inhibitor组,共转染sh-FTX与miR-NC的细胞为sh-FTX+miR-NC组,共转染sh-FTX与miR-590 inhibitor的细胞为sh-FTX+miR-590 inhibitor组.CCK-8检测RT4和T24细胞的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RT4和T24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膀胱癌组织中lncRNA FTX表达与miR-590表达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FTX和miR-590的调控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ncRNA FT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miR-590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膀胱癌组织中miR-590表达与lncRNA FTX表达呈负相关.与SV-HUC-1细胞相比,5637、RT4、T24及UMUC3细胞中lncRNA FTX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sh-NC组相比,sh-FTX组RT4和T24细胞的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lncRNA FTX可靶向抑制miR-590表达.与sh-NC+miR-NC组相比,sh-NC+miR-590 inhibitor组RT4和T24细胞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升高(P<0.01),sh-FTX+miR-NC组RT4和T24细胞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sh-FTX+miR-590 inhibitor组RT4和T24细胞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与sh-FTX+miR-NC组相比,sh-FTX+miR-590 inhibitor组RT4和T24细胞的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lncRNA FTX在膀胱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调控miR-590表达抑制膀胱癌的进展.

    膀胱癌lncRNAFTXmiR-590迁移侵袭miR-590

    超声血流定量参数结合BRAF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张寅唐立钧陈晓丽李振...
    637-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血流定量参数结合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就诊的HT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为恶性组(n=26),将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良性组(n=60).恶性组患者中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10)和未转移组(n=16).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比良、恶性组患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BRAF基因突变情况;对比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检出率、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血流参数与BRAF基因突变对HT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并评估上述指标及BRAF基因突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患者的PI、RI、S、D、S/D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良性组(P<0.05);转移组患者的CDFI血流检出率、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PI、S、D、S/D及BRAF基因突变联合评估HT合并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3.33%,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同时CDFI血流检出率、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及BRAF基因突变联合评估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38,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超声血流定量参数结合BRAF基因突变对HT合并甲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各指标联合评估效能更佳.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诊断价值超声血流定量参数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淋巴结转移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秦燕何芳南方
    64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月经情况[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不良反应、预后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重复测量显示,2组患者RI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I在时间及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RI、P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显示,2组患者PBAC评分的时间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PBAC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PBA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75%,低于对照组的3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妊娠率更高,术后12个月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改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促进月经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冷刀切除术电切术疗效

    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策略

    王涛孙新媛谭荣孙移坤...
    646-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有限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有限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的47例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MRI评估后颅窝容积变化、小脑扁桃体形态以及脊髓空洞形态变化等.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有限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单侧肢体麻木、切口疼痛、发热、皮下积液等,均经保守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好转,无神经功能恶化或死亡病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15.83±1.31)分,高于术前的(14.66±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RI显示,47例患者均可见脊髓空洞范围缩小或消失.结论 有限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在保证减压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后颅窝内容物的支撑,有效预防术后局部粘连,并恢复枕大池区脑脊液正常生理循环,是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治疗方式.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减压术硬膜扩大修补术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段云虹徐博李建李诗思...
    649-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病死率较高且发病率不断增加,可能成为未来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问题.尽管近年HFpEF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患者的预后及病死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由于HFpEF合并症较多、病理机制复杂、传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不能有效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目前仍缺乏精准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探索和开发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FpEF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