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健康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

陶茂萱

月刊

1002-9982

zgjk6000@163.com

010-64210081

100011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西里一区12号楼

中国健康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杂志,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社区、军队、工矿企业中管理者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群。以促进国内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为宗旨。全面反映我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前言信息,交流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办刊20周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起到了健康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分析

    李园郭海军孙凯歌黄绯绯...
    195-198,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为儿童及家长选择健康的零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食先知中国2017-2020年食品数据,根据英国红绿灯标准评估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处于低(绿灯)、中(黄灯)、高(红灯)水平的比例.计算每份零食的钠含量及其占4~6岁、7~10岁和≥11岁人群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百分比.结果 7类预包装零食共计35 498个,每100 g零食中钠含量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植物蛋白质食物(1125 mg)、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100 mg)、膨化食品(523 mg)、坚果和籽类(292 mg)、烘焙制品(222 mg)、乳及乳制品(65 mg)及即食果蔬制品(44 mg).钠含量属于绿灯、黄灯和红灯水平的零食分别占30.2%、37.7%和32.1%.每份零食钠含量占11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比例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食品(28.1%)、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6.5%)和膨化食品(10.5%).结论 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钠含量最高的3类零食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零食、即食肉和水产制品及膨化食品.社会各方有必要采取措施引导儿童和家庭选择健康零食.

    预包装食品零食儿童青少年

    基于GAMLSS方法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10~13岁儿童生长曲线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玛依拉·胡达拜尔地王倩白天雅...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体格检测指标的百分位参考值和生长曲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和肥胖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327名10~13岁儿童进行了一项体格测量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加性模型(GAMLSS)构建不同体格指标生长曲线.以BMI>P95,TMI>P95,腰围>P90,腰高比≥0.5设置为肥胖的阈值,评价儿童肥胖.BMI和腰围临界值与国家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生身高、体重、臀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MI和腰高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0~13岁儿童使用BMI、TMI、腰围、腰高比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男生:7.8%、7.2%、12.4%和 16.9%,女生:7.2%、6.7%、11.5%和 8.8%.男生:BMI 肥胖临界值10岁阶段高于国家筛查标准,11~13岁低于国家筛查标准,腰围肥胖临界值均高于国家筛查标准;女生:BMI肥胖临界值均低于国家筛查标准,腰围肥胖临界值10~12岁高于国家筛查标准,13岁阶段低于国家筛查标准.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学龄儿童以腰围判断肥胖的临界值高于国家标准,建议针对儿童肥胖的预防与管理中加强对腰围的关注.

    儿童生长曲线肥胖横断面研究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国家层面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分析

    秦廷廷谷明宇王尧乔昆...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国家层面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进行量化分析,为该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2022年国家层面发布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挖掘的方法遴选出高频词,并绘制高频词社会网络图谱,基于此及已有文献构建PMC指数模型,对健康教育政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以47份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发布时间趋势,并生成了高频词社会网络图谱.之后,研究构建了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32个二级变量的健康教育政策评价体系,以此计算11项典型政策的PMC指数并进行政策评级.11份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5.42,各项政策的质量等级均在及格及以上水平.从各一级变量的平均得分来看,作用方式(0.82)、政策评价(0.77)、政策性质(0.76)等变量的平均值较高.结论 总体而言,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兼具预测、建议等多个性质,且稳定性较好,但仍存在改进空间.未来须从明确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标准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晰权责划分等方面进行完善.

    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政策评价PMC指数模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5类重点伤害死亡现状与趋势研究

    王雯雷者炜张荣方萍...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日期为2014-2019年的全部伤害死亡病例.死亡数据按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进行分类编码,伤害死亡编码范围为V01-Y89.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特征人群的伤害死亡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伤害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检验.结果 2014-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病例11 407例,占全部死因报告的8.5%,农村的伤害死亡较城市高(62.2%vs.37.8%);伤害死因前5位为道路交通事故(40.1%)、溺水(12.5%)、意外跌落(10.0%)、意外中毒(9.5%)和自杀(8.1%);死亡地点以家中最为常见(占46.9%),尤其在0~、1~组,家中死亡所占的比重更高,分别为63.2%和44.0%;道路交通事故、他杀造成的伤害死亡呈下降趋势(APC=-10.65,P=0.022;APC=-27.21,P=0.028),意外跌落和自杀造成的伤害死亡则呈现上升趋势(APC=6.42,P=0.033;APC=17.66,P=0.003).结论 本研究提示,伤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的死因之一,各地应加大对伤害防控的各项投入,同时需要根据性别、年龄及不同伤害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安全技能培训,从而降低居民伤害发生和死亡.

    伤害死亡率趋势

    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林炜漪宋逍常莉霞刘宇舟...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的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研究隔代教养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专家咨询法,形成问卷初始条目池.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032名隔代教养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抽取其中451例样本对所编制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余581例样本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对所编制问卷进行校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的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包括躯体健康压力、教养益处、教养冲突、社会经济压力、教养知识缺乏5个维度,共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06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x2/df=2.350,IFI=0.931,CFI=0.933,TLI=0.924,RMSEA=0.062;问卷整体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2,各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区间为0.812~0.920.结论 适用于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的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我国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祖辈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共同养育老年人隔代教养压力心理测量学

    山东省居民戴口罩行为与健康素养的关联性分析

    冷艳刘维量王连森周培静...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感染前和期间居民戴口罩行为改变与健康素养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人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省3427名15~69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复杂样本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戴口罩行为变化与健康素养的关联.结果 感染期间,96.69%的居民基本能做到外出佩戴口罩,但仅有33.94%的居民知道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健康素养相比,中等水平健康素养[OR(95%CI):4.50(3.11~6.50),P<0.001]、高水平健康素养[OR(95%CI):9.05(4.82~17.02),P<0.001]对口罩佩戴方法正确回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感染前相比,感染期间54.56%的居民戴口罩行为良好,42.13%的居民戴口罩行为变好,3.31%的居民戴口罩行为较差.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健康素养相比,中等水平健康素养[OR(95%CI):12.55(3.60~43.72),P=0.001]、高水平健康素养[OR(95%CI):26.23(2.77~248.03),P=0.008]对戴口罩行为良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中等水平健康素养[OR(95%CI):13.83(3.68~52.04),P=0.001]、高水平健康素养[OR(95%CI):29.60(3.28~267.14),P=0.006]对戴口罩行为变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居民戴口罩行为改变与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居民戴口罩行为越好,高水平健康素养人群戴口罩行为变好的比例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人群.

    健康素养行为关联

    山西省女性乳腺癌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秦梦霞李思甜李文爱曹熙...
    230-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西省女性乳腺癌防治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女性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山西省3460名女性进行x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乳腺癌防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及早期筛查知识知晓率为80.3%,其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04)、文化程度(OR=1.273)、职业(OR=1.147)、早餐(OR=1.400)和体育锻炼(OR=1.254).乳腺癌预防态度积极率为93.6%,其影响因素为婚姻(OR=0.670)、自评健康(OR=1.598)、家人健康(OR=1.516)和吸烟(OR=0.329).乳房自检率为44.1%,其影响因素为户籍(OR=1.237)、婚姻(OR=1.788)、早餐(OR=1.213)、烹饪(OR=1.107)、饮水(OR=1.299)、体育锻炼(OR=1.335)和人流情况(OR=1.192).乳腺临床检查率为44.9%,其影响因素为年龄(OR=1.489)、户籍(OR=1.223)、文化程度(OR=1.189)、婚姻(OR=2.999)、家庭人均年收入(OR=1.091)、女性疾病患病情况(OR=1.256).结论 山西省女性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良好,预防态度较积极,但乳房自检和乳腺临床检查行为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普及乳腺癌防治知信行健康教育,提高山西省女性的乳腺癌防治知信行水平.

    乳腺癌知信行影响因素女性

    苏州市成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春妍华钰洁王临池陆艳...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成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居民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设计,使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对苏州市18周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开展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的健康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009例,男女比为1∶1.08.研究人群成人患病率为36.98%,共病率为16.24%.高血压(24.80%)、糖尿病(7.24%)和颈、腰部疾病(5.63%)为危害成人健康的主要病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157,95%CI:1.036~1.291)、年龄(OR=7.053,95%CI:5.635~8.829)、城乡(OR=1.347,95%CI:1.207~1.504)、文化程度(OR=2.345,95%CI:1.754~3.134)、家庭人均月收入(OR=1.396,95%CI:1.206~1.616)、吸烟(OR=1.174,95%CI:1.009~1.366)、体育锻炼(OR=1.385,95%CI:1.241~1.546)、静坐(OR=1.223,95%CI:1.087~1.376)、睡眠障碍(OR=2.024,95%CI:1.792~2.286)和焦虑或抑郁(OR=2.510,95%CI:1.857~3.392)均是影响成人健康的因素.结论 应重视成人健康状况,减少可控的危险因素,诸如不吸烟、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长期静坐,心理疏导等是改善成人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

    成人健康影响因素

    中国城乡幼儿体质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周楠郝翠荣
    244-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幼儿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城乡区域差异仍然明显,主要体现在幼儿饮食营养、作息睡眠和体力活动3个方面.基于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域,对我国城乡幼儿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如何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幼儿体质健康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考.

    饮食睡眠体力活动城乡生态系统理论幼儿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的纵向研究

    尹斐姜文龙周郁秋杨金伟...
    250-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发展关系及时序效应.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对37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纵向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线性增长.抑郁初始水平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β=0.473,β=0.577;P<0.01),抑郁增长速率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增长速率(β=0.806,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Tn抑郁可正向预测Tn+1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365,β=0.322;P<0.001),Tn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能预测Tn+1抑郁(β=0.117,β=0.094;P>0.05).结论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随时间不断增长,抑郁症状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前因变量,抑郁症状可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发生.

    留守初中生抑郁非自杀性自伤潜变量增长模型交叉滞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