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健康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

陶茂萱

月刊

1002-9982

zgjk6000@163.com

010-64210081

100011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西里一区12号楼

中国健康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杂志,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社区、军队、工矿企业中管理者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群。以促进国内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为宗旨。全面反映我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前言信息,交流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办刊20周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起到了健康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中国6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分布情况

    杨凤李婷婷高振珊张向林...
    483-486,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6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3-7月在项目组调查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1 981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远视力筛查和电脑验光,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段及城乡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的检出差异.结果 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0.4%,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1.0%.x2检验结果显示,女性的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3.5%和53.8%,均高于男性的57.6%和48.4%;幼儿园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8.2%,高于小学1~3年级(34.4%)、小学4~6年级(53.7%)、初中(70.6%),低于高中(83.0%);幼儿园儿童青少年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8.6%,低于小学1~3年级(20.2%)、小学4~6年级(46.8%)、初中(67.3%)、高中(80.5%).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1.1%,高于乡村儿童青少年的59.4%;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0.7%,低于乡村儿童青少年的51.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均较高,未来应提升公众对视力保护的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以降低未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

    近视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筛查性近视

    中国6省不同出生年代父母的近视情况对其3~9岁子女近视的影响分析

    高振珊李婷婷张向林杨凤...
    487-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出生年代的父母及其3~9岁子女的近视情况,分析父母近视程度对其子女近视的影响,为未来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3-7月,在本项目组调查范围覆盖的全国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2 158名3~9岁儿童及其父母开展近视防控相关调查.采用x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出生年代父母的近视和中高度近视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出生年代父母近视程度对其子女近视的影响.结果 父亲和母亲的总体近视率分别为37.3%和45.0%,其3~9岁儿子和女儿的总体近视率分别为19.0%和20.0%.其中,1985-1989年出生的父亲和母亲的近视率最高,分别为40.8%和48.3%;1995-1999年出生的父亲的近视率最低,为26.6%;1970-1974年出生的母亲的近视率最低,为17.9%.调整后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同年代出生的未近视的父亲为参照组,1975-1979年、1980-1984年、1985-1989年、1990-199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和中高度近视的父亲影响其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62、1.35、1.46、1.30、1.74、1.41和1.42;以不同年代出生的未近视的母亲为参照,1970-197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的母亲、1975-1979年出生的患中高度近视的母亲,以及1980-1984年、1985-1989年、1990-199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和中高度近视的母亲影响其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9.37、1.56、1.49、1.89、1.45、1.77、1.33、1.74、1.56、1.67(P<0.05).结论 近视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环境变化影响个体近视的机制不同,因此父母应高度重视处于发育关键期的低龄子女的近视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以延缓其近视的发生发展.

    出生年代父母近视儿童近视严重程度

    小学生筛查性近视与主要带养人报告近视的差异研究

    张向林李婷婷高振珊曹钰璇...
    49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山市1~3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现况、其与主要带养人报告近视的差异,并探索影响报告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儿童青少年早期近视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采用x2检验分析筛查性近视和报告近视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近视结果报告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中山市1~3年级学生总体筛查性近视率为25.3%,父母报告显示1~3年级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12.1%,父母总体知晓率为8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1年级为参照,3年级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1.453(95%CI:1.160~1.819);以眼健康素养评分不良为参照,评分一般和评分良好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分别为0.524(95%CI:0.423~0.649)和0.379(95%CI:0.293~0.467);以未进行过散瞳验光组为参照,进行过散瞳验光组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0.615(95%CI:0.455~0.831);以父母双方近视为参照,父母双方均不近视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0.669(95%CI:0.514~0.872);以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为参照,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分别为0.514(95%CI:0.322~0.821)、0.355(95%CI:0.222~0.567)和0.313(95%CI:0.195~0.503).结论 眼健康素养评分良好和进行过散瞳验光是影响报告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应加强对父母近视防控的健康教育,提高父母对孩子近视状况的知晓度和报告准确性.

    小学生近视眼健康行为评分一致性

    家庭采光照明环境和用眼行为与儿童近视的病例对照研究

    周攀峰李婷婷陶舒曼牟星月...
    49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家庭采光照明环境现况并分析其与近视的关联,为儿童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东台市2所小学的151名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散瞳验光结果将儿童分为近视组和对照组,实地测量儿童家庭采光照明环境.采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采光照明环境与儿童近视之间的关联.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视组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0.5 h的比例(85.7%)高于对照组(71.6%),近视组儿童读写距离<30 cm的比例(50.8%)高于对照组(21.6%),近视组儿童桌面照度均匀度(台灯+顶灯)≥0.7的比例(39.7%)低于对照组(70.5%)(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读写距离≥30 cm为参照组,读写距离<30 cm的儿童近视的风险较高,OR值为3.73(95%CI:1.74~8.02);以桌面照度均匀度≥0.7为参照组,桌面照度均匀度<0.7的儿童近视的风险较高,OR值为3.32(95%CI:1.61~6.84)(P<0.05).结论 家庭采光照明环境和用眼行为均与儿童近视存在关联,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应重点关注家庭层面因素.

    近视儿童青少年家庭采光照明

    基于家庭层面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曹钰璇李婷婷高振珊杨凤...
    504-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家庭层面,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要因素,为合理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干预措施、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3年4-12月,采取非概率抽样法选取我国部分省市中参与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调查的120名家长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采用Nvivo12.0主题框架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户外活动、定期复查视力、学校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以及社区的积极宣传等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家长及儿童青少年时间紧张、家长视力保健行为意识薄弱、学校开展近视防控活动形式单一、学校未能很好落实视力筛查政策等是主要障碍因素.结论 家长时间观念、视力保健行为意识较弱,学校层面近视防控活动形式单一,以及视力筛查制度等政策落实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故未来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多样化近视防控活动、落实视力筛查制度等干预措施,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近视儿童青少年定性研究影响因素

    空气污染暴露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锋陶芳标伍晓艳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逐年递增,并呈现高发与低龄化趋势,故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手段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必要途径.多数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空气污染作为一种短期内可改善降低的环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的空气污染暴露现况、空气污染物与近视之间的关联证据,以及通过过敏性炎症、视网膜缺血、多巴胺途径揭示空气污染物影响近视的生物学机制,能够为降低空气污染、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空气污染近视儿童青少年

    2018-2022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徼晓菲李英华李莉邓婷鹤...
    513-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开展老年人健康素养促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8-2022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中60~69岁老年人的监测数据,分析其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经加权调整,2018-2022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6.95%、6.23%、9.00%、11.71%、12.34%.以2022年数据为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农村地区为参照,城市地区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OR值为1.141(95%CI:1.032~1.261);以不识字/少识字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OR值分别为2.124(95%CI:1.721~2.621)、3.386(95%CI:2.768~4.141)、5.195(95%CI:4.219~6.395)和 10.315(95%CI:8.080~13.167).结论 2018-2022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城乡、文化程度是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2018-2022年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老年人社会网络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

    杨诗彤王玉洁蒋俊佳许吉祥...
    518-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特征,探讨老年人社会网络类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四川、吉林、湖南四地采用二阶段抽样,对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主观幸福感、健康状况、社会联系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阶聚类法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分为不同类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社会网络类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查地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以家庭型(37.0%)为主.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情况的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不同;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自评健康、衰弱程度、心理健康、抑郁、认知障碍、社会网络类型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不同,工作人员型老年人幸福感低于其他所有类型,多元型和家庭型老年人幸福感高于其他所有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显示,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自评健康、衰弱程度、心理健康及抑郁因素后,与家庭型社会网络的老年人相比,多元型(B=1.082,P=0.014)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工作人员型(B=-3.961,P<0.001)和子女型(B=-1.141,P=0.005)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低.结论 调查地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以配偶和子女为中心,可以通过鼓励老年人多结交朋友、多与亲属交流等方式优化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结构,从而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社会网络主观幸福感

    患慢性病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

    李豪豪李卓群
    52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患慢性病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旨在帮助老年人管理慢性病,保护其心理健康,进而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患慢性病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其中介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9.84%,患慢性病和未患慢性病老年群体的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18.54±2.64)分和(19.22±2.4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慢性病(β=-0.394)是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且该关系在倾向值匹配后仍然成立.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睡眠状况、主观年龄、孤独感均在患慢性病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202(95%CI:-0.273~-0.131)、-0.013(95%CI:-0.023~-0.005)、-0.090(95%CI:-0.140~-0.040),分别占总效应的50.50%、3.25%、22.50%.结论 患慢性病与老年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睡眠状况、主观年龄、孤独感是患慢性病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中介路径.未来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老年群体管理和应对慢性病,以保护其心理健康.

    慢性病老年人抑郁症状作用机制

    基层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吴巧慧许军吴霖健刘莉...
    531-53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韧性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阅读法确定备选的指标,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备选指标进行3轮专家意见的征询,然后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第4轮专家征询,最后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对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共有25名专家参与Delphi法专家咨询.结果 本研究所邀请的专家涉足近8个学科领域,平均专业年限15.69.前3轮征询专家一致性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72,0.409和0.394.建立了 3个层级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权重0.346)、心理资本(权重0.614)和应急态度(权重0.040),二级指标有13个内容,进一步细分为46个三级指标.结论 Delphi法结合属性层次分析法用于基层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的筛选是有效可行的.构建的基层医务人员韧性评估体系能系统地评估基层医务人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具备的韧性,可为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策略依据.

    基层医务人员韧性公共卫生事件Delphi法属性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