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673-5234

cjpd@vip.163.com

0537-2342934

272033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楼中路11号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面向科研、教学、临床和防治,充分反映我国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病原生物学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血清MIP-1α、HBD3水平及临床意义

    司丽芳赵莹刘锋涛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人β-防御素3(HBD3)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194例,根据康复期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66例)与非感染组(128例)。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后的脑卒中程度;收集患者康复期的临床资料;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P-1α、HBD3;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MIP-1α、HBD3与NIHSS、CPI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血清MIP-1α、HBD3对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有吞咽困难、气管切开术、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吸烟史以及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WBC、CRP、NIHSS、CPIS、MIP-1α、HBD3高于未感染组,ALB、PLT低于未感染组(P<0。05)。吞咽困难[OR=3。341(1。175-9。497)]、气管切开术[OR=2。665(1。152-6。166)]、侵入性操作[OR=1。890(1。362-2。622)]、住院时间长[OR=3。872(1。392-10。771)]、高水平 CRP[OR=4。073(2。709-6。123)]、MIP-1α[OR=1。455(1。037-2。042)]、HBD3[OR=2。508(1。324-4。751)]是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 MIP-1α、HBD3 与 NIHSS(r=0。452、r=0。407)和 CPIS(r=0。531、r=0。395)呈正相关(P<0。05)。联合血清MIP-1α、HBD3对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AUC(0。925)高于血清MIP-1α、HBD3单独的预测AUC(0。796、0。780)(P<0。05)。结论 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血清MIP-1α、HBD3水平较高,MIP-1α、HBD3是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MIP-1α、HBD3或可预测患者的肺部感染。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肺部感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人β-防御素3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朱丹张磊张琴叶静...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5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院内感染患者及60例同期行介入治疗未并发院内感染患者的研究资料,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53例院内感染患者中,21例(39。62%)发生呼吸道感染,16例(30。19%)发生泌尿系统感染,8例(15。09%)发生穿刺部位感染,5例(9。43%)发生胃肠道感染,以及3例(5。66%)发生皮肤组织感染。共检测出53株病原菌,包括23株革兰阴性菌(43。40%),27株革兰阳性菌(50。94%),3株真菌(5。66%)。在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30。4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6。09%),铜绿假单胞菌(21。74%),鲍曼不动杆菌(13。04%),阴沟肠杆菌(8。7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29。63%,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25。93%),肺炎链球菌(18。52%),溶血葡萄球菌(14。81%),粪肠球菌(11。11%)。所有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原菌构成比为革兰阴性菌52。38%,革兰阳性菌42。86%,真菌4。76%。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病原菌构成比为革兰阴性菌31。25%,革兰阳性菌56。25%,真菌12。5%。两组患者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慢性支气管炎、病程、心功能、住院和手术时长、机械通气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穿刺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慢性气管炎病史、病程≥1年、心功能3-4级、机械通气是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道部位,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类型。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慢性气管炎病史、病程≥1年、心功能3-4级、机械通气是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冠心病介入治疗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

    邢烨王春梅王彤
    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7例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高危因素。结果 47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58。49%为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1。51%为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显示,31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达51。61%,仅1株对美罗培南耐药,无菌株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71%、35。48%、32。26%、29。03%、25。81%。22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5。45%,无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50%,分别为90。91%、72。73%、59。09%、54。55%,而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6。36%、31。82%、22。73%。感染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出生胎龄、阿氏(Apgar)评分、出生体重等多个出生相关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多胎妊娠和分娩方式上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羊水污染、气管插管和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轻度窒息组患儿的pH值为(7。09±0。07),PO2为(44。51±8。03)mmHg,CO2为(52。65±15。87)mmHg,BE 为(-7。18±2。60)mmol/L,Lac 为(5。35±1。75)mmol/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 pH 为(6。99±0。11),PO2 为(36。41±8。12)mmHg,CO2 为(85。12±17。87)mmHg,BE 为(-15。73±6。22)mmol/L,Lac 为(9。72±3。13)mmol/L。两组间pH、PO2、CO2、BE、Lac水平差异显著(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pH、PO2、BE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负相关(P<0。05),CO2、Lac与窒息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应考虑其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早期识别羊水污染、气管插管和重度窒息等风险因素,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对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新生儿窒息感染性肺炎高危因素脐动脉血气分析

    妊娠期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肇昕郭孝单小飞巴特...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 375例妊娠期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及基因型分析、生殖道菌群检测,对比分析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妊娠期女性生殖道菌群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共78例妊娠期女性检出沙眼衣原体感染,感染率5。67%。其中,42例为单基因型感染(53。85%),包括D、E、F、G、H、J、K型,主要为E型;27例为双重基因型感染(34。62%),包括E+F、D+K、J+K、E+K、D+J型,主要为E+F型;9例为多重基因型感染(11。54%),包括E+J+K、E+F+K、F+H+J、D+H+K型,主要为E+J+K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妊娠期女性生殖道菌群具有一定影响,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女性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及阴道炎症表现差异显著,优势菌对比差异不显著。感染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多重基因型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中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基因型、双重基因型感染组。结论 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且与不良妊娠结局及生殖道菌群变化有关,不同基因型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存在差异。尤其多重基因型感染更应引起临床关注,针对此类感染需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沙眼衣原体不良妊娠结局生殖道菌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沈美琪王鹏举
    259-26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早期症状易被忽视。由于HIV变异快,这给预防和治疗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介绍了HIV的致病机制,包括其对免疫细胞的侵入和复制过程、高度变异性以及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分析了全球HIV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及我国当前情况;阐述了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MSM群体、注射吸毒者等因特定生活行为和社交环境更易受侵害。为应对全球HIV流行差异,需加强国际合作,采取针对性策略,包括加强性教育、推广安全性行为、控制母婴传播、消除歧视等。本文旨在对HIV流行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HIVAIDS流行特征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梦张国安郭庆伟李冉...
    262-26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对感染的反应。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探索肠道菌群在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旨在理解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降低感染风险。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感染性疾病综述

    耐药结核病流行及疫苗研究进展

    刘元元苏航王明航
    267-27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科研力量的加强,耐药结核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多靶点药物筛选及联合用药方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克服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新型疫苗研发注重提高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有望在未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耐药结核病流行特点疫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