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细胞酯酶诊断关节假体感染的意义

    张苍旭杜文豪张大海谢士成...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所以及时且正确的诊断很重要.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清与滑液标记物等制定,随着更多的血清与滑液标记物的发现与实验,生化指标检查日益重要,有些滑液标记物易受到炎症的影响.近年来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LE)逐渐被重视,LE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应结合其他临床评价和辅助检查来诊断.LE水平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合分析目前有关滑液LE的临床研究,对其在PJI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和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生物标志物滑液白细胞酯酶

    陶对陶全髋置换后炎性假瘤并脱位:1例报告和综述

    孙家豪朱家庆夏天卫沈计荣...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陶对陶(ceramic on ceramic,CoC)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并发髋关节后脱位的患者,该患者CoC THA术后8年,因深蹲致左髋关节假体脱位,闭合复位7次失败后采用切开复位术治疗,切开后见陶瓷球头存在线性磨损,将髋臼杯及四周数十枚IP取出后将股骨假体成功复位.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作者认为尽管CoC假体磨损率低且所产生的陶瓷颗粒生物活性极差,较少引起细胞反应及炎症的发生,但其并不完全是惰性的,可能会导致不良局部组织反应(adverse local tissue reaction,ALTR)及IP的发生.此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着重介绍CoC THA术后IP出现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陶对陶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炎性假瘤个案报道

    干细胞和外泌体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现状

    田志康陈尚杨涛孟纯阳...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肩腰腿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病,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则是引发颈、腰间盘突出导致颈肩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延缓和治疗IVDD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其不仅具有分化为髓核细胞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其炎症反应.然而,考虑到退变椎间盘的微环境不适宜细胞生长,因此以外泌体为代表的非细胞疗法有望成为细胞治疗的替代疗法.本文对几种常见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在治疗IVDD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在此领域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椎间盘退变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治疗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残留症状原因与处理

    林顺刘锦涛姜宏俞鹏飞...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手术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TESSYS)因其创口小、损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而部分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术后残留症状,其发生的具体机制未完全明确,且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争议.笔者基于近年来对于术后残留症状的研究做一综述,分析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措施,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残留症状发生机制临床治疗综述文献

    胫腓骨近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

    王振军许红生焦绍锋张海涛...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胫腓骨近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4月-2021年12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术前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确定截骨部位,沿腓骨头下方约3cm纵行切口,自腓骨长短肌及腓肠肌之间间隙进入,两孔截骨器截除1cm腓骨;同法于胫骨结节下方截断胫骨,根据患者小腿直径选择合适固定环,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远近端环应用贯穿克氏针和螺纹针固定,术后7 d逐步调整外架矫正畸形.[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外固定架在术后21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01.9±9.5)d,下肢力线达到满意矫正.随访时间平均(2.0±0.6)年,末次随访时疼痛 VAS、KSS 评分、下肢机械轴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胫腓骨近端截骨矫形结合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明显矫正畸形,取得满意效果.

    胫骨截骨术腓骨截骨术膝内侧骨性关节炎Ilizarov技术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70页

    地塞米松罗哌卡因预防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

    金文孙良业高庆郑权...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dexamethasone ropivacaine,DR)预防跟骨骨折切口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36例(137足)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8例(68足)术中切口周围注射DR(DR组),68例(69足)未注射DR(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在术后切口肿胀时间[(4.7± 1.1)d vs(6.8±2.9)d,P<0.001]、渗出时间[(3.6±1.6)d vs(6.4±1.2)d,P<0.001]、术后住院时间[(7.3±1.2)d vs(8.5±2.1)d,P<0.001]及术后 VAS 评分[术后 1 d,(5.2±1.2)vs(8.4±1.1),P<0.001;术后 2 d,(4.8±1.3)vs(6.6±1.8),P<0.001;术后 3 d,(3.4±1.8)vs(4.3±1.6),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DR组切口愈合等级显著优于常规组[甲/乙/丙,(66/0/2)vs(58/2/9),P=0.010],两组患者术后拆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切口周围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能有效减轻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

    青年腰椎峡部裂内镜与开放植骨固定比较

    文永亮覃海飚覃浩然陈勇喜...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与开放峡部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月本科收治的2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内镜手术,10例采用开放手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内镜组术中出血量[(115.8±13.1)ml vs(195.0±27.2)ml,P<0.05]、下地时间[(1.3±0.5)d vs(2.3±0.5)d,P<0.05]和住院时间[(10.1±1.2)d vs(14.1±1.8)d,P<0.05]均显著优于开放组,但前者手术时间[(115.1±11.2)min vs(100.6±7.3)min,P<0.05]显著长于后者.随访时间平均(14.8±2.2)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间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内镜组的VAS评分、ODI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峡部愈合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峡部愈合质量与峡部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峡部骨性愈合.[结论]后路内镜下峡部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术式.

    腰椎峡部裂自体骨移植内镜术椎弓钉固定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79页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

    肖守允沈思远梁锋田纪伟...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骨科采用用DAA入路行THA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累积和分析法分析学习曲线,比较不同学习阶段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依据CUSUM学习曲线,初始期为编序1~22病例,成长期为编序23~32病例,成熟期为编序33~58病例.随手术例数的积累,手术时间[(165.1±16.5)min,(139.8±7.2)min,(120.4±8.2)min,P<0.001]、术中失血量[(187.6±16.4)ml,(147.3±19.0)ml,(118.9±11.4)ml,P<0.001]和住院天数[(8.6±1.7)d,(6.5± 0.9)d,(5.0±0.7)d,P<0.001]均有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下降,影像显著假体位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成熟期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初始期和成长期(P<0.05),但是术后6个月时三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DAA-THA具有术中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其有较长学习曲线,需经过23~32例才能达到技术成熟期.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学习曲线累积和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