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女性三联征与军事训练应力性骨损伤

    于健于康康李春宝董晨辉...
    1106-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军事和体育训练对士兵和运动员提出更高要求,但也增加了应力性骨损伤(bone stress injuries,BSI)和女性运动员三联征(female athlete triad,FAT)的风险.BSI是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损伤,能量摄入不足(low energy availabil-ity)相关的危险因素,而女性运动员三联征是一种以低能量摄入为主要诱因,且涉及营养、生殖和骨骼系统的综合症候群.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BSI与FAT之间的关系,以运动中的能量摄入问题贯穿全文,通过详细阐述FAT与BSI的发病机制与能量摄入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促进更好的预防和康复策略,以确保女性运动员和士兵的骨骼健康.

    女性运动员三联征应力性骨损伤低能量摄入

    军事训练伤的风险因素与干预方法的现状

    陈丁鹏杨迪李琳李春宝...
    1112-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军事训练强度高、训练科目复杂,损伤风险相对较高,导致军事训练伤长期处于高发状态,成为非战斗损伤的重要原因,给士兵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探究风险因素及预防建议对军事训练伤防治的影响,依据以往研究成果,筛选出性别、年龄、BMI、吸烟、营养、平衡性、灵活性、心理、力量、过度训练、睡眠、药物、关节活动度等13个主要风险因素,梳理出当前军事训练伤风险因素及预防建议研究现状,系统阐述在军事训练中实施相应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军事训练中的损伤风险,提高训练安全性和效果,为今后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军事训练伤风险因素干预方法

    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腔内环境改变的研究进展

    周塏杜秀藩王广积
    1118-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多发于运动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该韧带断裂后由于关节腔内环境以及关节力学的改变,导致膝关节疼痛、不稳定以及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有许多研究表明,ACL断裂后可引起滑膜炎症、软骨细胞损伤以及软骨基质的降解,最后导致创伤后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形成,其中引起关节腔内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与ACL断裂后关节腔内环境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ACL断裂后关节腔内环境的改变出发,分析术前术后关节腔内环境的改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ACL断裂后形成PTOA提供一个可靠的科学依据.

    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腔内环境创伤后骨关节炎

    本刊对部分稿件实行开放获取发表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123页

    小鼠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植入肱骨头实验

    李中耀甘露吴毅东于康康...
    1124-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小鼠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植入肱骨头,观察检测成骨愈合情况.[方法]5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27只用于制备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另外27只为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植入受体.于植入术后1、2、4、6、8、10周各有3只动物行组织观察、免疫组化检测.1、4、10周时各有3只动物行Mcro-CT检测.[结果]组织形态方面,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植入后,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周围骨小梁逐渐增加,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逐渐被吸收,新生骨小梁长入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内部.Micro-CT检测显示,随着1周、4周和10周的时间推移,骨小梁体积显著增加[(0.20±0.37)mm3,(0.27±0.35)mm3,(0.34±0.38)mm3,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随植入后 1、2、4、6、8 和 10 周的时间推移,OCN[(0.48±0.05),(0.65±0.05),(0.64±0.06),(0.68±0.11),(0.73±0.03),(0.72±0.03),P=0.004]、TGF-β1[(0.49±0.02),(0.58±0.02),(0.64±0.02),(0.67±0.01),(0.72±0.01),(1.07±0.07),P<0.001]、JNK1[(0.51±0.02),(0.63±0.01),(0.65±0.01),(0.68±0.07),(0.71±0.10),(0.83±0.19),P=0.022]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均显著升高.[结论]小鼠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植入肱骨头可验证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证实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在宿主骨内成骨愈合能力良好.

    小鼠骨锚钉体内植入肱骨头成骨能力

    强直性脊柱炎关键基因的多芯片联合分析

    甘露李中耀吴毅东于康康...
    1131-1136,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正常人的膝关节滑膜组织的RNA测序结果,筛选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为AS的诊疗提供新的生物学靶向策略.[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41038和GSE39340数据集,质控后筛选AS的DEGs,并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分析.随后利用在线数据库(Search Tool for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STRING)构建已鉴定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连接度最高的基因,评估关键基因对AS的诊断效能.[结果]在AS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共鉴定出433个DEGs,其中276个上调,157个下调,GO分析显示这些DEGs主要参与T细胞激活的正向调控、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KEGG富集结果主要与类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结合等功能相关;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出10个网络中的核心基因:CASP3、CD36、CXCR4、EGFR、FGF10、IL-1β、MMP1、MMP3、SELL、TLR2.[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S的潜在机制,并筛选出10个重要分子,可能是AS潜在的关键基因和生物学标志物.

    强直性脊柱炎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标志物

    浅隧道双线环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周明龚礼侯慧铭邹文...
    1137-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浅隧道双线环固定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对3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浅隧道双线环固定MPFL重建.首先于髌骨内侧上和体部定位,钻入2枚带尾孔导针至对侧,使用4.5 mm空心钻沿带尾孔导针制作两个深约5 mm的浅隧道.利用带尾孔导针两骨道各引入1根引线.再用引线将对折的2根线环反向引入双隧道.将肌腱移植物置于2个线环中,分别收紧线环,将肌腱移植物引入浅隧道,紧密贴合后,打结固定.将肌腱移植物经深筋膜下引至股侧切口,制作股骨隧道,将移植物引入,适当张力下,挤压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63.3±18.2)°,(121.4±4.7)°,P<0.001]、VAS 评分[(6.4±0.9),(1.9±0.5),P<0.001]、IKDC 评分[(38.2±6.5),(79.9±5.3),P<0.001]、髌骨倾斜角[(23.7±4.2)°,(12.1±3.2)°,P<0.001]及髌骨适合角[(18.9±3.1)°,(-5.5±1.3)°,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浅隧道双线环固定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可减少医源性损伤,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浅隧道双线环

    集束化护理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

    陈巧灵赵静王爽于宁...
    1142-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2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2022年1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9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Bazaz吞咽困难评级、吞咽生存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以及舒适状况(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的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集束组在术后第2、5 d的Bazaz评级[无/轻/中/重,(49/23/12/5)vs(41/18/14/10),P=0.004;(80/7/2/0)vs(50/18/10/5),P=0.015],SWAL-QOL 评分[(56.1±7.9)vs(50.6±10.0),P=0.014;(60.1±5.9)vs(52.3±9.8),P<0.001]和 GCQ 评分[(93.3±7.1)vs(89.3±10.4),P=0.003;(96.1±3.4)vs(93.5±7.5),P=0.00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此外,集束组的咽喉刺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例(%),6(6.7)vs17(20.0),P<0.001].[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预防咽喉刺激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集束化护理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

    自我效能干预对膝前交叉韧带翻修恐动症的作用

    王慧捷王文娟李春宝李海鹏...
    1146-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我效能干预在军事训练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恐动症患者的作用.[方法]以2022年5月-2023年10月军事训练所致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翻修术后恐动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2月-10月入院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干预组),而2022年5月-2023年1月入院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Tampa 恐动评分(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17,TSK-17)和一般自我效能评分(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结果]术后第1 d,两组患者在疼痛NRS、TSK-17和GSE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Id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NRS、TSK-17和GSE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在疼痛 NRS[(2.2±0.8),(2.7±0.7),P=0.006]、TSK-17[(30.8±2.8),(33.3±1.8),P<0.001]和 GSES 评分[(32.9±2.5),(27.7±2.4),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对军事训练所致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翻修恐动症患者采用自我效能干预可显著减轻疼痛、降低恐动,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恐动症自我效能干预

    髋融合髂股延长后全髋置换1例报告

    邓立庆黄奇
    1150-1152页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肢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