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

    梁经伟杨超尹梦菲钟世川...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装备制造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研究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并重点分析国内循环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显著促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提升,国际循环对处于价值链高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正向影响,对处于低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国内循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行业集中度双渠道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调节效应表明:国际循环会抑制行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对国内循环的提升作用,进而影响全球分工地位.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破除"低端锁定,高端封锁"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全球价值链分工装备制造业新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逻辑、风险及其治理

    徐东波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人工智能具有独特的科研驱动逻辑:通过催化驱动提升科学研究效率,通过协同驱动促进多维融合交互,通过算法驱动打破研究路径依赖.三重驱动逻辑的本质是某种形式化、程序化赋能,科学能否取得实质创新,关键在于科研人员、人工智能的创新潜质及两者的耦合交互水平.人工智能赋予科学研究新前景的同时,亦内隐多重潜在风险,如科研行动"道德失范"、研究过程"机械隐蔽"、形式创新"模糊真伪"、学术责任"无人承担"等.为降低驱动风险与提升驱动韧性,需要规制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引导科研人员开展负责任创新,推进科学家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交互.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驱动逻辑潜在风险治理

    数据要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基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视角

    贺娅萍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循环,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驱动全球价值链发生解构与重塑.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资本-劳动-技术"范式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复合要素"范式转变,其中具有显著溢出效应的数据成为关键要素,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走向.文章通过构建嵌入数据要素的广义生产函数分析数据新要素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应,并将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变化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引入全球价值链重构计量模型,考察数据生产要素对不同类型国家、不同制造业行业影响效应的异质性,探究数据要素推动国际分工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世界经济失衡倒逼了全球价值链体系发生重构,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新优势构建,加速了全球价值链体系调整步伐,并且数据要素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应表现出国家和行业异质性特征.

    数据要素价值链重构全球经济失衡驱动机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的理论证成与初步构想

    严驰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技术分支,不仅起到驱动数字经济变革和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正面效应,也引发若干新型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的提出正当其时.欧盟作为数字时代中美之外"第三极"力量,在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应秉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先行设计合理的技术规制方案,利用《数字市场法》中的"守门人"制度,防范和化解模型运营商潜在的垄断风险,从技术角度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视为《数字服务法》中的"在线搜索引擎",为构建更具体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方案奠定基础.

    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数字霸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搜索引擎

    深度合成技术的社会安全风险:样态表征、生成机理与敏捷治理

    李猛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合成技术展现出强大的通用性,技术嵌入社会解锁海量应用场景,颠覆人们的生产生活,衍生的社会安全风险如影随形.深度合成技术的社会安全风险样态表征为社会秩序的冲击、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信任的危机.依据人-机器-环境的系统理论框架,深度合成技术社会安全风险的生成以风险源、生态诱因、传播媒介为生成机理,由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风险的联动与叠加,使社会安全风险呈现爆发和治理的复杂性上升.基于敏捷治理理论,从技术敏捷、组织敏捷和价值敏捷入手,通过使用多维组合的治理工具、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主体以及坚持多思平衡的治理理念,实现深度合成技术社会安全风险的敏捷治理.

    深度合成技术社会安全风险社会信任敏捷治理

    21世纪美国科技外交评析:从合作性外交到竞争性外交

    莫非王子玥
    160-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与外交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专门的科技外交概念及相关的政策话语兴起于21世纪初期,目前仍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在"知识-权力"的视角下,科技外交的本质是国家行为体通过调节不同知识载体的跨境流动方式,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外交实践.科技外交的实践模式可以是竞争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且往往呈现为合作性措施与竞争性措施并存的政策群.纵观21世纪以来美国所推行的科技外交政策和背后的战略动因,可以发现,在决策圈的操纵与科技界的文饰下,知识载体的跨国流动或封堵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工具.在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初期,恢复美国的"海外声誉"是美国科技外交实践的重心.在奥巴马执政期间,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美国科技外交的实践重心逐步由"恢复海外声誉"向"强化实力地位"转型.自特朗普政府起,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框架下,美国的科技外交实践完全倒向以竞争性手段追求绝对安全、护持霸权利益的一侧.眼下,拜登政府虽然强调科技接触对管控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意义,但不会影响其继续对华深化竞争性科技外交实践的进程.

    科技外交战略竞争知识流动

    知识产权还是科研诚信:美国制裁涉华科技人才法律措施研究——以"中国行动计划"为例

    肖冰刘超超魏莱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末至2022年初,受"中国行动计划"影响,中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遭遇困难."中国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显示,其舆论宣传和政策实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是宣传的主要议题,科研诚信是实践的核心要旨.因此,相较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而言,科研诚信应该成为中国应对和防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法律风险的重点.在应对措施方面,要在加强立法工作统筹协调的同时重视法规的可实施性,确保各项规定能在人才工作中得到落实.

    知识产权科研诚信法律制裁中国行动计划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国家支持模式——以韩国半导体4M DRAM联合研发项目为例

    彭晓艺周程张赤东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导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典型的国家支持特征,相关的日本和美国经验得到广泛重视,而韩国经验却仍待深入探究.作为Chip4联盟之一的韩国,其半导体技术创新赶超起始于1986年实施的4M DRAM联合研发项目.本文基于大量韩文资料,深入分析韩国半导体4M DRAM技术攻关项目从启动到目标定位与任务分解、过程组织与管理以及成效与经验的政策全过程,总结出"国家主导"与"企业主导"并行,以国立科研院所为统筹单位,通过大型科技项目,支持多家企业联合研发的韩国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在分析其成效与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中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启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支持模式半导体企业联合研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化区域创新的四个认知

    李春成
    前插1页